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时光一去不回还

05年圣诞在Lemon师兄这里



08年圣诞又来,同样的地方留影。下一次,会是何时何地?

Lemon和豆子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很开心圣诞的早晨被HB同学的电话叫醒,原来是Aaron要请我们过去吃饭。很开心Max同学像他一贯的风格一样要给我一个惊喜,带着道道来芝加哥找我玩儿。很开心我这几天过得舒坦平静,因为和彼此相处最舒服的人在一起。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忘记告诉大家——我人不在芝加哥!我想见的她和他,我见到了;想见我的他和她,却见不到我。

你说流水年长,你说来日方长。可我却想不起来上次一起寒天煮雪是何夕何处了。

有些人又遥远又温暖。谁和谁,不是聚少离多。摔打得久了,我竟然无法想象厮守的分量。

这可怎么办。

籍此,祝大家新年好。爱你们。

我正在我心灵的小港湾里小憩。我很好,勿念。

Monday, December 8, 2008

项链的故事

忽然想起来莫泊桑的《项链》。马蒂尔德用了二十年青春去偿还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去偿还无法抗拒的虚荣。小时候就把它当作一个讽刺的、悲哀的年轻女人一时犯错一生偿还的故事来理解。现在忽然有更深的解读。原来,这是一个寓言呀。其实现在我为之执迷的东西,谁又知道二十年后,不是一场虚空呢?每个人都是马蒂尔德。所有的热闹终有散去的那一天,我留下什么,给我自己呢?

I need a mentor, so that I don't have to figure everything out by myself; so that I don't have to talk to my blog-self all the time. It hurts me, and I'm exhausted.

Sunday, December 7, 2008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大家还不是稀里又糊涂。

和妈妈电话一通,说是要尝试视频。我说:我没什么好看的,主要想看你。妈妈说:我没什么好看的,主要想看你。最后,由于谁都懒得装摄像头,议题搁置了。我25了,还能每次抓起电话和老妈云山雾罩地聊两个钟头不嫌累——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幸福。

娘俩说的最多的,还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男大当婚,女大难嫁的问题。

放下电话,又看到Alvaro同学的博客更新,不禁感慨万千。

其实我总觉得,爱情里面的情欲部分,是被人们夸大了的。所谓轰轰烈烈、生死绝恋的激情,未必有多神圣。

李碧华说: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蚊蚋、蟑螂、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像中的美丽。

可我看来,若是能成双成对白头偕老,纵是作蟑螂苍蝇金龟子,也是顶幸福顶幸福的了。

于是我决定不再找爱情,我要去找我的金龟子。

Friday, December 5, 2008

打盹的问题

舍友A同学昨天提到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说是科学家做实验,比较午休不喝咖啡、不午休喝咖啡、不午休喝placebo的三组人的反应认知能力。结果是:午休的人表现最好。他说他觉得这个结果很神气,打算以后也尝试午休一下,而不是在午饭后犯困的时候买咖啡喝。

我前两天刚好看到一个网站叫做sleepingchinese,一个德国摄影师拍摄了很多大街小巷公共场所打盹的中国人。他觉得这个主题和“觉醒的中国”作对比,有点意思。在一些相关讨论中,我看到美国读者的反应是:真奇怪,在西方发达国家,很难看到人们在公共场所打盹睡觉。

结合自己的观察,我于是大概得了一个印象:美国人是不怎么会在白天睡上一小觉的。

于是我问舍友A,是不是你们美国人白天不睡觉?

他说:一般情况不睡的。因为白天打盹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都被大众视为懒惰无能的表现。那是懒散的南欧人才做的事情。北欧人不会的。我想,这可能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崛起产生的现象。为资本家工作、工作、再工作,勤奋不停歇被塑造为一种美德。

我说:恩,而且可能还有一个因素:西、北欧较之南欧,冬天的日照时间极短,如果白天还打盹的话,一天根本没有几个小时可以在阳光下活动。所以他们养成了不打盹的生活习惯。这和勤奋与否没关系。但是因为历史上,西欧和工业化的关系比较紧密,所有久而久之,白天不打盹和工业性地勤勉产生了非因果的关联,并在以后的叙事中,渐渐演化为想当然的因果关系。

另外一个参与讨论的伊朗舍友说:在伊朗,人们也都打盹的。这被看做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和懒惰不懒惰没关系。不过,在伊朗,也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勤勉。于是她怀疑,任何地域(我想她指北半球?),都是偏北的人比偏南方的人更勤奋?

我说,不是吧,中国就不是。中国的农业受地理环境制约,北方粮食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二、三熟,这使得北方人农闲的时间特别长,大家在寒冬腊月不怎么工作,在家里聊天儿。相反南方人倒给人一年忙到头,手脚不适闲儿的形象。

其实,关于打盹和惰性的联系是怎样被建构出来的,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追究。记得布罗代尔强调过,最开始,是地中海、南欧一带的商业最为发达兴旺,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人走投无路,才去了北方。所谓的“西欧”优越论,根本是“断章取义”。那么,打盹,这个人类的自然生理需要,是怎样在历史过程中,一步步被镶嵌进入了工业文明的叙事,并且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标签的呢?更进一步,当今中国人的当街打盹行为,又应该怎样理解呢?可以结合公共空间和贫富差异、消费与“无聊”、“私”的概念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我料想,一定有同胞对于sleepingchinese这样的网站感到不满,似乎是再次揭示了中国人的“丑态”和“落后”。其实不必大惊小怪,我反而在那些酣睡的面孔里,看到一种平静的尊严;正如我也曾在一些醒着的面孔中,看到麻木与空洞。如果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那人民想在哪里“养神”,就在哪里“养神”。——真正让人不安的,是如果有一天,中国大街小巷,连打盹都不许了。

[图片版权归sleepingchiense所有]

日子比月子还难

宋丹丹说倪萍你写一本《日子》有什么了不起,我来一本《月子》。

我最喜欢相声《十点钟开始》(马三立)也有类似精彩论述:

鲁迅有《伪自由书》,我写《真自由书》,郭沫若有《天地玄黄》,我来个《宇宙洪荒》,老舍先生有《四世同堂》,我来个《六亲不认》,契可夫有个《樱桃园》,我来个《苹果树》,他有《三姐妹》,我来个《五妯娌》,果戈理有《钦差大臣》,我来个《跳梁小丑》。 ”

啊,跑题了,我是想说,过日子其实不比坐月子容易。就拿最基本的吃来说。接待不是很熟的朋友,做饭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总是不自觉的担心,有什么忌口,对什么过敏?吃不吃葱姜蒜,怕不怕奶酪、羊肉、芫荽,是闻辣丧胆,还是无辣不欢?菠菜、芹菜、香菇、茄子、胡萝卜、柿子椒……什么好东西都有人不吃——我心想还是饿得轻!我曾经问我妈她年轻时候经历过什么苦难挫折?她不假思索答道:“那时候饿得慌啊!60年那会儿,每天都吃不饱,地里野菜、红薯叶子……什么都吃。邻居有一个人,逮着看地窖的机会,吃了好多公社的红薯,一喝水,撑死了”。

我:“真事儿?”
妈:“那可不。”

怪不得我爹娘那一代在我逼迫下看《活着》反应很漠然——我想真实的经历比电影骗子要光怪陆离得多吧。

啊,好在我结交的朋友里,还是不娇气的多。甚好。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魑魅魍魉怎么就这么多

做梦梦见我爱上了孙悟空。大圣每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拔刀相助,叫我如何不爱他。

我认识的女博士们一个个智商高,情商低,被小流氓骗得一溜一溜的,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明明就是王朔“三不”主义的走狗(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你为了他把打着灯笼难找的那一位给伤了,还要替流氓思考“他要走的路还很长”、“他以后老这样可怎么办”的问题。我真是替你气不打一处来。自古才子风流遍地,万花丛中过,十指不沾泥,挥挥衣袖不带走一个红颜知己;但不妨碍千秋万代后,他们是苏东坡、唐伯虎、爱新觉罗.弘历,负了无数个历朝历代的才女如你,你有脾气么你?

你若肯尽君一日欢,拼将一生休也罢。可你也是凡胎俗人,要自由,又要占有,要轰轰烈烈,还要天长地久。那我只能说,你实在是找错了寄托。

但是也许每个小女孩儿在长成女人的路上,都要有这么一劫吧。遇到一个或者一票坏男人,让你琼瑶剧里看来的爱情,先疯狂,再灭亡。只有经过这么一课,你才明白,那些小时候看不上的忠厚老实的“面瓜”,才是将来最可心的你孩儿他爸。

我很幸运,没有折给过坏男人。凭着悟性高、道行深,过早地对他们免疫。想起来多年前汴大有过一个辩论,是嫁猪八戒,还是嫁孙悟空。

我觉得答案很明显:你是良家妇女高玉兰,那你一定要嫁心好男人猪八戒;你是天生妖媚白骨精,那你就去降个孙悟空吧。

我之梦及悟空,是因为我的自我认同既不是高玉兰,也不是白骨精,我是唐僧。我任重而道远,怕只怕,来日苦无多。

欺人太甚

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一件事情生气过了。

现在只想骂街。

本文拒绝评论。谁今天看见我都不会给好脸色。

半个小时以后还要强颜欢笑地去见教授。

人善被人欺,我*&%……%%¥。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作为庶民的绝望

是在firefox自带的latest headlines上知道杨佳被执行了死刑。有一点震惊,因为这事情好像还没有一个“说法”公布于众。之前盛传的他因为被怀疑偷自行车而遭受上海警察殴打的事情,好像既没有被否认,也没有被证实。怎么就草草地判决了呢?我很惶惑。

看到王小峰博客一句话言简意赅:11月26日,一个中国青年和法治一起死了。

政府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有基本思考能力的人都会和我得出一样的结论,所以我就不就其本身的不正当性和愚蠢性作太多评述了。一个不断被内部失灵的国家机器挑战自身政权合法性的政体,其运作似乎已经不再以任何一种、或几种利益群体的意志为转移;相反地,这个部件失灵的庞然大物,成为了一个自身有自主性、但无方向性的“利维坦”,非变革,无以扭转之。至于变革是以大规模暴力形式、局部小规模暴力(就像今天正在发生的情境)、还是自上而下的“颜色革命”进行,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最保守的,可能是以“不损害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当下利益”为前提。但即便如此,也依然会举步维艰。

杨佳一事,我希望人死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引发我们严肃思考的起始。

至于对我个人来讲,更进一层的是,我忽然有一种作为庶民的绝望之感。在包括比较开放的南方报业的报道中,对于杨佳和其母的报道中,都有大篇幅的关于他们母子人格、性格、甚至心理问题的描述。似乎叙事的潜台词就是,“一个来自不健全家庭的具有心理障碍的青年对于社会不适应所引发的伦理、法治悲剧。

个人“心理障碍”,多少制度性的罪恶,挾此之名。现代性的悲剧就是,个人要以赤膊上阵的方式,对抗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国家、法制、教育系统、大众传媒。法庭、考场、家中的电视机前——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两股权力之间的对抗,被巧妙地处理地极为隐蔽。以至于对于所有个人生命的失败、失意,我们可以抱怨和谴责的,只剩下一张皮、206块骨头间,有且仅有的自己。

我时常思考那个1949-1979年之间的所谓“疯狂”的“革命年代”。主流话语说,那其间充斥了杀人、吃人、疯魔、血腥的悲剧。我不想否认,这些尚没有什么理论体系可以完整诠释的图景,的确不是无辜的。我只是想,今天我所生存的社会,就比那时候美好、文明么?剥去皮相,一样的残酷血腥。隐蔽的吃人,比“肉搏”更让人恐惧颤栗;精神的泯灭,比肉身的消亡更加彻底;醉生梦死,才是最卑微的永逝。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我爱我家的另一首主题曲

在冬夜异乡和友人唱和。此曲此词,都是如此动人、温暖。

好像我把根的那一句,唱成了“你是我情愿被你缠住的根”。可能冥冥中,我也是甘愿拿自由换一个家的吧。人在旅途,港湾尤其珍贵。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你是我一生都解不开的疑问 

你是我怀里永远不懂事的孩子 

你是我身边永远不变心的爱人

你是我迷路时远处的那盏灯 

你是我孤单时枕边的一个吻  

你是我爱你时改变不了的天真

你是我怨你时刻在心头上的皱纹 

你是我情愿为你付出的人 

你是我不愿让你缠住的根

你是我远离你时 永远的回程票 

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 

你是我情愿为你付出的人

你是我不愿让你缠住的根 

你是我远离你时 永远的回程票 

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我原想与你消磨一生,奈何生命如此短促

下午去了任伟的Memorial Gathering,听了他的老师、同学、学生怀念他的讲话。最后没有去数学系的reception,因为实在不知道除了默默地送行,还能说些什么。

在教堂的时候,远远地看着鲜花环绕的遗像,一个仪表堂堂的男生,微笑着的面孔,也许我曾经在学校的某个角落见过。美国人忧伤但也温馨地追述着他生命中的小细节,每个人,都说他是个异常勤奋、聪明、认真负责的学者,一个非常慷慨、友善、有趣的朋友。我在心里问,到底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听起来和你我一样,甚至比我们拥有更多爱更多尊敬的人,选择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生前的世界真的如他们所描述的如此完美,那总是要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让他居然对那美好的种种不再留恋吧?在诸多外人看来的优秀、聪颖、勤奋的层层笼罩深处,是不是囚困着一个封闭起来的、孤独绝望的心灵呢?那些体会过某些莫名的夜里,无奈而悲伤地枯坐,任身边的精彩、头顶的光环,都统统不再和自己相干的人们,是否明白我在说什么呢?

我不知道我这般追问,是不是冒犯了死者。我没有任何不敬之意,只是想在他远去的时候,试图将自己的生命,和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存在,作出一点联系。去者已矣,那么生者,应该带一种怎样的反省,在世间继续前行呢?

坐在教堂,看着天光透过花窗玻璃照射进来,那些彩色的图案绚烂至极,好像正如牧师祷告时说的,可以通向世界的那一端。当牧师让大家用无论自己心中的什么信仰,来为逝者祝福祈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我的心里没有主,也没有佛,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话语和仪式,来传达、升华我心里明确存在的伤感、在乎、和祝愿。我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借用。除了一遍遍问向自己: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我应该怎样接受、理解,生活中这样的事件。最后,我想到他的父母,并为这样一种失去本身而难过。

仪式的最后,他父亲要求说几句话。出乎我的意料的是,那几句简短的话,没有任何关于自己儿子的内容,只是不停地感谢任的同学、老师、和芝大“数学系的各位领导”。听罢,让人感到异常心酸。

到底有没有灵魂呢?我真希望,可以泯灭的,只有肉身。

Saturday, November 22, 2008

So tired

People get to like you because of what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m.

People get to admire you because of what you have but they don't.

Liking by others gives you happiness.

Admiration from others gives you power.

Which do you prefer? Happiness or Power?


When I was young, I was taught the saying by Francis Bacon that "Knowledge is power", where power was translated into "Li Liang"(Strength) in Chinese. So, I thought knowledge must be the force to make me strong. As I grow up, esp. since I came to the States this time, I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knowledge does not necessarily make one strong, and sometimes it can screw you up. And, the word "power" should be more appropriately translated into "Quan Li"(Power). So I finally understand, that knowledge is the privilege to make me better off; the intangible capital to make my exploitation of others possible;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erfdom within the meritocratic education system.


Some thoughts on orientalism.

I think the conventional view on orientalism refers to the looking down upon the "natives" through a "westerner's" perspective. So that's why some Han Chinese were labeled as "internal orientalist" because they sort of look down upon the Tibetan group, by assuming them barbarian, uncivil, only good at hunting and dancing. When defending themselves as not being orientalist, some western people say they themselves are not orientalists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ly see the Tibetan are backward. Instead, they idealize the reality on the plateau, project their own utopia in the secular time (Shangri La) onto the land of forbidden, and imagine people there as holy ones.

Well, I think this kind of looking "up" still "orientalist" because the orientalist argument to me is more about the unequal power relationship. As long as the power relation is not equal on the two sides, any view from each side on the other might be biased. And it is especially dangerous for the more powerful side to treat the less powerful one. Too much could be taken for granted. Similarly, that's why I'm always very cautious about the claimed sympathy for the rural peasants or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urban elites in China. For many cases, those who are better off feel sorry about the sufferings and express their sympathy but do not mean it. They do that only because by doing so, they can identify with their own interest group, reinforce their feelings of being privileged and blessed unconsciously. And it is in this way, sympathy is in fact hypocrisy, and philanthropy a mean of spiritual exploit.

Why do I become so cynical? I don't want to explain.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Be Powerful

和TM互通一下情况。很高兴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他能拿到纽约的面试。他说同龄的同学有的看起来才20出头,有的看起来像30岁;有的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的还相信很多空中楼阁的东西。他嘱咐我吃好睡好保证锻炼身体,他说人因为相信自己年轻而年轻,因为相信自己NB而NB,因为高兴而高兴。他说为什么我看起来像是历尽沧桑,因为我的心里总这样无端地认为。

恩,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我要让自己心情好,有力量。

说到有力量,今天我安慰了三个人。很有成就感。看来,人不能勉强自己做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比如我曾经一直都是别人的心理医生,我一直都擅长开导人,那就保持下去;最近总是做“病人”,试图在别人那里找寻宽慰和安抚,久而久之,好像渐渐进入角色。然而内心深处我明白,我做不来弱者。即使再不如意,我都喜欢being powerful的感觉,喜欢帮助别人,多过依赖别人。真的。

忽然明白,我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进行自我疏导和自我完成的。我帮助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导别人。我不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被问诊、援助的位置。那只能让我渐渐丧失自我发光的能力。

我的内在是恒星,不需要谁来照亮。
我的幸福是月亮,要靠自己来成全。

这是一个很高深的彻悟,言语之传达了它美意的一半。

-------------------------

今天坐车绕着Hyde Park兜转,从不同的角度凝望着洛克菲勒教堂。主塔被脚手架包裹,要有很大的力气才能爬上去。萧疏的枝头,缤纷的落叶,犹似坠楼人。

都说他离开的原因要成为一个迷了。可是我总想知道,这大概还是要有点什么原因的吧。因为总要有什么事情、什么人、什么制度,来为一个生命的非自然死亡负责的吧。如果没有原因,那就意味着,一切的责任都在自己。这个结论,在我的世界观来看,荒谬而让人绝望。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新东方主义?

不要误会,我不是要讨论北京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校训:“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价值观。虽然这个议题本身也很有趣。

我是想描述一种在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女性问题中常见的学术观点:简单说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在汉族的描述中,总是一个女性、充满异域情调、具有性吸引力、柔弱的形象;而汉族的代表形象,则是男性、传统中国社会、阳刚的。比如Louisa Schein教授对贵州苗族女性的研究,她把这称之为internal orientalism,即Said早先提出来的西方对中东的权力关系,在中国内部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个对应的投射。而这种投射,又是通过对男-女性的权力关系的再表现,展示出来的。

我虽然手头没有严谨的实证资料,但是我总感到这个观点接受起来不是很舒服。原因如下:

1。我个人的体验和这种观点不符。当然,这跟我是汉族人,长期生活在汉族聚集地有关。但是,我三次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山区的经历,也没有让我感到以苗族为代表的这类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是可以用内部东方主义的视角来解释的。在苗族土家族山区,作为一个外来者,我当然可以感受到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但是,那中不平等,通过当地人民的语言来理解,更多的是由于我们来自北京、香港这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他们羡慕我们是大学生,有书读,住高楼,有更多的机会……等等。我从来没听过有人说羡慕我们是汉族。

所以我想,通过对一个偏僻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研究,虽然可以找到很多当地人和外来汉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例证,但是不能说明,这种权力的不平等,是由于民族的差异而造成的。地域、经济模式等因素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民族的问题。

2。中国有92%的汉人。在8%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有大量的是蒙、回、满、壮等人口特别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多数派,大部分并不生活在偏僻的山区,而是在省级自治区或者甚至汉人聚集地。以我长期生活在汉人聚集地的经验,这些民族的同胞无论是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价值观念上,和汉族人的区分,都十分小。我不觉得存在什么权力关系的不平衡。有时候,大家还很羡慕少数民族同学在教育政策上受到的照顾。我唯一听过的一个不平等,是在西北做调研的时候听到的:回族农民工很难在大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工地大锅饭,是不会有回民饭的。因此,回族农民工的打工机会就相应少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过,要注意到,在这个不平等关系的外部,包裹的是一个更严重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关注回族农民工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问:是谁造成了如此多的农民工?全体农民工已经被“种族化”了。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表现农民工的节目被播出,这难道不是对这个“被种族化”了的全体的一种再次强化么?相比之下,那些每逢演出、节日,就盛装出演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却显得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3。更有意思的是,我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叫“无知少女”——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据说这样的一种身份组合,在中国发达的地区很“吃香”。为什么?按理说,在中国,拥有比较大的权力的身份,当然是执政党、汉族、男性。不可否认,这是事实。但是,为什么会有“无知少女”吃香的说法?这是一种可以用“阴谋论”解读的压迫么?还是因为在当下,只要占据了“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个人的社会地位就一定会非常高,因此党派、民族、性别问题,就成了点缀?或者,这其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昨晚躺在床上想到了一个假设性的解释。但是想法不成熟,先不说。不过很有意思。以后再写。

4。我的这些想法的缺陷是,他是ahistorical的。也就是说,我完全没有把建国以来,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认别、划分、支援/(迫害)政策作一个梳理。我只说了一些当代的现象。比如,我们现在观察到一些山区少数民族对汉族认同感可能很强,但是这种认同感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是自发的,还是历史上的某些强制性政策造成的?如果不仔细考察,就很难说清楚现在的情况。

最后回归到“新东方主义”这个词。我是想说,用西方的理论视角来看中国的民族问题,似乎有点不对头。我觉得西方语境下的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或者“中华民族”中的“民族”,是不等同的。简单地把中国内部的少数民族问题,看成一种东方主义的复制品,是把问题简单化了。Said提出东方主义这个概念并质疑其的初衷,是为了批判学术研究中的简单二分法,和对待他者的单一视角。可是,如果想当然地把中国的民族问题理解为汉-少数民族的二元对立,前后之于后者的权力不平等,并且通过性别权力关系的表现来论证,不是还是停留在简单二分法的误区里吗?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这种研究视角,是一种在论点上反东方主义的东方主义。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说人话

这个博客关关看看写了差不多两年了。我经常故弄玄虚,写一些不明所以的鬼话。欲言又止,欲拒还迎。仿佛盼望着谁能有精力有毅力,来和我玩儿猜心的游戏。其实人大了,相聚难,交心更难。能说人话的时候,就应该尽量坦诚简单。云山雾罩,留给恋爱中的小儿女吧。我觉得有一说一,或者不说。这样才好。

生日

我其实已经不在意生日了。它只是一个强制性的记号。但它的存在,让好朋友间能有机会联络情感,表达对彼此的在乎。这也不错。让我惊讶的,我这一年自顾不暇,朋友们生日都很少表示,可到了自己生日,大家都赶来祝福,被这么多人惦记着,不觉得幸福都难。同龄的朋友们,谁不是百忙之中,千里之外。但你们一个都没少,我何德何能。倒是我,周末过得忙乱折腾,没安排好时间,错过了一些声音。收到的礼物中,有两份让我特别赞叹。真是太对我的脾气和追求了。一个帮我留住了我热爱无比的芝大,一个提醒我那个被我冷落的自己。——

为人,持片冰心
为学,能古通今


即便是那些没发邮件打电话的同志,我也知道,你们心里有我,平时的交情在那儿摆着呢。所以,我真是要说,我爱你们所有人。和爱情相比,友谊果真万岁。

死亡

夜里惊闻数学系的一个中国博士生从洛克菲勒教堂顶上坠亡。死因正在调查中。感觉特别震撼和无语。清楚地记得整整一年前,也是我生日周的周日,我校塞内加尔留学生在街上被无辜枪杀。这一年中,离开的还有社会学系和艺术史系的两名出色的博士生,也都是中国人。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么多不幸的消息。生命就是这么地脆弱。有时候你不得不问,这沧海一粟的存在,究竟要追寻怎样的意义。恰巧看了Blade Runner,感慨于那段著名的台词。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ouser Gate
All the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to die.



如果一切都将成灰,是不是只有爱与灵可以永恒?我真的不知道。我感受过爱的力量,那种改变、升华生命的伟大的力量。可是我也感受过爱的虚无和深渊感。我没有语言来把内心互相矛盾的能量处理妥当。我没有视角来统一我的信仰。如果再试一次,我愿意变成一个复制人,飞向猎户座的战船。

Friday, November 14, 2008

此刻该向它告别

我很喜欢《最后一夜》里面的一句:红灯将灭酒也醒,此刻该向它告别。曲终人散回头一瞥,最后一夜。

我不知道这个告别的他是男女还是物,我想是一切吧。

恋恋不舍不能算告别。真正的告别,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

做梦梦见我和小布什、萨科齐一起下馆子。席间我说,涛哥如何如何。还没来得及高谈阔论,小布什就神秘兮兮地作出“嘘——”收声的手势,说,“涛哥就在隔壁,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哦”。

其实如果不当总统,他是个很有喜感的巨蟹男。萨科齐只是名叫萨科齐,样子还是希拉克的样子。

我对自己厌烦失望憎恨到了极点。我承认这种状态的我,杀伤力极大,已经伤了太多无辜有辜的人。不要拿别人的例子举出来妄图安慰我说服我。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再说你不是我,你没有在我身边经历这一来的种种,你怎么知道我就比别人容易呢。

站在秋风瑟瑟里陪我等不靠岸的车的人,才知道如果我还能闲庭信步地去听一场音乐会,我的内心是多么地强大。

旧酒新瓶的虎骨,隔着玻璃透过衍射看,是个怪胎。而我的脚后跟在流血,我需要的,只不过是一只创可贴。我在和世界玩儿剪刀、石头、布。输了就要家入到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队伍里。所以对不起,我不能同时和你玩儿捉迷藏。

我累了,不想指出这是谁的错误。何况我自己也没对过。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旅行的意义

给要去哥廷根的HJ留言,说送给她陈绮贞《旅行的意义》,歌词很贴切,只要把所有“你”和“我”互换,就描摹出我们这样一种人的漂泊了。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你累計了許多飛行
你用心挑選紀念品
你蒐集了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

你擁抱熱情的島嶼
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
你流連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你勉強說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勉強說出你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第一次听旅行的意义,是06年夏天坐在北三环302公交车上,TM递过来一只耳塞,听到这个声音。其实,我并不留恋这里面所谓的“情调”,什么北京巴黎土耳其,早和浪漫爱情脱节,全球化过程里的一种文化资本标签而已。据说用最新的名词来形容,是装13。

不过它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啊,kate。小时候我只愿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已,谁成想却要浪迹天涯。去年冬天周书看着我在芝加哥的地下室说,你的生活真像“北漂”。我想可不是么,离开北京,我才成为“北漂”。我还没来的及去幻想中的海德堡和安卡拉,我一次次离开的原因,只不过想在可以等待和忍耐的时间范围内,写一本文字和页数都不要太薄的书,那本书要有一个和我的中文名字一样,低调但设计独特的封面,这样,我就可以在扉页上写,“献给我的父母,和他们给予的无尽爱”。

可是我不知道这会否成为一个不能企及的梦。我不知道,在我一次次的跋涉之后,是否能有一片等着我的绿洲芳泽。其实,我一味自责,却很少抱怨。我未曾抱怨的是,我为此,已经付出了很多。放弃、遗忘、错过、承担。我把曾经离我很近的绚烂欢腾拼命地往置身事外的轨道推去。决绝,冷酷,偶有戏谑,永不回头。直到那些被抛掉的躯壳、时光,在那些茫远的轨道上运行的很好了,直到他们足够远,远到变成一个抽象的点和两行语焉不详的诗,我才敢在失眠的夜里,悄悄摩挲、沉浸、幻想、灭亡,最后关掉灯,用被角拭去眼角的泪。

于是我知道自由的代价是不再被守望。旅行的意义是只爱陌生人。当我看见很多种别开生面的笑脸的时候,说不嫉妒,是假的。

俄狄浦斯情节和忠君思想

一个是弑父娶母 ,一个是忠孝。猛一看是对立的。但是,我们又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忠君,就可以背叛家庭了。但是国,又是“祖国母亲”。想想杨家将,完全是yy家里其他男人死光,就剩自己和老娘、加老婆。要么就是岳母刺字,这种SM的香艳情节。

所以,也不是对立的。

呃,我为什么忽然想到这个。我是想说,西方和中国的学术传统也有类似的分别。以前,我以为作学问就是把前辈、祖师、老师研究的东西发扬光大,他给一个提纲,我就去一点点补充细节、材料,为往圣继绝学嘛。这一年在美国精神受刺激,才知道原来要有“问题意识”,要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paradoxical, puzzling, intriguing, striking, missing。然后就着这个破绽,提出自己NB的,危言耸听的新的argument。

这是他们学术研究的俄狄浦斯情节。而我却幻想岳母刺字了多年,怨不得这么郁闷。

这样一来,再读“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情。偶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当作有心,谬矣。”,就成了宗教层面的关照。

最近都是呓语,不知是想说给谁听。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从我爱我家论坛挖来的



据说,国内最新的版本的计生宣传画是—— 一个李宇春的海报,加标语:“生男生女都一样。”

果然是时代不同了。。。。

Saturday, November 8, 2008

被建构的女性

昨天看了一本中文书《被建构的女性》,不是一手研究性著作,是一本随感性的文献综述。但是却让我有很多话想说。以下是我想说的,比较零散,我没有时间论证,就把灵感记下来,以后会把“性别-文理分科-经济/政治地位在当代中国”这个argument在发展一下。

----------------------------------------------------------------------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人。而我反抗意识的核心,居然就是社会性别的压迫。所有有可能被视作弱点的女性特征,我都有意无意地掩饰,并努力让自己尽量地有办法去抗争。

在我可以追漱的个人记忆中,我最早的反抗意识来源于哪里呢?

隐约记得5、6岁,或者更小的时候,被送回农村外婆家小住。有一次家里大摆酒席,大人可以“上桌”,但是小孩儿不能;而且我看到表弟可以(因为他是男孩儿),而我不可以。这件事对我来说记忆深刻,那时候我就本能地感到愤怒——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坐在那里吃?为什么我要自己搬一个小板凳到院子里吃?

上学以后,年级越低,性别歧视和性别分化教育越不明显。我被教育要外向、勇于表达自己,一句话——敢于“抛头露脸”——这是不符合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期望的。

到了中学,尤其是高年级,性别教育开始变得明显。我的物理老师对女性有明显的歧视,他说,女生不必好好学物理,因为怎么学也不可能学得好,除非天赋异秉。这让我异常愤怒。高二分班,我本来也可以选择文科,但我坚持学理,就是为了证明,女生也可以学好理科,女生不比男生差。

我也记得高三报志愿,当我告诉当时的一个男性朋友,我报考的是心理学的时候,那个朋友说:你的选择很好,幸亏不是学物理啊化学啊什么的。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过大学的理化课本么?你知道那有多难么?那是需要很强大的逻辑思维的,你们女孩子,学学心理学这种比较“文”的东西都可以了。当时我也无比愤怒。感觉他是在侮辱整个女性群体。

这种权力的主导-从属关系,不是简单的男-女,理-文,还有进一层的经济地位上的优劣,也投射到这种关系里。尤其在我国的国情下。大家都记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建国以来,一直是工程师治国,经济挂帅,发展是应道理。因此,能够直接转化成生产力的学科,即理工科,就很“吃香”,学这些学科的人,就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而文科,因为他的批判性和间接性,以及对政治的敏感性,就受到了抑制。文科的从业人员也就相对的弱势、穷困。

父亲是学历史的,母亲是学中文的——我从小生活在杂志社和大学,能敏感地察觉到这种理工优于文史的权力关系。我曾经为此,而深深地自卑。我的反抗,表现在自己刻意地和“文科”保持距离上面。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文科”能力优于“理科”,我甚至幼稚地以自己从来不读历史书而自豪。

很多父辈是作文科的子弟如今选择从事理工、技术职业,是由于另一个更实际的原因。他们惧怕了“动乱”年代,从事文科的人的命运悲剧会重演。于是想选择一个更加保险、不会惹乱的职业。但是我的家庭情况不是这样。我们不是那场“政治运动”的狭义受害者,也许我的父母也有意不让我从文,但我本人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他们的这一层顾虑。我只简单地直觉地认为,从文让我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个复杂的权力关系就是这样的:性别不平等和经济不平等,以及政治地位不平等——统统映射到了个人对于文、理科的选择上。还句话说,在中学教育中,不是因为一个女生学不好理科(这只是一种reproduction of power-relation)而被认为处于弱势;而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作为一种强势话语的存在,影响了一个女生在理科学习上的表现。而这种对应模式,又反应在了日后个人的经济地位的发展,甚至政治地位的发展上。

我觉得以至日后,我的自我建构被以前强大了以后,我开始不再以“掩饰”“否认”的方式来施行抗争。我开始积极抗争,从事自己认同的事业,而不是屈服于权力。这可能就能解释为什么在香港,尽管我身边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读商科,从事经济金融行业,而且他们的生活的确有很多值得人羡慕的物质上的丰富,但我最终丝毫没有动摇我自己在人文社科上的志向。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力量了,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我“也可以做好XXX”,对于我更紧迫的,是找一条靠谱的路,让自己的内在更加丰富和强大。

这一部分的关系我论述的不是很清楚,以后有时间再梳理。


另外一个方面,性别的再生产在高中开始,到大学阶段,日益明显。而且,我的感觉是,越是经济发达,越是明显。这可能跟消费主义刻意制造“欲望”,诱导女性消费有关。

传媒、主流文艺、时尚——都在告诉女性,你应该把自己修饰成什么样子,才叫美,才能在婚恋的市场上“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这种话语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女性心理的最深层,最后,一个女性认为自己并非“为悦己者容”,而是为“提高自信、塑造自我”,而消费、花时间,把自己禁锢在美容、化妆、逛街、看时尚杂志——的领域中,没有时间关注更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公众领域。

又一次,我发现自己在有意识地抗拒这种对女性的规训。

我从来都不把自己打扮得“很女性化”。我觉得化妆、带各种首饰、精心地沐浴、除毛、SPA,无目的的逛街购物,是浪费自己极其有限的精神生命。我是连在公交车上,都要不停看书的人。当然,我不是特别特别极端的人,我也穿裙子,偶尔因为需要穿高跟鞋,但是每次我都觉得很不舒服。穿裙子使女性不能在很多公共场合舒展自如。不知道各位女性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穿裤子的时候,你经常忘记裤子的存在,起立坐卧都很自如;可是当你穿裙子的时候,你时刻感觉到自己穿着裙子,要注意不能走光,上楼梯不能太大步……从而不能完全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可是,这个社会,在不停地强调这些限制。看看现在各种所谓“主流”媒体上对于各种女明星的走光、露底的报道吧——社会对于女明星的这种病态的关注,其实是一种对整个性别权力关系的建构和加固。

还有对于痛经的各种话语描述。

我承认,受痛经折磨的女性的确需要理解和照顾,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女人在月经的时候,都是痛苦的。从初中青春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个女孩子一旦月经,他的长辈,朋友,就会说:要注意别吃凉的,多喝水多休息,你在这个阶段会容易犯困,会有不好的情绪——大家应该记得吧,在中学,月经的官方称谓就是“倒霉”。但其实,月经只是一个中性的生理现象。是的,月经可能对身体和情绪,有轻微的不利影响,但这只是轻微的。同时,月经有这积极作用:规律的月经生殖系统健康的标志,他可以反应身体状况预报疾病。而大家常说的月经期间不能吃冰激凌不能剧烈运动,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这两样事情我都做,记得上中学时候我经常赶上运动会或者体育课,照样跑八百米,跳山羊,没有任何不适。很多时候,我觉得月经带给人的不良影响,是一种自我暗示而已。

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社会话语对性别不平等的建构。

简单说,我的抗争方式,是denial——我不承认,或者不迎合很多性别刻板印象,极力想证明给世界——女性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他们可以是别样的,但同样精彩可爱的。

但抗争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据我观察,还有很多女性,选择暂时接受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并利用人们的这种预设性期待——女性是温柔如水,善良易感,多情 脆弱的——他们由此博得更多的帮助、同情、甚至怜悯,从而达到自己想达到的最终目的——很多表面小鸟依人的女人,内心是冷酷而强大的。他们,也不是社会刻板印象以为的那么简单。

其实,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一直在屈服和反抗中徘徊。我也曾经很在意身材、相貌、女人味,可爱与否,是否能被大多数男性喜欢……五年前我开始看《Friends》的时候,我最喜欢Rachel,因为她在那三个女人中最美、最女孩儿,最讨男生喜欢,最容易date到男人——我不自觉得,把自己对于理想自我的样子,投射到了他身上。

而现在,我更喜欢Phoebe和Monica.Phoebe的“怪”和Monica的“不服输”“争强好胜”,都不是典型的女性形象,但是他们又是那么可爱有趣,我从内心,开始接受他们。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Bring the Class Back

上篇没人回,可能是得罪了大多数关心选情的非选民。此非我本意。我更多是警惕自己的看热闹的心理而已。但毕竟住在离新总统5个block远的地方,说一点儿不关心,那是假的。

So,奥巴马赢了,而且可以说是完胜。今天去downtown,一路上遇见的“黑人”兄弟,无论是汽车司机,还是门房,都笑逐颜开的。其实,好像整个芝加哥人民都很配合,就连天公也作美,11月的气温居然还有60多度!一时间,Yes we can!的口号为人津津乐道。

有人说,奥巴马的胜利,吹向了美国种族隔离瓦解的号角——历史上第一次,非裔美国人成为了国家元首,掌握最大权力。我觉得,不必为奥巴马的演讲辞过于感动,不必真的相信,他的胜出就说明了在这个国家,只要个人愿意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无意反对这种价值观,我承认他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世间有“美国人”,并且他们有“核心价值观”的话),他绝对可以对个人幸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不觉得奥巴马的胜利和这种价值观的被验证有着太大关联。

第一,奥巴马的胜利,就像很多人说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共和党执政八年的表现,McCain+Palin的竞选实力,以及,最重要的,当下艰难的经济环境上。换句话说,我觉得如果民主党换一个候选人,结果可能还是差不多。不是奥巴马提出change的口号影响了太多人,而是他聪明地意识到,美国人太需要一个change了。

第二,把奥巴马漂白一下,他给我的感觉其实很象克林顿。虽然出身于middle-lower class,但毕竟最后还是跻身“上流”。无论他的出生地、父祖背景、移民经历再怎么被强调,事实是,他在精英阶层。如果非要用Identity这个词,是的,夏威夷,肯尼亚,甚至印尼,都可以给他加分,都是他identity的一部分,但是恰恰是最隐藏的identity,或者说他最难被identify的“阶级成分”——成为了他可以成事的最基本条件。他的政治资本的累计,都是在他已经是精英之后才开始的。我怀疑他的成就的代表性——这就能说明在美国少数族裔、下层人真的具有很强的向上的流动性么?逻辑上不通。但每次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人们就乐此不疲,并将之无限夸大。这不正反应了这种向上流动的稀缺么?

逻辑上讲不通,但是,情感上,当大家为他的演讲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的时候,却特别执着于“他是非裔美国人”,似乎是“因为他是非裔美国人,他成功了,所以所有非裔美国人都可以做到”——并由此得出结论——美国的种族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这国家果然是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国家。

我觉得,奥巴马胜出,对种族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不过的确,他的符号意义很重大。我觉得,最应该被重视的,不应该是这次选举结果,“说明了种族问题有哪些进步”,而应该是,它对于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行动者,可以起到怎样的召唤和启发作用。

“黑人也能当总统”——这中启发的积极成分的确不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把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完全归结于种族、民族问题,是不是有些太简单?有没有阶级的问题呢?

美国人对阶级一贯讳莫如深。他们信奉个人对于打破自己肤色、语言、性别界限的奋斗,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却对需要集体行动的阶级反抗十分警惕。然而,讽刺的是,许多人类学田野志的调查,(尤其在经典文化人类学受到批判以后),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许多两性关系、同一阶层之间的冲突,都是社会大的阶级矛盾的一个投影。

写到这里,我忽然不知道我的诉说对象是谁。Bring the class back,but why?难道我要说,让下一届美国总统从广大无产阶级劳动者中诞生么?如果不承认当今的所有政治,都是精英的游戏,那我岂不是太天真?

我可能真正想说的,只不过是在关于中国研究中,重新思考“阶级”的话语吧。这是最近读到几篇东西以后受的启发。

PS:最后坦白说,作为中国公民,我还是很羡慕美国人民在政治问题上保留的一些天真,至少,这个国家,有制度和舆论,放理想主义一条生路。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From Chicago Tribune

看来真是胜券在握了。

(我一直对大选不是很热衷。我这样认为:民主政治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他的参与性。你有权投票,所以你关心,你较真儿,你辩论。如果你连基本投票权都没有,那你的关心,和看热闹有什么区别?当然,如果纯粹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非移民签证的同学对民主政治有一个自我反省,那也不错。但我怀疑有多少人有能力和精力做有营养的反省。我怀疑秉持看热闹的心态的人居多。)

哎,想我混迹香港美国也快六年了,连选票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


全文: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politics/obama/chi-obama-rally-qanov02,0,5894064.story?page=2

UNEXPECTED HAPPENINGS


Q: What if violence breaks out?

A: The Secret Service, police and Chicago emergency officials say they have taken precautions to avoid this. If something happens, however, they will open all exits from the park and move everyone away quickly.

Q: What if Obama loses?

A: Anything can happen. The Obama campaign says the senator will still address the crowd from Grant Park. Police say they're prepared for crowd control and to face tens of thousands of very disappointed supporters.

Q: Will I get in?

A: If you don't have a ticket, maybe not. The city has said it will start turning people away from the non-ticketed event if the crowd seems to big or unruly. Still, there's no shortage of election watching parties in Chicago neighborhoods. And a list of downtown events can be found on Metromix.com.

林冲夜奔

周日又在大荧幕上看了一遍三峡好人。

我想要片头川剧《林冲夜奔》的词。网上找不到。谁有?麻烦留言。谢谢。

--------------

找到了!谢谢xz:)

按龙泉血泪洒征袍,叹英雄孤身无靠,将身投水泊,回首望天高,愤恨难消,怒气腾腾贯九霄!但则见月光照耀,听寒风萧萧!还须要急走奔逃。俺本得去投宿,怕的有人将俺瞧,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

Sunday, November 2, 2008

众里寻他千百度

人生就是——少年意气,爱上层楼,然后欲说还休——的过程。

或者是百尺危楼,或者是鳞鳞大厦,每一层楼都是在爬楼梯。如果坐电梯,是要还的。并且,每一段楼梯的经历,都印证了这句老生长谈:

古今之成大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早就滚瓜烂熟的句子,现在才琢磨出点儿意思。周书惊呼:哦,这不就“看山又是山了”么?

是啊,当年陈老师也总提:写文章最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要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曾经,我是那么地痛苦。我几乎看不见山,也看不见水。

然后就忽然明白了。当然,以后还会糊涂。但我显然完成了某一个阶段的彻悟。此种辛苦和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有时候,人就需要一个小小的点拨。但是,没有那些脑细胞的沙场秋点兵,也不会有今天的一点点灵光忽现。

纵然只是一点点安慰,我也满心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慨和委屈了。

我还是焦虑,但原因已经不同。

我对自己说:要做到对事件本身的完成焦虑;而不是对事件的结果焦虑。这似乎是矛盾的,是反本能的。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在挑战本能的极限么?

另外,昨天遇到一个mm,不想竟是六年前在普通心理学的课堂上见过的。她居然还能记得我,记得我当时说的话,估计还有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态——肯定还是因为我的名字。有时候,你不得不怀疑,或许真的有命运这东西。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人。

啊,真不敢想象,我学心理学,已经六年了。

最后引用一段133的话,我很喜欢。

“自己掐指一算,好多的东西在等我去遇见,我默默的告诉自己没有什么不敢去尝试,也没有什么我是输不起的。而且缘分这件事情,气数将尽就一定会大江东去,命中注定就一定会摆在眼前。顺势而为,尽人事完成它,我们就不要患得患失。

年轻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会面对丧失,特别是必要的丧失;过了25岁之后,我们也许最重要的是学会面对得到,敢于去接受。在另一个城市的早晨醒来之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小了好多,我才发现,自已以前竟然是一个那么老的人呢!”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活到老学到老

最近我在教一个美国mm中文。说mm一来是尊称,二来人家还待字闺中,其实也是奔五张儿的人了。每次看到她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大龄女青年还坚持早上7点半开始上课,每周四趟,我都非常佩服。她这么一拼搏,我就不觉得自己每天六点起床披星戴月往downtown奔有什么大不了的了。看着她咿咿喔喔不得所以,对着“飞机”念“劫机”,对着“汉字”喊“汉子”,看她那玳瑁色的眼镜戴了又摘、摘了又戴,一副“誓与此事共始终”的勇气,我登时有了重拾德文,开学波斯语,睥睨拉丁语的冲动。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中文的难学。以前,在一个native speaker的角度,我从来不理解中文有什么难的。她的音节是那样疏松,她的常用词是那样有限,她的语法是那样“对付”,她的时态是那样“凑活”,她的字型是那样具有暗示性……只要掌握了常用词,张嘴就来吧,有什么可学的?现在我终于明白,正是因为她的灵活多变,才对非母语学习者来说难上加难——规律太少,例外太多。就说这“一、七、八、不”的音调,就很无厘头。为什么是“yi2块钱”但“yi4百元”?为什么是“yi2个”但“第yi1个”?为什么是dong3 yi1 ge2 而不是yi2 ge2?……不是没有规律,但是这些规矩无比繁芜,让初学者很绝望。

还有音调。除了第一声之外,2,3,4都很难一下子学好学像。今天mm练习发“远”这个音的时候,我分明听见在短短一个音里,她发出了yuan1yuan2yuan3yuan4四个音,一刹那间,就好像从她嘴里播放出来了《七律.长征》的曲调——红军不怕远——征难——对,就是那样的一个“远”字。当时我真的很想笑,不是出于任何鄙视或者戏谑,就是本能的觉得好玩儿。最后使了好大劲儿,忍住了。想我学英文从来没有人笑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是否来过一段儿舒伯特的小夜曲也未可知。

苦闷生活,欢快涟漪,记之以博诸君一笑。

Sunday, October 26, 2008

顺流逆流

前段时间给Yol的信,回信里,她说她喜欢这一段:

“说起来旧浪潮,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然而我也一点不可惜。

这就是缘分吧。青春当好的兴头上,因着缘分聚在那里,把盏言欢。缘分尽了,我们就各奔东西,各自潇洒。不必太执着。仔细想来,这世界需要我们不得不执着的事情太多,一份事业、一桩婚约、一栋房子,都是几十年的偿还,容不得你放弃。倒是我们年轻的学社、我们年轻的狂言和诗歌,可以说放下就放下,说散了就散了,用一个缘字轻巧解释。这何尝不是一种奢侈。于是我想,但凡易幻灭的东西,都其实昂贵。易幻灭是因为我们允许它幻灭;那是多么不功利、不世俗的东西呵。”

有时候,我不知道在我所谓的潇洒中,几分是故作,几分是由衷。我只记得年少轻狂时寥寥的大醉和逃亡。今时今日,那些情绪远了、生了,而我却还在偿还着因为所谓“尽兴”而欠下的债。用时间、用焦虑、用金钱。寒尽,于是知年。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会不会是另一个我。然而这其中最深刻的教训是:没有岁月可回头。

酩酊有时,清醒有时。Time to move on。当我说Time to move on的时候,才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老年痴呆症?

心情烦躁。

又一次把存有全部家档的U盘丢在图书馆了,不知道这次能否顺利拿回。
昨天陡然发现,我连“销售”的“售”字都不会写了,忘记是三横还是四横。
我的书桌上贴满了便签,什么都记不住了似的,一定要写下来才行。

变相被人拐弯抹角无意识地夸了。受到鼓舞。我可一定要脑残志坚啊。(写完这一段非常徐静蕾,再度证明我的nc程度。)

据说我博客透露太多个人隐私和即时情绪,误导广大读者和个别居心叵测的人。

以后要更加嘴严,不该提的事情绝对不提。此乃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事是也。

人生的汪洋大海,我这只纸做的小船儿,要常上蜡,经风雨,长记性。

Friday, October 17, 2008

世界终归是谁的?

跑去再看一遍贾樟柯的《世界》,没有桃花岛,却偶遇黄小邪。前两天才和 Angela念叨她也在芝大,不想如此轻易相逢,也算人生谐趣。上次看"世界",是在湾仔。烟花未散的农历年,周书的碟,大五的焦灼,等待和别离一一上 演。那一次,我竟然没有看出来刘小东和王小帅的客串,没有发现那个以5464结尾的诡谲的租房电话,当然也没有发现在贾樟柯一贯擅长的背景音乐里,有一首 叫《为爱痴狂》的歌,他此后竟成了我blog的音乐。

黄小邪看电影的时候,是要不时做笔记的。这就是专业和浅尝辄止的区别。而我看电影的时候还不忘记观察大家的坐姿、活动,看来我也很"专业"。

《世界》绝对不是贾迄今最好的电影。可能是因为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吧,看着很乱。贾的小聪明渗透在各种对话的细节、和场景的选取。他十分刻意地选择世界公 园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于是所有的镜头,都多了一重含义。而且他安排人物对话的时候,不时的refer这些元素——"这是双子塔,911被炸了,咱们 这儿还有!", "凯旋门、圣母院、艾菲儿铁塔——巴黎那点儿东西我们那儿都有","这个桥(伦敦桥)真像一个大坝"……"世界"在虚拟的乐园里,是美国、法国和英国。

同时,电影里的人物在生活里,在"给帝国主义看家护院"的同时,也在奔向他们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乌兰巴托,是俄国妓女,是需要办护照去的香港,是巴黎的唐人街,是太原。

"不用走出中国,就可以游遍世界"。在北京这个大大的试验场,有很多吞噬世界的雄心,每一个想得到的人,都需要付出代价,自由、肉体、生命、或者灵魂。贾樟柯告诉我这些,同时他给我看,还有人,不愿意交换那最初、也许也是最后的,纯真。

渡人者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把贾岛截肢了,因为我只喜欢这诗的颔联和颈联,因为其他两句有怪字。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有怪字的句子很抵触,究其源头,不外乎懒得查字典吧。

走在校园,发现似乎是一夜间,叶子该黄的都黄了,该枯的都枯了。穿过Midway的大草坪的时候,发现高树比矮树黄的快,路南比路北黄的快。天地万物各有来头,我对自己指着一棵高大美丽的乔木叫“树”,感到羞愧不堪。是怎样的匆忙和异化,可以让我和世界的关系,如此抽象。Quad里牛剑风格的建筑在红黄斑驳里像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华灯初上的时候,拱门上的路灯温和地问候行人,那光亮在青色的铁罩子里呼之欲出,仿佛一碗妈妈烧的鸡蛋羹,眯起眼,看得见小磨香油的光晕。

在一些关口,我遇到一些人,他们有心、或者无意地,陪伴我,帮助我,照亮我。于是我得以整顿心绪,继续走下去。他们是传说中的渡人者。而我可不可以卸下背包呢?过期的罐头,再做不出美味的早餐了。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你那温暖我苍凉的胸膛

自从妈妈发现不必输入全文,就能自动弹出我的邮件地址以后,她就喜欢每封信都另开一帖,而题目,是永远不变的:mama。

这两天格外想她。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老话说的就是好。我虽然离养儿尚远,可是看到同辈人中不乏为婚姻中的责任、义务所累,偶尔想象一下倘若有朝一日自己也步入这围城时候的窘态,想到那份勇气、智慧和担当,就越发觉得妈妈的伟大。这么多年,她生我、养我、教我、照顾爸爸、料理全家的吃喝拉撒,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她的这种有意无意的“毫无怨言”,让我天真的以为,为人妻、母,竟是天底下最没什么大不了,也因而最毫无出息的一件事。

然而自己痴长到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莫说是实践,就是偶尔思考一下成家这桩事,就一个头两个大地怯场,这时候终于明白,妈妈是多么伟大。

这两天格外挂念母亲。想起她,就感到一种极致的温暖。18岁以前我跟母亲过的多,母女几乎没有分开过;她照顾我饮食起居,给我听写签字……难免很多小摩擦。而且她工作是朝八晚五极其规律,我反而没有习惯挂念她。倒是父亲三天两头出差出国,我因跟他住的少,心里平添多几分依恋和挂念。真是应了那句话:睫在眼前长不见。

忽然觉得亏欠母亲太多。她这么多年默默的付出,她的乐观善良,勤劳简朴,她的低调为人,高兴生活,都让我以为成想当然耳。殊不知,这是我的幸运,我的财宝。

那天她写信说:

“你要忙里偷闲正常生活,快快攻下小山头,风景那边好着呢.....”

恩,见山修路,过河搭桥,我什么都不怕。也许等不到风景都看透,但风光从来没消失。

妈妈,好想你。

I'll be there for you

周书发给我的Friends片头曲歌词,一边读一边热泪盈眶。一激动,改编了一下。写的时候,心里是为了回应周书的。写完再读一读,这何尝不是写给所有对我好的你们。那些名字我就不一一说出了,谁对我好,应该是记在心里,慢慢用无言来回答的。

还是忍不住贴一下歌词哈。

原词:

I'll Be There for You by the Rembrandts - Friends Lyrics

So no one told you life was going to be this way.
Your job's a joke, you're broke, you're love life's DOA.
It's like you're always stuck in second gear,
Well, it hasn't been your day, your week, your month, or even your year.

Bu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You're still in bed at ten, the work began at eight.
You've burned your breakfast, so far, things are going great.
Your mother warned you there'd be days like these,
But she didn't tell you when the world has brought you down to your knees.

Tha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No one could ever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see me.
Seems like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what it's like to be me.
Someone to face the day with,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rest with,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even at my worst, I'm best with you.

It's like you're always stuck in second gear,
Well, it hasn't been your day, your week, your month, or even your year.

But,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我改编:

You'll Be Proud of Me

so no one told me life was going to be this way
my paper's a joke, my nerve's broke, my bank is BOA
it's like i've been stuck in first gear for years,
well, it hasn't been my professor, my course, my school, or even my disciplinary

but you've been here for me, when the days turned to blue
you've been here for me, like i'll be here for you
you've been here for me, and i'll be proud of myself too

i'm still awake at five, the sun will rise at seven
i'll skip my breakfast, so far, things are not in heaven
my dad warned me life is as tough as it has to be
but he did get married at 24 and me and his PhD

Thank God, you'll be there for me, when the deadline starts to approach
you'll be there for me, like honey is always with oat
you'll be there for me, cause we've been on the same road

no one could ever really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really listen to me
seems like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a true me
someone to face the night with,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worst with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even at my depress, i'm best with you

it's like i'm always stuck in somewhere not bright
but, there will be my day, my year, my book, my Mr. Right

Then, you'll still be there for me, when the frozen summer starts to melt
we'll be there together, like twins will never be apart
we'll be proud of each other, cause the world is our oyster.

音乐:

Friday, October 10, 2008

谢谢你的爱


很俗,很二的题目。

我曾经不明白挫折对于个体究竟是一笔怎样的财富。今天忽然又有一点领悟。当我听到一些话语,看到一些文字,遇到一些人,我明白,生活的磨难把平日里隐藏不见的真挚和爱意,悄悄揭示出来。在你风光旖旎的时候谁在你周围不算什么,谁不喜欢看见你的笑。在你失意灰心的时候谁还跟随着你呢?谁居然肯陪你哭。

春风得意你竟看上谁,剑走偏锋你还挂念谁,山穷水尽你最相信谁。这是对自己最好的考验。

父母的爱总是超乎一切之上。父母是谁?是跟他们吵了架之后,心里不觉得疏远的人。爸爸就是一边埋怨你花钱太多却一边问你“还要寄多少钱”并且只多不少的人。妈妈就是你远走天涯说“不想”,回到家里说“真烦”,可是你哭了她也跟着哭的那个人。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我想跟爸妈说:是,孩子我慢慢来。

大学五年有三年都吓得不敢跟老师说话。可是有那么两位,在我对自己最没自信的时候帮了我那么多。一个在以为我走投无路的时候主动给了我一个full time的offer。一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是一个多么慷慨的多么细心的照顾。我都没来得及好好感谢她。今天又是她,我因为一些事情要再次麻烦她,她那么忙,立即回了信,一如既往的平易,慷慨,周到。其实在我的刻板印象里,牛人总是要严厉、吝啬、苛刻、追求完美。可我忘了,那是对他们自己,不是对别人呵。

还有所有这些天以任何形式帮助我的大家。不联系我是一种关心和关照,联系我也是。两样我都很感激。容忍我不回信是,催促我去作1、2、3是,跟我说“没关系,不要紧,一定行”也是。心里骂我也是。是我太难伺候,说不得,又恨不得。

我还在纠结于我那些没有了结的事情。本来想事情告一段落再开始写blog,可是今天忽然悟到这些,不吐不快。

记得kate的签名曾经是,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其实,这是编辑部故事主题曲里面的。我觉得对。以后如果有一天我也在某个领域里也有点儿小权威了,我一定多鼓励年轻人,允许他们犯错误,相信他们会进步。如果我成为孩子的母亲,我要他们知道,失败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不相信爱,才丢人。

跟顺风顺水的人比起来,我更爱逆境里微笑的灵魂。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平湖秋日

是的,我竟然还活着。前一段闭关了,引来大家担心,对不起。现在还是处于半闭关状态,希望能快出来。

虽然昨天说“我为什么还不去跳密西根湖"这样的疯话,但心底里,还是热爱生活的。真的。


小盆友们:



大妖怪:


初秋的颜色:

又见小朋友:


又见大妖怪:


这个银行不存在了:


但早餐还是要吃好吃饱:


蔬菜水果不能少:


有亲爱的你们就好:)

Sunday, August 24, 2008

再见,奥运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传说中的奥运会终于结束了。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对于一个中国人,绝不仅仅意味着8月8号到24号的半个月。我觉得,这是从1993年就开始的漫长马拉松,以及这背后,中华民族百年的从落后到崛起的梦想。
  
  现在还记得93年第一次申奥败给悉尼,我第二天上学,我的同桌义愤填膺地说:悉尼就是一堆烂泥巴。
  
  然后就是2001年7月13日,还记得那个晚上,北京成了不夜天。很多人高兴地挥舞着旗子上街,大学生们跑去了中华世界坛。
  
  那时候我就想,2008,还有足足七年,那是多么遥远的一件事啊。那时候我都25岁了,那时候北京肯定大变样,我也肯定有许多改变。
  
  谁知道八年一晃就过,北京变了,也没变。我经历了一些初涉人世的挫折和漂泊,却从某种程度上,拾起了最初的情感。生活没有朝着我想象的意气风发迈进,却无端端平添许多碎的梦,燃尽了的心,散落在来时路。我仍然不敢相信奥运会已经结束,我以为我还是十七岁。
  
  今年三月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身在海外,我的心随奥运起落。但最终,没有能亲睹这场被赋予了诸多意义的“狂欢”,没有能在自己的家门口(literally)看传说中的奥运会,就好像没有能够在青春当好的时候和相爱的人相许以身。
  
  这就是人生的真面目吧。像是梦里窥人,情感分明,却面庞模糊。



话好像没说够。再补充一下吧。刚才看了祥云火炬慢慢熄灭的照片,我就已经不行了,激动地落泪了。我很舍不得,这四年一次的热闹,就这样结束了。有点儿小失落,因为自己好像不如以前投入了。其实挺喜欢竞技体育,小学中学校运会每次都要三项报满,喜欢装模作样地背着号码牌 、穿着跑鞋蹲在起跑器上的那种紧张、潇洒并存。喜欢听人为我加油。喜欢体育带给人的纯粹、酣畅淋漓。也一直很喜欢看奥运会、体操世锦赛、世界游泳锦标赛、世乒赛。最近几年最关注的就是跳水了,当年田亮还不为人知的时候,我就很hc他,还看出来郭晶晶跟他关系不一般呢。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正好在米国,反而没怎么看成中国队的比赛。只记得体操比赛的时候,美国人就转播他们自己的队员。刘国梁拿金牌实现大满贯的消息,还是在灣区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上知道的。那时候刘国梁才是个小伙子,大幅照片,飒的不行。

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高一。在跳水里面认识了田亮,十分喜欢。

2004年雅典奥运会。说起来我和它颇有渊源。03年有个朋友送我一块斯沃奇,正是雅典奥运会纪念版,蓝色的表带和表盘,上面有白色的细细的橄榄枝,我觉得很美丽,一直带着。那年暑假我在香港没回家,看的是香港的转播,解说是广东话,那时候未名bbs还可以从非校内ip登录,我通常是跑到pantry看一会儿香港人唧唧咕咕的转播,再跑回房间看一会儿未名奥运版的帖子,看大家为一次次夺金疯狂。那时候,香港的日子寂寞无聊,台风在八月肆虐,德语的动词变位不明不白,实习的表现不咸不淡。只有奥运会,给我带来一些释怀。现在回想,那样的日子也是非常美,碧海青山,因为奥运,因为有着绿色橄榄枝的雅典,也变得清新可人。那时候,我的ID在未名还没有过期,如果今天去搜,说不定还有我偶尔灌的几篇水。那年九月,港大还接待了一部分夺冠的奥运冠军,我还有幸作为学生代表采访了他们。罗雪娟mm的皮肤离10cm看,也是晶莹剔透,无与伦比……

是在那一年,田亮才成了真正的大明星,后知后觉的人们才发现他和郭的关系不一般。再后来,田亮频频暴光,开口说话。我发现田帅哥的言谈绝没有他的腹肌来的让人着迷,渐渐地,就也不再多谈。虽然我还是很一厢情愿的希望他和郭小姐走在一起。后来的那个超女,气质实在让人无语。

那时候我很喜欢雅典的会标,水蓝色四方加一个橄榄枝的花环。当时还自已用水彩画了一个,送给了我做家教的那个小男孩儿。

那时候,我不到21岁,刚开始写博客。那时候有很多莫名的忧伤和寂寥,可以为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投入无比的激情。

你说你是一个做事情充满激情的人,我想说,我也是,至少曾经。

可是今年,我总是有所保留。我很少再敢奢侈地熬夜看比赛,即使看,心里也忐忑不安充满负罪感。总是告诉自己,这不是一个“准学者”该做的事情,你已经不是本科生。总是告诉自己,奥运会是充满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意味的事情,要批判地看,不要为一首《歌唱祖国》而轻易流泪,不要为中国多得金牌沾沾自喜。

自己给自己很多框框,我少了很多单纯的快乐。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再次错过了闭幕式的直播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些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应该还是和从前一样,对任何喜欢的事情和着迷的人充满激情,毫无保留,声嘶力竭,在所不惜。

真正的我,有毅力做任何我认为对的事,有勇气爱任何我认为值得的人。

我要找回真正的我。生命的喷薄跌宕,要在奥运之后延续。

祥云火炬熄灭了,我在心里和它依依惜别。

2008不负你我,我们也不该负了它。

Monday, August 18, 2008

Downtown以北 Lake以西

昨天和兔子一起去西北看望Angela,还见到了chi同学和传说中的苏尚。我们三个女人都不约而同地穿了裙子,或优雅或狰狞[注1]地在Evanston的秋后一伏中暴走。谈话的主题在八卦、学术、冷热笑话中无比自然的跳跃,累了就在街边长椅上排排坐,人手一杯smoothie,肆无忌惮,大笑开怀,无端端流露出些许少女烂漫,仿佛回到十七岁混“海图”[注2]的岁月。

苏尚同学犀利地像一把刀,上来就问“你和angela认识几年了”,我一片迷茫地杵在那儿,还是angela乱麻快刀地说道:seven years。许久地,回不过神来。

人生就这样如烟似梦么?当下的这些别来沧海事、天涯沦落人,是七年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生活在我曾经设想的精彩篇章中稀里哗啦地翻过去,潦草荒唐;而面前的蜗角蛛丝,却是冗长繁复,仿佛永远也没有个了结。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下:星沉恨海十年短,月渡寒窗一梦长。正是这样的感觉。


此行匆匆,也多少领略了evanston的静谧优雅,比芝大年长半个世纪的西北大学别有洞天。湖水和校园接在一起,跑步骑车晒太阳的人络绎不绝,野花斗艳,松鼠开会,栉比鳞次的大石头上,小儿女刻下青春的朱心碧泪。我戏谑地说,不如借机许愿,来年若是有了好姻缘,定来还愿。 和和。

人人都说西北的环境好过芝大,可是当晚,回到海德公园,走在熟悉的小街小巷,看见湖东刚刚升起的月亮又大又圆,还是在心底说,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地方。对于习惯了的一切,我不吝啬自己的依恋。

呃,洋洋洒洒,成了一坨令人作呕的“游记”。其实,我只是想说,很珍惜有生之年,和志同道合的人,肆意挥洒的机缘。而且我知道,此年此景,不会太多。我们都是离弦之箭,不能自已。就好像夜深人静和angela又说起当年各自的耳鬓厮磨,清晨醒来想想,少年风流,终是灰飞烟灭。

PS:又忍不住堆砌。Angela勿怪,兔子见笑。写闺蜜情缘,周书不许吃醋。

注一:优雅的自然是兔子,狰狞的自然是我。
注二:海图就是海淀图书城,十年前中关村最繁华的未成年人流窜地之一吧,我想。

Friday, August 15, 2008

必须停止了

自奥运会开幕以来,我的生活夜夜笙歌,暖风靡靡,该耽误的都耽误了。

必须停止了。

好的一方面是,我又恢复了对运动的热情,打球、骑车、跑步,喜欢挥汗如雨的感觉。还有,隔三岔五生活里有些新鲜事物,不是像过去的三个季度以来那样一天和尚一天钟。这一年过得惊险刺激,我最大的收获倒不是学术上的一点点道听途说、浅尝辄止,而是懂得,一个人要先有自己的生活,才能谈什么成家立业。我须承认自己做人的多面性,要给自己吃饭、睡觉、花拳绣腿、打情骂俏的时间。要明白自己不是鲁迅, 不能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战斗。幸或不幸?我似乎也在跟自己握手言和?

一年后,一个北京人站在纽约的“天安门”广场上和另一个北京人说“然后呢”。

然后呢?然后胖鸽子打盹儿,可乐罐失踪,自由女神胳膊酸了,寂静之城在它的镜像上沸腾。然后,tomorrow is another day。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three first-times

today, i had three first-times in my life.

first time to ride a recumbent bike, successfully.

first time to ride along the lake shore downtown.

first time to install a linux in my laptop, yeah.

thanks a lot to 汤同学:)

PS: 湖边真是太美好了,眼睁睁地看着摩天大楼,可自己却在野花、野鹅、接天湖水里穿梭。

Monday, August 11, 2008

秋凉

四天见两次Angela,水殿风来暗香满,感觉很绚烂。面对面的倾谈,始终少了些博客上的隔膜,多了烟火人间的切近。尤其谈到对于很多人物事务,竟然有相同的好恶,更觉人生始终不是寒冬夜行时候那般的寂寥。Angela思维缜密,眼光犀利,本可以做出张爱玲一般冷眼的姿态洞及世事,但骨子里冒着天蝎座的热气。想起来几年前周书说,如果她变成bi,要在我和angela里选一个,我是丝毫没竞争力的,因为还是angela比较有感觉。

好话还是适可而止,说多了我就成了毛尖儿:)

又想起来周六晚上和兔子的电话,还是喜欢这种一句是一句的沟通方式。以后要继续减少没有营养的社交,多看书,写笔记,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和懂得自己内心的人对话。

昨天一直上火舌头疼,八点就躺下。和M电话探讨“你为什么活着”以及王阳明。M说将来他有儿子,每半年他就问一次他儿子:你为什么活着。然后让儿子把答案写下来,定期review。M,你儿子真可怜。

这个电话搞得我大脑抽筋,不得不中止了。一时发现手边竟然全是学术书,没有一本可以关乎一下自己的小心灵。

——我刻意不看散文好多年。那种喝凉水一般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一不留神,还弄了一身哈巴狗的谄媚气。无奈只发现一本杜维明的《人性和自我修养》。题目起的很有欺骗性,却也聊可慰人。

这一睡,昏天黑地。

林妙可 杨沛宜

才知道原来开幕式的歌唱祖国是双簧。表演:林妙可,歌唱:杨沛宜



据说是因为杨小盆友的形象不如林小盆友,所以才被顶包了。八卦了一下,原来杨小盆友还是俺们北大附小的啊,我感情的天平自然有所倾斜了。事后诸葛亮地说一句:当时看直播的时候,我就说:似乎是假唱啊。当时一起看的诸位还反驳我说:不可能啊,这么大的场面,应该不会是假唱。。。
[介个就是杨小盆友,下巴不够尖,不符合谋爷爷的审美,sigh]


林妙可

杨沛宜



其实这两个名字倒是很登对啊。很像TVB电视剧里的香港都市白领。。。总之,网上为此事又是一片喧哗。有人说:既然形象是一个考量,干脆刘欢也找个替身算了——言下之一,组织者之所以敢顶包,还是因为他们在糊弄观众,只要观众鉴别不出来的,就敢作假;反之,比如刘欢这个声音形象早已经广为人之,他们就不敢糊弄。


其实这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至于大家讨论此事是否会毁了这两个小孩子的前程,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一辈子长着呢,塞翁失败、旦夕祸福,这件事对于无论是顶包者还是被顶包者,都说不上有什么终极的好与坏。对于换牙的孩子来说,立竿见影的功名利禄,始终是远了一步。当然,他们的父母也许会为此七上八下一番。


但是我十分理解大家的愤怒。我们已经被欺骗了太多次。假唱、假摔、黑哨、纸包子、CNN、涛嫂多出的两条腿……除了艳照,什么都不能当真。节节败退的道德体系,受到一次比一次强烈的致命的冲击。于是我们找来很多相对缺乏主体性的东西,把他们客体化,把他们放在神坛,作为我们某种理想偏执的寄托。孩子必须是童真无邪的,女人必须是温柔善良的,明星必须是完美无瑕的,宠物必须是憨态可掬的。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些被客体化的人也有作为一个完全的human being或者说作为一个动物所具有的那些不纯、不完、不真,那些你我他都有的自私、欲望和孱弱,我们就变得异常愤怒——因为建构我们自我的某些顶梁柱,轰塌了。


这一次,成人世界的虚假暧昧侵蚀到了孩子的世界,那就仿佛是我们自己的最后一个理想乌托邦遭到了亵渎。我们心里骂上一句:妈的,这年头果然啥也不能信。


其实错的是我们自己。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孩子的性欲和暴力欲一点儿不必大人弱。有时候我觉得小孩儿很邪恶,一点也不可爱。包括宠物,我们为他们的忠诚、可人而感动。可有几次我帮人为猫的时候,我看见他们条件反射地在事物面前留下哈啦子,目光蠢而贪婪,有奶就是娘,我就知道他们始终只是畜牲。女人,我自己也是女人。因为不够美不够纯不够温柔,所以幸运地没有被客体化的太厉害。虽然我也会难以免俗地谈论减肥、美容、时尚,但是骨子里,我很老土的歌颂着简爱和致橡树。我不是你成人世界的游戏玩累了的时候,一个回头避风的港湾。对不起,我不傻不天真,偶尔又黄又暴力。我是一个全乎人儿呢。


所以,林小盆友和杨小盆友到底是不是受害者,本身只是个体层面上他们的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防御系统的宁把,导致了我们的愤怒。六十年前我们造了一个神。这个造神运动失败以后,我们的很多观念面临危机,我们找各种救命稻草。东方不亮西方亮也好,修齐治平仁义礼信也罢。除此之外,我们一生中还造了很多小神,在各种心灵世界的阴暗角落里,被我们供奉着,仰望着,爱着恨着,拧把着。


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不过都是侯宝林老师的一句话:就tm这么一破玩意儿,八毛。

Friday, August 8, 2008

脉脉不得语

Downtown见Angela,夏夜一刻值千金。

回来才知道,今天正是七夕。

Thursday, July 24, 2008

bubbling

well, feel like that i have to say something,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life is just so scary. and i am just so freaked out.

really need someone there to tell me that tomorrow is better and that i'm valuable and irreplaceable. someone that i can always come back to. otherwise, i would just feel myself worthless.

and babe, i see you coming.

are you that one?

Monday, July 7, 2008

爱情是什么道理

最近,爱情一直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是在不断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地追寻所谓“爱情真谛”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原来,老中老美,只要是女孩儿,其实对爱情的想法都很像的。

- 好莱坞电影中廉价的浪漫是不被看好的

- 爱情和relationship是无法分开的。“我爱你跟你无关”是茨威格和徐静蕾作(zuo一声)出来的。

- 爱情是牺牲、付出、责任、天长地久。跟文化没关。

- 和稳定相比,激情和感觉并非最重要的。

- 无论父母的婚姻幸或不幸,作女儿的都希望自己有幸福的婚姻。鲜有人幻想独身。

- 缘分、命运、魔法——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说他们、讲他们,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坚定而已。

- 没有完美相配的两个人,任何一段感情在一起,两个人都要努力地磨合、忍让、坚持。

- 成功的关系和多少经验似乎关系不大,至少对于女生,大家天生都是恋爱专家,懂得该如何做。网络文学里的傻女孩儿在我认知的世界里,不存在。

- 爱情真的让人疯狂么?原来只有我这样认为而已。大家都很理性的。

我发现,大家的爱情观和我的,其实大不一样。还记得几年前爸爸说,祝福你有萨特和波伏娃一般的爱情。kao,这是祝福么?但我好像着了道儿,非要追求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山无棱天地合的长恨歌。然而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玩意儿,屈指一算,我上一次真爱一个人,还是五年前了。

我觉得我这篇blog NB的地方在于,一般人白和(huo轻声)爱情都是自言自语自怨自艾,我这可是有data的啊。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偶尔有些小小的悲哀,我想他们也看不出来。”

这,就是爱情的道理。

Monday, June 30, 2008

我越来越相信星座了

这玩意儿没什么道理,也没有内在逻辑,我的思考有很多self-confirmation bias和巧合,不过我坦白我真的越发相信星座。

case 1

一年前,和刚见面不久的朋友聊天,猜星座,一次就猜准了。

case 2

前两天和一个不信星座的人讨论。他给我两个人的出生日期,一个摩羯,一个双子。都是我没见过的、他熟悉的人。让我说这两个人分别什么特征,但是不要告诉他谁是谁。比如,我不能说:1月出生的人是什么特征,6月出生那位什么特征。而要说,A什么特征,B什么特征。说完以后,他来判断a什么星座,b什么星座。

我说完了,他根据我说的判断对了a、b,并且说三分之二特点都符合。

—— 我连a、b见都没见过。

case 3

昨天一个师兄让我猜他星座。我跟他不熟,大概问了他20条问题,比如外向与否、喜欢交往什么样的朋友、是否注重时尚、忠诚和创造性哪一个对他来说更重要……

然后我说: 你肯定是风相星座。

他说: 我不是,不对。

我坚持:就是,肯定是。你肯定自己搞错了。

他问:风相有哪些?

我说:水瓶、双子、天秤。

他说:还真是!

后来我本来想猜水瓶的,犹豫了一下,改了口说天秤,因为他自己说“听说我这个星座比较balance”(这简直是误导!) 。结果他就是水瓶的。

case 4

还是昨天大家说星座的时候。我说我是天蝎座,外冷内热。他们说,不是啊,你外也很热啊,很open。我说,那是你们不了解我。那种热只是一个给不特别熟的人看的面具,我中间哪一层绝对是冷的,最内心才是真正热,一把火能烧起来那种,但如果不想让你知道,你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了。

结果今天一看,我上升星座是狮子座——怪不得。上升星座就是一个人的面具,一个人日常行动、外表给人看的那一面。

星座分析这样说:

上升星座所显示是你出生时所选取的“面具”。在传统的西洋占星学中,上升星座被认为是用来表示“诞生”及“肉体”。这是你在这个世上所戴的第一个“面具”,表示肉体上的特徵或印象等。   你出生时所配戴的面具是“帝王”。明朗、开放且充满自信的态度,不论走到哪里,都会给人一种华丽的印象。自己则喜欢领导别人,总希望引人注意。讲话时动作有点夸张,充满幽默感,社交能力颇佳。   眼睛大大的,给人印象非常深刻。鼻子有点圆。相貌堂堂,一下子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体格魁梧。   不过,你有股很强的愿望,总希望大家都注视着你。如果你将自己本身和面具视为一体的话,你必须成为经常为人所崇拜的帝王。请不要作个虚饰矫情的帝王,而是你自身灵魂“王国”的帝王。 属於此上升星座的着名人士   毕卡索、阿雷斯塔.克罗乌利(魔术师)、安娜斯蒂莎(沙皇的女儿)、伽利略。这几位为众所周知,不必再费唇舌。他们不愧是帝王狮子座。

我觉得基本真的很符合我给不熟的人的印象。

但是,我的月亮星座是双鱼,所以——

雙魚月座出生的時候,是在黃道圈的第十二個星座,也是最後一個星座,由海王星守護。雙魚座是個陰柔的、女性 的、變動的水象星座,雙魚座的情緒本來就十分敏感易變,因此,雙魚在月亮就更容易感受到你們心裡的各種感覺。雙魚月座的人將使你們成為黃道圈中最敏感、最 富同情心、也最有靈感的一個星座,你們的直覺非常靈,甚至可以當個預言家。雙魚月座的人,都非常具有藝術氣息及創造力。無論你們的外表再堅強,你們的內心 其實是很溫柔的喔。

我太阳天蝎,上升狮子,月亮双鱼,真是奇妙的组合啊。。。总的来说,就是外强中干的窝囊废,打肿脸充胖子的碎催!!!!!!!

很多女生跟我相反,外表温柔如水,楚楚可怜,而内心却无比彪悍,坚不可摧。啊,我真是吃亏啊,错过多少怜香惜玉的主儿。。。

最后要感慨:巨蟹座的女生们真是我最情投意合的姐妹啊,真是太情投意合了。这都多少个了,个个深得我的欢心。

Saturday, June 28, 2008

最近流行姐妹淘互相访谈呢

周书又出招了,我接。

提问:

继续下一波问题,关于豆瓣的,希望对这一波还能维持之前的热情

1。你多长时间上一次douban?
2。在豆瓣上主要做些什么?
3。经常更新自己看过的书/电影,听过的音乐么?为什么?
4。经常跟友邻交流么?参不参与小组讨论?
5。为什么加入某些小组?
6。你当初为什么创建社会心理学小组?小组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了么


多谢啦

回答:


这一组问题没有上一组有趣啊,比较factual..
.但还是很好玩儿,以后朋友之间应该多问问,不问不知道,一问还是挺有收获的:)

1。你多长时间上一次douban?

平均一个礼拜一次吧

2。在豆瓣上主要做些什么?

当我看了一个新电影,发现一本新书,就上去看看别人的 评论

我喜欢看完电影之后去看别人的评论,找共鸣

我有时候去豆瓣更新一下自己的藏书list,从中获得成就感


3。经常更新自己看过的书/电影,听过的音乐么?为什么?

不经常更新,平均一个月一次吧

主要更新的是书,其次电影,音乐只收藏罗大佑的,以highlight我对他的喜爱。以后可能会添加别的,没准儿

豆瓣我不是很认真对待,可能是因为几年前看过一句话吧,亦舒说的?—— 大意:真正有内容的人,不向你显示她看过什么书,听过什么音乐,却过什么地方,而是从他的谈吐中自然流露出来。
我因此不太explicitly地汇报我平时的阅读、旅行,觉得那样比较小家子气啦~

4。经常跟友邻交流么?参不参与小组讨论?

不交流,没时间,而且感觉豆瓣的互动也不是特别多

我看别人的主页,主要看他们和我有什么一样的兴趣爱好,看到共鸣,暗爽一下,而已

不怎么参与讨论。觉得豆瓣都是小朋友吧,很多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我从来不怎们爱在论坛、 网站上讨论,这种讨论效率太低,因为你不清楚探讨的对方的知识水平、文化结构和你是否相当,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语言、common term最有效,容易对时间经历造成极大的浪费

5。为什么加入某些小组?

就像facebook的小组一样,一种symbolic declaration, self-identification吧。我很少去看我参加的那些小组,但是,比如说,作为罗大佑的铁杆fans,我要是不加入豆瓣的罗大佑组,好像有点儿说不过去。我喜欢谁,我一定要搞的尽人皆知才善罢甘休(现实生活中喜欢的人除外)

6。你当初为什么创建社会心理学小组?小组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了么

当初以为自己会念社会心理学phd啦,申请的时候,感觉很孤立,很单枪匹马,去找很多text book上不会有的本土心理学家的书来读,读得十分茕茕孑立,肝肠寸断,于是觉得不如自己创立一个小组,一方面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和大家分享我正在看的这些书,关注的这些问题。

可惜一直没有遇到特别有共语的人,在这个小组。来的member大多数只是"顾名思义",抱着对"社会心理学" 笼统的兴趣就来了。而我当年关注的比较有针对性,基本上就是华人本土心理学偏文化与社会这一块儿,比较学术一些,不那么科普意义上的有趣。总之,我感觉,我并不能带给来人想要的信息,也得不到我想有的那种共鸣。于是就不是很投入。我现在想把"组长"转让出去。不知道这能不能像qq号一样卖掉啊?

最近,我又建立了一个人类学小组,- -b,这一次目的更自私——找志同道合人我是不指望了,至少目前没这个时间经历——我很惊讶豆瓣居然之前都没有人类学小组!既然没人申请,那我就占个地盘儿,把它当自己的academic archive 来用,贴些自己觉得有用有趣的东西。过一阵子,再看看下一步如何运作吧。

真的,可以建立一个douban capital的概念,就像域名一样,大家一起来speculate,如果你眼光独到,直觉好,说不定可以小发一笔,哈哈

最后想说,和facebook相比,我更喜欢豆瓣

facebook纯粹是用来hooking up或者相亲的吧?花里胡哨,华而不实,这种符号化的生活,直接和美国社会的符号主义有关,我觉得。就是大家都很强调符号的意义,我是不是老了?我真想不通在facebook上养花、养宠物、喝啤酒、和好朋友结婚到底有什么意思????这不是小孩过家家么?

豆瓣吧,至少还有些实在内容,在交流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信息。

如果说facebook是一个人和人互动的场所,那么豆瓣,则是书籍与书籍自身互动的场所,人在豆瓣,是客体而已。也很好。

我预言,豆瓣比facebook有商业价值,但是我总觉得豆瓣缺了点儿什么,不够能吸引我,让我有依赖感,这一点,她应该向天涯八卦版学习——我一个星期上三次天涯八卦呀!!!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考虑,她应该像新浪一样,公然反民主,媚俗地邀请明星来豆瓣开主页——比如,我就很想知道韩寒日常生活都读什么书呀,那一定是比"大师"著作有趣上百倍的书籍呢,嗷嗷。

不知道豆瓣愿不愿意拉下脸来呢?

(又写多了,决定再贴到blog上去,哈哈,谢谢你提供我blog题材,看来我喜欢命题作文。)

Thursday, June 26, 2008

真假文青

巨蟹文艺豚周书同学在研究文艺青年问题。她问:

1。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文艺青年?你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么
?你觉得我是文艺青年么?
2。你认为什么是"伪文艺青年"?
3。"装逼"这词什么意思?(这个我确实不太明白)
4。在你认识的人里面,有没有你认为是文青的目前在北京的可以被我访问的男性

以下是我的回答。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哈。

1。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文艺青年?你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么?你觉得我是文艺青年么?

文艺青年是拥有某种相似爱好并且骨子里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的青年人
的总称。你可以笼统地把这种爱好称之为一种小资产阶级情调。我认为这些生活爱好包括:看非主流电影,听非流行音乐,欣赏各种艺术展览,阅读小说,从事业余写作、绘画、歌唱、摄影、自拍DV等创造性活动, 泡咖啡馆,着装受艺术电影主人公的影响,去艺术胜地旅行,向往"生活在别处的状态"。以上爱好如果仅有一、两项,不算,文艺青年需要符合大多数才可以。

文艺青年心理:自恋,性格中有脆弱的一面,对世界有所批判和否定,但并不深刻,政治觉悟淡薄,对政治兴趣不高。

我是不是文艺青年?

我不是。我发自内心喜欢的,只有美术、文学、旅行,我太喜欢流行歌曲,着装毫不考究。我对世界的批判比较尖锐,自认为是无产阶级根正苗红的好儿女,骨子里鄙视文艺青年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痛恨商品拜物教以及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哈哈。

你是不是文艺青年?

你是文艺豚。。嗬嗬,玩笑话。我觉得你比我是,但也不应该算吧。你都开始思"考文艺青年是什么"这样如此具有反身性的问题了,你只能离文艺青年的状态越来越远了。罗大佑说:紧握,而不自知的,青春。 文艺青年应有的状态是:文艺着,而不自知。

你我都太清醒。

2。你认为什么是"伪文艺青年"?

伪文艺青年的行为上符合以上对文艺青年的描述,但动机不同。伪文艺青年并不是骨子里多么喜欢这种生活状态,他们做同样的事情,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这些书我应该看、这些电影我应该知道、这样做我就看起来很超凡脱俗、别人会因此对我刮目相看,等等,不可穷尽。

3。"装逼"这词什么意思?(这个我确实不太明白)

装逼 ,我想,顾名思义,原义应该是: 不牛逼,但是 装作很牛逼以掩人耳目。但是现在人们更多用它的引申义,牛逼的部分被淡化了,强调一个装字(这从他的英文:zhuangbility可以看出来),强调"装"这种状态,泛指任何表象和内在不符(表象优于内在),行为和动机不符的状态。比如说,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看艺术片、看小说、旅行,那么,你再高调地说你喜欢他们,也不是装逼,因为在这里,你的文艺行为就是目的本身,你动机和行为相符合。但是,如果你根本也不是很喜欢这些艺术行为,就是觉得做起来很有范儿,更能提高自信,找到自我认同感,一句话,你把这些爱好当作一种符号化的工具,去identify你自己,并且十分高调,就会被人骂装逼了。

所以,正牌儿文艺青年是不屑于装逼的。一装,就伪了。

各行各业都可以装逼。如果一个学者在同一片文章里说这样一段话:正如杜赞奇所说,XXXXX;正如波兰尼所说,XXXXX;正如史坚雅所说,XXXXX。则其必装逼无疑。因为这三个人的观点不搭嘎啊,如此高密度援引,缺乏coherence,丫必装无疑。

公众知识分子界装逼犯更是不胜枚举。代表人物:许知远。

4。在你认识的人里面,有没有你认为是文青的目前在北京的可以被我访问的男性?

这个问题好challenging,我好像一直没机会交往男文青啊。。 。遗憾遗憾。

PS: 这几天越发觉得星座实在是太准啦!!!怎么可以这么准!!!

Tuesday, June 24, 2008

APPL丫了京奥志愿者

看见别人的blog标题是这个APPLY了京奥志愿者,结果看成了APPLY了京奥志愿者。

反正,觉得只要和京沾边儿的,总也离不了“丫”字儿,和和。亲切的。

今天访问到一个叔叔很彪悍的。

他住在纽约唐人街,是一个很小的公寓,非法隔成三个studio,住进去三户,十一口人。他和太太女儿一间房,女儿上铺,两公婆下铺。女儿都是趴在床上写作业的。他们还有一个小女儿生在美国,养不过来,就送回国内。他和太太整年辛苦做工,太太是在洗衣房工作 ,每年要给国内家里寄5、6千刀,已经是他们可以支付的上限。

叔叔说,福建新移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些凄惨的。不像广东人,很多已经在这边好多代,整个家族都在这里,好过很多。新移民都很不容易,少不注意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这边社区经常发生青少年抢劫杀人,每年都有几起。出这种事,真是得不偿失。叔叔还说他本人其实不适合大都市的生活,不喜欢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喜欢“countryside, natural”一点的,说他自己是个“自由派”,欣赏陶渊明,向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也许并不适合婚姻生活,可惜已经有了家庭,要负责任。 他英文还不错,本来可以去外州做工,赚得更多,可是为了能留在孩子身边,不让她学坏,他决定留在纽约,做一个月1K多的一份工,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孩子也会带给我快乐,但更多的是责任。总之,人生就是充满了矛盾。

-----------------------------------------------------------------------------

恩,这些内容我没有写在访谈的general notes里面,因为这个不是PI需要的内容。所以我记录在这里。如果有一天这位叔叔看到,希望你不要生气,我真得很喜欢听你讲话呢。你说我声音悦耳,礼貌周到,应该颇有人缘。谢谢你夸奖啦。

有时候,多和纽约唐人街跟芝加哥华埠的父老乡亲聊天,真比看华尔街同侪,常春藤同窗的blog,更能知晓大千世界呢。

Friday, June 20, 2008

排山倒海

终于又有人点我了,我排……



A. 被点到的要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去掉一个你最不喜欢的问题再加上一个你的问题,仍然组成20个问题,传给其他8个人,列出8个需要回答问题的人的名字,还要通知对方——你被点名了,被点名者不得拒绝回答问题,完成游戏的人将会永远得到大家的祝福。

B. 这8个人要在自己的博客里注明是从哪里接到的,并且再传给其他8个人,让游戏继续下去。被点到名字的人将会得到大家的祝福,并且所有美好的愿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C. 不可回传



1. 你觉得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2. 认为要怎样两个人才能走到天长地久?

有能够天长地久的信念、能力和机缘。缺一不可。

3. 说出你自己最大的缺点。

懦弱。

4. 说出你自己最大的优点。

善良。

5.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朋友交往?

坦率、不虚伪。

6.现在的你,怎么看待曾经的理想和当下的现实呢?

曾经的理想,挺好的啊,人活着不就是图个念想么。
当下的现实,也挺好的。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可也已经非常珍贵。

7. 你最想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北京。老长时间没回去了,想得慌。

8. 2008年的愿望。

培养一些小时候没来得及培养的良好习惯,过得更健康。

9. 迄今为止让你觉得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样子的?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10. 在郁闷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朋友很重要?

非常重要,你们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11.说出点你名的人的3个优点(不可删除题)

聪明、成熟、对我好

12.你对你的现状满意吗?

有点儿不满意吧,不过我不会放弃跟自己较劲

13.你相信命运吗?

什么是命运呢?我觉得决定论决定了一个区间,自由意志在这个区间内奏效。

14.你会因为什么理由选择不跟你爱的人在一起?

如果他始终不能真的爱上我,那我何必纠缠

15.除了爱你的恋人之外,还会再同时爱上其他人么?

同时?没试过,不知道。

16.你相信婚姻么?为什么?

相信婚姻的什么?相信他的社会功能?相信它能否带来幸福?相信他可以长久???

婚姻不是保险箱,不是从中索取幸福的器物,只是一个社会制度,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但落实到个人,总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7.怎样的生活或者状态能算得上是幸福呢?为什么?

吃好喝好,不亏欠别人,不虐待自己,不孤独,不百无聊赖,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能力去追求之。

18.你相信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吗?

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不是从猴进化来的。

19.你会一直坚持守着一个也许看似机会不大的希望吗?

“看似机会不大”?不做到100%,谁也不知道结果。如果真的100%了还是不行,那也没关系,那时候,自然会有新的希望了。人的认识和水平是在努力中不断变化的。

20.你觉得一辈子谈几次恋爱好?

这道题没意义啊,换一个:

20:你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点名:

换一下规则,大家不用答前19题了,但是,凡是来看我blog的朋友,麻烦回答第20题:

你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有没有一首歌/一个电影/一个小说/一首诗……可以诠释你心目中的爱情?为什么?

名字可以不留,但请告知您的性别,谢谢:)

Thursday, June 19, 2008

就是爱这个男人的温柔



前一段的赈灾+庆祝马英九当选的加州演唱会

Tuesday, June 17, 2008

再次控诉明目张胆的歧视

这是不许联想上面第三次发这种带有明显性别歧视的招聘广告了。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破杂志的编辑也 一定要是男性?我们女同胞就不能探索了么???

靠!

直言不讳地说,不许联想上很多文字,都明晃晃地充斥着性别歧视的味道。我看人的文字,最看重格局。总体来说,王小峰格局不大,他主笔的三联生活周刊,自我高三以后,就越发小家子气了,尤其不待见朱伟的“谈艺录体”+一个叫殳俏的家庭妇女常年挨那儿亥儿de(一声)吧吃喝。只有琐碎,没有趣味。

——或者是我这些年长进了吧。

《新探索》杂志招聘编辑。要求如下:
1.全日制重点大学文科类本科以上学历,CET-6以上的英语水平,听说读写流利;
2.有2年以上的杂志编辑工作经验,对知识类杂志有浓厚的兴趣,有较扎实的人文素养和文字功底;
3.男性,年龄介于26岁至32岁之间;
4.富有团队精神,善于在沟通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能够适应不定期的加班状态。

人数:1人;
工作地点:北京,国贸
官方网站:www.quochina.com
杂志描述:一本关注人文新知的生活杂志。2007年4月创刊于北京,全国发行,148页铜板印刷,定价15元。

联系方式:hrbj@hfm.com.cn
刘小姐

太阳照常升起






16号早上五点,在兔子家的天台上看到了密歇根湖壮丽的日出。

俯仰间,蛛丝在缝隙里震颤,流云从天际驶过。

建筑错落的博物馆,别有洞天的公园、绿荫覆盖邻里、红色的屋檐从大学里露出、摩天楼在北面的downtown排开,阵势恢宏……芝加哥千姿百态尽收眼底。六月的清晨,一切新鲜而朝气蓬勃。

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启。

Sunday, June 15, 2008

大头虾就是我

我就是大头虾!

原来,我的护照已经丢了一个礼拜了。要不是今天捡到的人千方百计联系我,我还每天迷迷瞪瞪不知所以呢。

我怎么就这么晕呢。当时复印的时候还说:一定不要忘记丛复印机里拿出来,居然还是忘记!

还有因为我的大头虾性格,错过了大厨托师兄带给我的粽子,最后粽子放坏了,师兄还为此蒙受不白之冤。

还因为我的大头虾性格,我一定得罪了很多人。

现在有点儿猛醒的感觉,我这两个礼拜都在干什么!荒唐荒唐!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而我的心在哪里?我自己也很迷失。

兔子在博客里讲人要对自己负责。我看了胆战心惊,觉得批评的就是我。

昨天Alvaro同学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诲,我心里很感激。你相信我,我相信你,那我是不是应该相信我自己呢。我为什么就变成了这么一个不识好歹,不靠谱,让自己鄙视的人了呢。

原来的我去哪里了呢?

做梦梦见中学期中考试,我所有课目都考的巨差,初中班主任邓老师、年级组长陈老师、和德育处的程老师分别把我大批特批一同。我心里难受极了。梦见世界出现鸟灾,所有的鸟都会飞着飞着掉下来。还有熊灾,到处都有熊在追人吃。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古老建筑群中飞檐走壁,东躲西藏,身心俱疲。这时候有一根水泥管道,据说窜出去就能保命。我使劲儿把自己往里塞。但无论是先伸头进去还是先伸腿进去,都好像走不通。这时候一个声音耳边响起:这回要拼了。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自己塞过去,只要你想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要对自己发狠,你能行的。

悲哀的是,长这么大,为什么我最怕的还是老师ci'er(一声)我?这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态度么?你的人生难道就是为了得小红花遭到老师表扬么?这就是你的calling么?你让所有人满意是不是就能让自己满意了呢?我到底是为谁而活?

夏天,就这样来了。这个夏天,不要像03年那次那么疯狂,不要像04年那样任性,不要像05年那样失意,不要像06年那样焦虑,不要像07年那样懈怠。

我真怕一个不小心,这个夏天就是疯狂任性失意焦虑懈怠大集合。

谢谢所有人给我的鼓励。我不想让大家再次对我失望。

PS:大头虾是广东话 = 马大哈!

Wednesday, June 11, 2008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系列之一

整个系列都是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鼓励自己的。大家看了别吐。

一、不是每个在香港待了三年的北方人,都可以在离开香港以后,还能找到一份只能用广东话作访谈的零工,并且干的丝毫不比广东话native speaker差的。

我做到了。

走掌。

产后抑郁症

刚交了第一篇,还有N篇等着我。一个星期磨啊磨,才只磨出来一个不到两千字的,标准的难产。而且是怪胎,生出来都不忍心看的内种。。。那后面的那些可怎么办?为此还耽误了许多同样重要的事情。比如XXX,以及很重要的XXX。

自卑自卑,很羡慕那些一个下午就搞定1500字的人。看来我必须好好找原因和差距,提高学习方法了。苦死了,这生活过的,一点儿人味儿都没有。

大家写paper的时候,在时间分配,能量分配,写作习惯上有什么经验?敬请留言!


-----------------------我妈教育我的分割线----------------------------

刚你爸给我电话才看了你的信,前两天你爸还说你要申请挺正常,怎么又烦恼了?出去跑两圈游游泳回来还是你优秀,坐那儿哭死悯想越想越苦恼,大不了回来工作正是我们企盼的也是多数同学走的路,做个大众人像我们一样吧,先把期末搞好再把论文搞定而后咱们再说别的,想那么多太累别想了啊,光中国都十三亿人一人一个样比得过来吗。你老说高中好我们总想让你回到幼儿圆。

又一

这两天怎么样啊,我在网上看到hujie照片了,她妈也说孩子很苦,你们这帮人选择了这条路苦也要继续走啊,回头看是值的,付出肯定有收获。一步一步来别急。见了X伯伯身体很好,他一直夸加州对教授医疗条件太好了,医术服务等等没得说比他哥哥南卡那儿强,我们聊了几个小时。

------------------------自我教育的分割线----------------------------

兔子给我寄的片儿上的话: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热爱的一切!

谢谢兔子。这种时候,我特想有个人在我身后大吼一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另外:我整个夏天都应该在芝加哥,欢迎大家来找我玩儿。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以前都是我开导你们,现在你们也开导开导我!

Monday, June 9, 2008

翻唱版告别的年代

送给和我一样喜欢大佑《告别的年代》的朋友。



这个版本是最近在土豆上发现的,很校园,很喜欢。末世情怀,唱的如此青春,仿佛李健时代的水木年华,杜鹃啼血,水泉冷涩,让人不忍心。

其实,我早已经过了看见草坪上弹吉他的男生就走不动路的年纪。可我却过不去当年的明月夜,短松冈。老歌里唱道:在告别初恋的爱人,还唱着当年热恋的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时过境迁呢?

不思量,自难忘。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告别的季节。这些年习惯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老爸居然发出“经你的手的”这样的感慨。他把我所有的悲欢离合归类于小资产阶级情怀。我想也许是吧。不论是九十年前,还是十九年前,像我这么大的年轻人,都是手挽着手,挥着小旗,唱着“巨浪、巨浪”在街头慷慨激昂的。而我却听了太多靡靡之音长大,自从相思河畔见了他,不求上进,自怨自艾起来。

如果时间对称,宇宙无始无终,那我便不再屑于回头望。可是作为一个标准的耗散结构,我忍不住沉迷于那个叫历史的东西。远的不说,就看这两千年。大浪淘沙,真正打动人心的,并非唐标铁柱,元跨革囊,而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惆怅。

骨子里,我只想做诗人。做不成诗人,那就做流浪歌手的情人。

告别的年代

词曲/罗大佑

风轻轻的吹 夜沉沉的醉 
     
谁又在午夜的远处里想念着你
远处的午夜的梦里相偎依
仰望着蓝色的天边的回忆 
好像你无声的临别的迟疑

每一次手牵着手像在守护着你
守护着仅剩的潇洒和犹豫 
每一次凝视的眼神的凝聚 
羽化成无奈的离愁的点滴

道一声别离 忍不住想要轻轻地抱一抱你 
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
 
告别的年代 分开的理由 终不须诉说出口
亲爱的让我快见你一面 请你呀点一点头 

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无色的你 
阳光里闪耀的色彩真美丽
有声的无声的脸孔的转移 
有朝将反射出重逢的奇迹

风轻轻的吹 夜悄悄的睡 风轻轻的吹 夜沉沉的醉

PS:一年前说过要写《亲爱的你要点点头》,至今未能兑现,惭愧惭愧。

Friday, June 6, 2008

30 year river east, 30 year river west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翻译成chinglish,就如题目,哈哈。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忽然就想,1949-1979 是三十年。1979-2009又是三十年。

很武断粗略地划分一下,前三十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后三十年是市场经济改革。

一样的沉甸甸、闹哄哄,一样的血雨腥风、群魔乱舞,一样的有得有失,有尖叫,有沉默。

60、7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者来华作研究,还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什么socialist state, communist ideology, collective society. 这三十年一过,如何研究中国问题,范式是否该换换血了呢?到地方上走一走,现如今的民间,算命测字看风水,烧香拜佛跳大神,休妻纳妾、采阴补阳,寻根祭祖,官官相护……电视里是“大帝”、“王朝”、“秦皇汉武” “金枝玉叶”,电视外,是大boss和宝宝的亲民政策,还没怎么着,人们就感恩戴德起来,无外乎心里想的是:天子与庶民同甘共苦,那是百年盛事哦……我就纳闷,早就被革了命的"老祖宗",怎么一下子又都魑魅魍魉起来?不是反帝反封建么?为什么新浪新闻放眼望去,就让人感到“很帝很封建”呢?

因为两千年?两千年是个虚幻的时间状语,我要看到日常的举止投足,我要拿让人不待见的embodiment开刀。

我要从《荀子》开始……

最近不再仰视曾经仰视的很多人。地震一下,看到民间财富滚滚而来,就欢呼雀跃地说“我看到了中国的市民社会”——改革开放30年,为什么有些人对西方理论的感情,还停留在那属于1980年代的蜜月期?河殇思维何时休?民主自由白了头!

Alternative modernity, alternative civil society, alternative capitalism...

still, it's about modernity, civil society, and capitalism. isn't it?

我很矛盾。比以往认识时候还。

Wednesday, June 4, 2008

想来想去

我最近在想这条路究竟有没有捷径。

答案是否决否认以及否定的。

想来想去,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做到如下,估计就齐活了。然而能否做到,那要看究竟敢不敢对自己发狠,有没有毅力坚持,受不受外界干扰,怕不怕寂寞。

正路就是:

能写会看 善听慎言 言必惊人

读研究所,大家都是爱看书的。据我观察,我身边的朋友,个个嗜书如命。住一个月200块钱的房子可以,省下来的钱,全来买书,满屋子满架子。一边对着平均价钱25刀的新书捶胸顿首,大呼买不起,一边一个劲儿地往手里塞,一下午“太贵了”喊下来,还是要抱着五本以上新嘎嘎的书回去,欣欣然面有喜色。

所以,飚看书,还是适可而止吧,容易走火入魔。最重要的是会看。就像兔子说,大家都看韦伯,有些人看也看不明白,明白了也要忘记,如果你能看懂、记得、会用,下次见到别的东西,能够想到韦伯——是为“会看”也。书海无涯,要用最短的时间,看透最多的书。我们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啊。

若非天生善于强记,过目不忘,那就要辅以工具。纸质书、电子书、期刊、微缩胶片……各种媒介大同而小异,他们构成你的王国,如何统领调配,那是本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时候并非你看得少,而是你能短时间集结、调度的少。关键时刻掉链子,非帅才也。

这是会看。更要命的是能写。

能写是要求既有质量又有数量。听着容易,多少才子佳人栽在一个“写”字上。尤其是要用非母语写作,双重痛苦。每次写出一篇paper,都像扒了一层皮。这期间多少“恶魔”作祟。完美主义,procrastination,deadline综合症,the gap between the reader and the world,甚至词汇和语法……核心问题:很多人写了一辈子,不明白怎么make an argument。

不止一个前辈教导:好的文章一定要毁誉参半。这是多么高深的境界。

多少次,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一看表,五个小时过去了。多少次,一晚上跟200字死磕,欲哭无泪。

再说善听。善听包含听与不听两部分。

其实,日常的所谓学术对话,99%的内容不必太当真。口语交谈的是为了获得灵感,互通有无,决不是获得严密思想和准确知识的渠道。固然要学会倾听,但说说就是说说而已。不要太较真。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的研究和思想2个小时以上还打不住,那差不多后面的就不用听了。再NB的思想,口头表示,也不应该超过一个小时。具体论证要看白纸黑字。不能在“听话”上浪费自己的生命。听多了想吐,要有自己主心骨。

但是听是必要的,很多质的飞跃,思想火花,都可以在语言交流的刹那爆发。

慎言 言必惊人。

老是胡说八道,时间久了就没有了credits。而且没有develop好的argument,被人抓到不必要的弱点攻击,这一来还要回应,浪费时间。要想好再说,写之前就要想到各种counter-argument,尽量滴水不漏。

言必惊人,这是目标,难奢求。

所以,第一步,好好看书吧。想我老董,一段话中可以同时使用鸡飞蛋打、始乱终弃等N个成语,还是有点儿小聪明的。我就不信我折腾不下去了。来,来个鹞子翻身,鲤鱼打挺儿什么的,抖一个机灵儿,继续跟自个儿较劲吧。

Wednesday, May 28, 2008

疲惫

真累啊。又累又饿又困又灰。

有时候想想,人的命运大概方向是性格智力意志品质和家庭环境决定了的。但是那只是大概的方向。至于每一步去到哪里,怎么个活法,遇到谁,都是不能决定的。

有些弯路,我可以忍耐。有些结局,我真的不太能接受。

我的忍耐力其实超强的,但条件是,必须给我希望。如果一点希望都没了,我很难说自己会不会崩溃。

很抗拒虚无的东西,喜欢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不喜欢虚无里面的冷感,虽然我热衷他所蕴含的逻辑。每次读书,都有一种大脑真地在function的感觉。终于知道函数为什么叫function,或者说为什么动脑筋叫做“函数”,因为当你思考的时候,你就是实实在在的在建立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哦。

我也不喜欢“实在”里面过分细枝末节化的东西。比如花两个小时做饭,煎炒烹炸,就吃三分钟。比如津津有味地嗑瓜子,一遍又一遍地打扫房间,一遍一遍打听别人的隐私。都是我所不能忍受的。

但是,生活化的东西很有人情味儿,不是完全理性化机械化的,这又是我不能抗拒的。他热烘烘的不叫人讨厌。

聊天正酣畅,12点一到,立马下线一分钟都不多停留的人,是我所惧怕的。

幸运的是,我遇到的人都有懒散的一面,至少对我,不那么惜时如金。

有些人的职业是以分钟来计钱的,不知道做久了,他们会不会失了本性。

认识一个人好多年,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朋友。认识一个人聊几句,就知道是否投缘了。

有一个人,他是永远让人看不透的存在。他走路的节奏和我的总不合拍,他说话也要慢些。他总是出人意料,他可以去拍沉默的羔羊。

中文真好,没有时态。

Sunday, May 25, 2008

青春万岁我须臾

我们的house夹在两个兄弟会之间。据说长期以来,我们house的博士生爷爷奶奶们和兄弟会的阳光少男们彼此敌视。你笑我太迂腐,我嫌你太浅薄。同样是以希腊字母命名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实则冰火两重天。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我从家里出来,看见左右舍的阳台和走廊上,坐着几头不识愁滋味的大男孩儿,抱着吉他,晃着腿,偶尔冲路人砸一个水球,跷跷板一上一下,明眸与笑靥忽左忽右。那个时候,我想起来,我已经不是十七岁了。

今天是隔壁兄弟会的大日子——他们一年一度的“斐济岛”party。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不得而知。反正他们院子里一早就挖开了一个池子,那可能是他们的太平洋;反正他们今天都穿着拖鞋、裤衩、夏威夷花衬衫,楼上垂下来大大的条幅,是一只红螃蟹和“Island”的字样。反正我知道,这典故中,肯定不关我校学霸、人类学家萨林斯的斐济岛什么事儿。

院子里聚了百十号人,据说是从美国各地赶来的男女青年以及他们当年也住在这里的父母。大家跳到池子里戏水,BBQ,跳舞……一时间觥筹交错,莺飞蝶舞,实属海德公园难得一见的奔放活泼。

从中午12点到现在夜里了,他们的live band就一直没停过。我的博士室友们纷纷被打败、抱头逃往图书馆。我自岿然不动,照吃照睡照看书。下午睡觉的时候,做了好多梦,迷迷糊糊醒来几次,每次音响与笑声都听得切切真真。

然后就在刚才,我听到熟悉的鼓点纷至沓来,久违的旋律激荡我心。

See the stone set in your eyes
See the thorn twist in your side
I wait for you

……

不顾一切地冲到自家院子里,隔着栅栏,看隔壁的夜宴,朦胧灯光下,是那只不知疲倦的乐队。

Sleight of hand and twist of fate
On a bed of nails she makes me wait
And I wait without you

……

我听的摇滚屈指可数,所以更容易钟情于这样的经典旋律。还记得借来的那一盒磁带封面,是一个戴帽子大眼睛的小男孩儿。

Through the storm we reach the shore
You give it all but I want more
And Im waiting for you

With or without you
With or without you
I cant live
With or without you

……

你给了我全部,可我要得更多。
你在不在,我都难以过活。

这样的词句,竟成谶语。

我就这样僵在院子里,僵硬的如同头顶那棵在雷雨中死去的枯树,在疏星淡月与人声鼎沸的缝隙里,伸出消瘦嶙峋的手,既触不到天际,也触不到春天。昨夜星辰昨夜风,酒精、烧烤、笑的泪、想的云,贴身的舞蹈,只为一个人唱起过的歌。我好像是在金山,是在慕田峪。在阳朔,凤凰,在西贡,浅水湾,在进站的列车,在西出的阳关。在凌晨四点的马路上奔跑,在谁单车的横梁吹风。斑驳的虎皮墙,拂晓的鱼肚云,都是一碰就碎的回忆。

时间没来得及划过皮肤,心口已积成一本翻旧了的书。

心经难解。如果你目光如炬,请烧毁我的案几。让动了的情伤了的心都成灰。

然后总是,青春万岁我须臾。

Friday, May 23, 2008

我说什么来着?

“现在还不是心理干预的时候”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万静 发自北京 2008-05-23 14:12:25

“整体的情况比预想要来得好”

5
17日下午,徐凯文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的施琪嘉教授一起到成都,给西华大学的12名大学四年级国防生做心理干预。这些大学生去了地震现场参与救援,工作了三四天,只挖出尸体,没有救出一个活人。

徐凯文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也是中国心理学界获得国际认证的33位创伤治疗师中的一位。517日到19日,徐凯文作为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的先遣队员,先行一步去到成都、德阳、绵竹等地的医院、灾民聚集点收集信息。由于疫情,他们没能进入破坏更严重的北川等地。

去地震灾区之前,徐凯文本以为会看到很多创伤后的反应,比如说强烈的内疚感、自责,情绪的严重低落,但实际调查后,他发觉“整体的情况比预想要来得好”。

西华大学的这12名男生的情况是徐凯文做出这个判断的第一个依据。这些学生还都比较活跃,能够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愿意自发地提出问题跟徐凯文讨论。徐凯文甚至觉得他们的状态略微有点“高”。在徐凯文之前,西华大学的心理老师已经给另外20多位学生做了心理干预,评估的结果也是觉得有些人状态有些“高”。

不过徐凯文认为,这种类似亢奋的“高”,也是人们经历创伤之后,在精神压力之下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这些学生能有如此表现,在徐凯文看来,重要原因是他们是作为一个团队下去的,救援过程当中有相互支持和帮助,从而比较容易接受很严重的死亡状况。

过度干预和不必要干预会造成负担

徐凯文接触到的幸存者,也并没有让他感到有迫切的心理干预的需求。这些幸存者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像吃饭、喝水、保暖、寻亲。触及创伤经历时,有些人会有一些回避的情绪,或者有些麻木。在创伤后反应中,这完全还是初期的表现。

“如果创伤受害者没有这些反应,反而会是更糟糕的情况。”徐凯文说。心理学认为,人在遭受巨大创伤后会产生诸如恐惧、无助感、悲伤、内疚、愤怒、焦虑等情绪,都是人在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

了解到这一点有很大的意义,否则的话,可能有很多人会因为他自以为反常的那些表现,而感到精神上的压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时,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顾问汪向东同样强调这一点。汪向东之前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世界卫生组织里,仍然负责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精神卫生问题。

“这个时候去做干预,我个人觉得并不合适。”徐凯文说。创伤后第一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重 建安全感,这个的前提是现实的安全感。实际上现在灾区仍然余震不断,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救援人员,都无法完全保障安全。“现在很大的问题在于,有些过度干预 或不必要的干预,甚至错误的干预的做法,并没给创伤受害者带来心理支持,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组长钱铭怡同样对这个问题很担心。在她看来,心理工作者的热情可嘉,但目前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可能会有几位志愿者重复对同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对孩子反而造成负面效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樊富珉态度更直接:我们现在下去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去做心理咨询,因为既没有场地,也没有条件,也没 有心情。人们不会理你的。现在能做的工作,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握手、拍肩、拥抱。重要的是建立好关系,让大家知道,这些心理健康的老师是很关心人 的,以后有需要可以找他们。

需要有机会喘口气

徐凯文在四川看到心理干预的不少反面例子。他
19日上午去了四川大学华西附属医院的儿童科,那里有很多地震致伤、致残的孩子,还有孤儿。有些孩子本来精神状态就不稳定,还不断地有“心理专家”要去帮助他们,有很多媒体去采访。这些孩子反应特别强烈,晚上尖叫,白天也对人、对镜头特别有敌意,拒绝见任何陌生人。

医院本来想安排徐凯文跟一个骨折的孩子访谈。但那个孩子对陌生人有很明显的敌意,不愿意跟除了家人以外的任何人说话。其实这个孩子思维很清楚,并没有失常,护士小姐让他多动脚指头来活血,他也会听从。

徐凯文还听说华西医院有个小女孩,因为地震截肢,父母也一时没找到,她态度就变得拒绝,也很任性,一会儿要吃批萨饼,但志愿者买来她又不吃。有心理专家想去给她做心理干预,让她回忆地震的经过,回忆那些糟糕的场景。结果小女孩更抗拒,让干预者不要再说话,不要再逼问她。

“对于创伤经历者来说,‘创伤暴露’本身是心理干预中证明有效的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这 个时候。”徐凯文认为,这时候应该让她有安全感,努力帮她找到亲人,如果找不到亲人的话,也要找朋友包括志愿者陪伴,让她能够有一段时间去回避这些痛苦的 东西。现在去动,就是活生生地撕她的伤口。

徐凯文前一阵在网上看到有人批判,说怎么现在的电视台还会放一些娱乐节目,在这种时候我 们怎么可能还笑得出来。“从我们心理学专业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娱乐。”徐凯文解释。“我们需要有一个机会去缓解自己的情绪,需 要有一个机会去躲开那些创伤的画面,需要有机会喘口气。”

尤其是去到一线的人,无论是记者、战士,还是医生、心理干预者,都需要轮班休息的制度。 “要确保救援者能够获得好的休息、正常的饮食、充分的社会支持,而且自己的负性情绪能够和自己的同伴、团队交流和疏泄。这样才能够保持持续战斗的状态,不 然很快就会使自己反而成为替代创伤的伤员。”徐凯文说。


本文摘自5月29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更多内容请见报纸

Thursday, May 22, 2008

中国红十字会不可靠的证据

看别人博客才知道,以为只是猜测,没想到有视频,证据确凿。

请先看被黑的红十字关网的摆渡快照

再看这段youtube视频

视频摘录:(不好意思,我偷懒了,直接从fugue同学的blog上粘贴过来的,原出处这里

- 你用我们红十字会这个品牌就要收管理费。     
- 当然不能少收了     
- 你用我们这个品牌你就白用了吗?没我们这个品牌你能捐吗?     
- 没有法律支撑你,人家不允许你捐款,你有法律依据吗?     
- 我们编制就两个人,我们还要做国际项目     
- 国际项目也是救人,就你救人是吧     
- 早知道你们这个样子,我到网上去发布消息,我告诉你。     
- 我去发布我们红字会是怎么帮助你们成都这件事的,你们是怎么回报我们红十字会的,你看我做不做,我告你们臭完了你们


----------------------------------------------------------
说实话,我也怕这样转载有副作用,导致大家再也不信任红十字会,甚至不支持慈善事业。这个人只是海南一个地方的负责人,我相信肯定有别的地方的红十字会员工是公正善良的,似乎有一棍子打倒一群人之嫌。而且,归根结底,除了个人素质以外,这也是一个体制性问题,我不想把这种攻击扩大到所有他们的员工。

但总而言之,这是救命的钱啊,只能“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了。

Sunday, May 18, 2008

看到这个哭了

看到国务院公告,举国告慰亡灵,悲壮至极。七分悲恸,三分感动。大劫难面前,我们有人看到希望,有人看到失望,有人唱赞歌,有人挥大棒,有人输血,有人数钱,有人只顾着说风凉话。

我只觉得,兴亡,总是百姓苦


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 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 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前一段有人还要抵制body shop...

see here.

Saturday, May 17, 2008

没有题目

充满负罪感地去了预订好的boat trip。

芝加哥skylines夜色美丽,却不比香港的妩媚动人。

爸爸捐了一个月工资。我赊家里的账读书,底气不足地告诉他们我也捐了钱,他很赞成。很欣慰。

我提醒他还要注意捐给值得信赖的机构。他说都这会儿了,谁敢私吞救命钱,岂不是逆天行道。我原来发现父母都比我善良。我觉得总是有人敢逆天行道。所以我觉得捐钱的时候,一定要问:我的钱何时何地可以帮到何人,怎么帮。如果不问,也是不负责。如果助纣为虐,不如不捐。

爸爸很自豪那天我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地震的人。他说那天夜里他很听话,坚持坐到一点没睡觉,谨防余震——因为我的嘱咐。想起来两年前夏天,北京小地震,他坐我身边,第一个反应就是紧紧抓住我的手,让我别害怕。

我本来没打算捐款给缅甸风灾。但是在宣明会网页上看到了给缅甸风灾捐款的选项,发现其实风灾遇难者比地震多,后患也很多很多,但是之前大家并没有像谈论地震一样谈论缅甸的事情。可见人还是更倾向于关心帮助和自己关系近的族群。其实如果真地相信终生平等,缅甸我们也该捐。我没想清楚这背后的伦理学基础,于是也捐给缅甸了。

我问妈妈:很多乡镇教师、中专毕业的护士,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在危急关头神勇善良,把生命留给孩子。真得很可贵。如果换作我,我能做到吗?妈妈说:孩子,你一定能。

谢谢妈妈对我的信任。我想,这些“无名英雄”在做出那个动作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来得及想太多,他们是出于一种本能。善良的人,都有这样的本能,我相信。

这次真是有太多感动我的报道。有一个说的是成都刚地震完,大家都往外跑。但是医院里还在进行外科手术,病人都全麻了,不能撤。医生用大腿支撑着摇晃的床,坚持做完手术。对于敬业的人,我最佩服。

除了帮别人,大家也都要保重。发生这样的事情,谁的心理都有一道槛儿。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吧。我们生活的秩序,是建立在可靠性、连续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的。我们今天作的一切,是因为假设了明天和今天没有太大差别。可是事实是,没人能保证明天和今天是连续的,只是我们总是忘记这一点,总是在错误的假设上计划生活。

Thursday, May 15, 2008

写完上个blog,再看新浪的更新,图片已经没法看了。都是小孩子。谁tmd再提天谴论,他就不是人。

再问自己:我们能做什么?有人提领养,我觉得靠谱。我24岁,有资格当妈妈了吧?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or else?

现在这个时间,我本来应该写关于中美当代青年女性爱情观的比较的论文,或者看十八世纪欧洲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的文献。但是世界的残酷和无常,让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一样,觉得自己平时关注的东西,非常之扯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灾难以后,我越发冷眼于人性的健忘。我不想表现出比自己本身可以给与的关注哪怕多一丝毫的热心——那多出的一点点,日后恐怕会被证明为伪善。我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太虚伪。

这次地震,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人,然后想到的,是要及时行乐。最后,我才为同胞的受难而辛酸。Liu Ning和Yol都在第一时间问我,咱们应该做点儿什么?而我的回答很冷血:在中国,就献血,不在就捐款。如果暑假回国,可以去给灾区盖房子铺路。现在冲去四川做志愿者?我觉得那是添乱。你人生地不熟,万一余震没照顾好自己掉进去,人家还要挖你。

但是Yol说,现在国内政府企业出钱,人民出力,万众一心。我们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不是能有些不一样的贡献?我对此看法,表现地颇为悲观。72小时之内,我们完全可以被当作空气。反思、成立危机干预的NGO、甚至petition炸了某大坝(纯属臆测,没有事实依据,请勿信谣传谣)……都是需要诚心耐心的事情。一个月以后要是还有有志青年想着这茬儿事儿,那我们到时候再一起“煽阴风、 点鬼火”也不迟。只怕大多数人一个月以后,都又各忙各的毕业、分手、飞越重洋、 诸如此类罢了。

Catch着静心看书对不起良心--如坐针毡对不起“学问”的22, 我忽然想起来我本科好像是学心理学的,我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好像都学的不错——我们能做些什么?除了捐钱,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心理学的常识吧。来看这个blog的心理科班出身同学,你们现在都比我专业,我说的不对,你们要吱声。

想到这一点,一来是Yol有问我,二来看到豆瓣鄙人成立的社会心理学小组有人在讨论,我很欣慰。可惜我有些不同意见。在此,以那片文章为骨架,点评批驳一下,提出我个人的设想。

总体说:我不认为在目前抢险救人的关键时刻,心理学家有任何必要去到现场。我认为心理学家在突发危机中的作用,应当是在平时注意对医疗、抢险人员的培训,对普通人危机干预知识的普及,事到临头去现场,没有什么用处。

 1、“地震造成的伤害并未因为大地震的停止而终止”

  据1978 年8月唐山市精神病院一份普查结果表明,在两年时间里,该院确认因地震造成 的极度痛苦、悲哀或恐惧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108例,占各类精神病的2.4%,这些患者呈现出突发的震灾致病特点,病情以反应性抑郁为多,约占40%;次 为反应朦胧,约占25%;并伴有巨大精神创伤导致自杀行为。

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注意,这是放在一年以上的长时间的scope里面说的。所以,要是有大学生有志于此,希望明年暑假你还记得这件事。

 2、缺失心理援助的灾后援助,是不完整的援助
  
  
  ■“当时若有人听听她的心里话多好啊!”
  在河北理工大学教授王子平的心中,始终留有一个遗憾。
  震 后的第三天,幸存下来的王子平目睹了邻居的不幸:对面那家一位年轻的女孩自杀身亡。 而就在地震当天下午,王子平还在大沟边上遇到了这个女孩。当时,她正和大家一起,扒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居民,浑身沾满鲜血,疲惫而憔悴。没想到,三天后竟传 来了女孩的死讯。关于她的自杀始终没有一个解释。
  多年之后,一直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的王子平教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位女青年寻短见的缘由并非仅仅是个人的,而是地震发生后,人的精神世界崩溃、破灭的具体体现。
  “一场严重的地震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在伤及人的生理的同时,也会对精神世界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在地震发生之后会继续形成。对人精神的严重破坏会使精神世界瓦解,从而造成一种精神的废墟。”王子平说。
  然而在当时的唐山,人们忙于重建家园之时,如何在‘精神废墟’上重建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当时若有人听听她的心里话多好啊!也许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王子平感慨道。他一直觉得,这是那个女孩的遗憾,也是所有关心她的人的遗憾。

的确,如果当时这个女孩儿受到干预,可能不会寻短见。但是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想法。试问,如果是几个“专家”走到灾后忙乱的废墟中工作,那么多的遇难者家属,你如何判断谁最需要干预谁不需要?心理干预最难之处,就是最需要它的人,往往是最善于掩饰自己,最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在混乱危险的灾难现场,习惯了坐在沙发里等着预约好的评人来咨询的心里专家们的“诊断”能力,更值得怀疑。其实我以上的批驳逻辑很混蛋,因为哪怕可以挽救一个人,也比一个都挽救不了强。那么,这个就取决于我们是抱着纯粹人道主义的善心,还是功利主义的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了。一方面,我也觉得能救一个也比袖手旁观强,可另一方面,在危急关头,时间资源都极具有限,为什么我们不去做更有效的事情呢,I.E.医治伤员,预防传染病,盖房修路防塌方……again,心理干预相对来说,是一个长期投入,长期才奏效的工程,仅凭三分钟热呼气,不如普及知识,让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干预的常识。
  
  
  ■“看到解放军,我心里踏实多了”
  ……

  张宝威的感受也是灾难中众多唐山人共同的感受。河北理工大学地震社会学研究课题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震灾初期,灾区人民最迫切、最普遍的愿 望,是尽快与外界沟通联系,以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失落感”、“遗弃感”等消极情绪。而使人的“震后心情开始平静的事件”,有52.9%人回答是“解 放军开赴救灾第一线”,有29.1%的人回答是“听到党中央慰问电”。
  很多唐山人都有这样的记忆,遭受了自身伤残或家毁人亡的重创之后的人们,在极度痛苦中没有落下一滴眼泪,而当无线电波中传来了《东方红》乐曲声的时候,他们却忍不住热泪横流……

这一点我同意。但让人感到希望的,恰恰不是心里专家,而是“党的关怀”和“人民子弟兵”的及时到来。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温家宝坐镇现场给人心理上的安抚作用是很大的,温家宝就是最好的心理专家。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国情特殊,在应付大灾祸过程中,就不需要专业心理知识了呢?当然不是。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心理专家们现在还是拘泥于一种程式化的、 外来的咨询模式,开诊所、预约,在有限的次数有限的小时内,达到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这是后工业个人主义社会的办法:大家有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对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判断,有意识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希望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个目的,心里咨询是一种商业服务。

请看所谓专家如何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水源:
  正视灾难对人类的心理影响
  7月21日,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全国群体性灾难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水源。
  记者:对于公众来说,灾后心理干预是一个新名词,您能否从专业角度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肖水源:灾后的心理治疗一般是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的治疗。指人在遭逢重大的变故,受到强烈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障碍。
  对PTSD的防治就是灾后心理防治,即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方面的服务,帮助遇难、受害者家属和相关人员宣泄心中的悲伤,恢复心理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心理学家所从事的这类工作的学名叫“危机干预”。

我很反对用PTSD这个概念来解决例如地震这样的问题。PTSD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他的发现和提出,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是当年在美国,临床上发现有一些越战老兵的焦虑紧张没有直接原因,但是久久不去,最后发现原来是因 为他们在战场上受到过刺激。这种治疗的框架,受到美国心理学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影响,强调的是个人和治疗师一对一的、或者小范围内的全体性的治疗,是一种目 的性明确、 症状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换句话说,PSTD是一个在某一种特定认知论下形成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本体论上的现象。在非洲,他可以被理解为“中邪”,在社会主义中国,他就是“思想工作没做通”……在不同语境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实行干预。如果先入为主地套用“PTSD”这种对老百姓不知所云的东西,我很怀疑该“主任委员”的诚意。

从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心理学就是commensense,不要把它搞得神乎其神。什么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句话:拧巴。


Anyway, 我觉得心理学干预有必要,但是不过脑子的套用照搬美国这一套行不通。我们这次的地震,这是发生在农村的、惨烈的集体事件,他得到了国家和军队的直接干预,可以想见,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灾后的家园重建、 对死去人的追念、对中小学建设的重新评估、 党和国家领导人逢年过节的慰问——真正有效的干预,应该和这些集体活动紧密结合,把握真正有效的契机。心理学家为了个人出风头吆喝着要上“前线”这种活动,还是算了吧。

等到八月举国奥运的时候,希望还有人愿意奔赴汶川。


骂了半天“心理学家”,其实我是希望那些看过半本儿洋书,会引用两个洋概念的半瓶醋们不要想当然,总拿概念糊人。至于我本科的亲爱的同学们,我对你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中国心理学的未来,在诸君身上!

最后一个不靠谱的想法:

为什么灾难如此惨烈?如果人们不住在大山里,救援会不会快很多?为什么人们住在大山里?其实现代社会,没人愿意生活闭塞。可是搬迁又谈何容易?户口本,暂住证?过渡饱和的大中城市……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可以让人们相对公平地选择他们生活的地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原、交通便利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多腾出一些地方来,给本来生活在高寒、干旱、 荒漠化、 山区的人,能住的更舒适方便些?万一有个天灾人祸,也可以快些组织救援。仔细想想,城里就真的那么挤住不下再多一些人么?那么多人有从来不去住的二、 三套住房、 房地产商不断征用农民土地盖大楼炒房价,这些楼花户户都已经卖出去了么?

一不留神,还是拐到了social justice的问题上。打住吧。

Tuesday, May 13, 2008

天越黑 心越累

22个小时之前知道地震消息。给家里打了电话,一直关注最新情况。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总做不到无动于衷。都江堰、汶川、羌寨、岷江水,我去九寨沟的路上经过,地势艰险,救灾不易。

捐款。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雪灾时候我在facebook发起捐款之后,听到的某些人的冷嘲热讽。这么久了,还是很刺痛瓦凉。这一次不管别人了,自己做就好了。遗憾world vision和oxfam还没有设立账户,上次雪灾的receipt宣明会已经给我寄到了,可以免税,他们很负责的。第一次寄地址有误被退回,他们专门有一个人写email跟我联络核实。

这一次一样,我打算等world vision hk或者oxfam hk有账户的时候捐。信用卡就行,很方便。

这两天心情一直很低落。已经是初夏,心里还是严冬。天越黑,心越累。我有天经过你的身边,看着你说不出口的誓言。

你不配。

Monday, May 12, 2008

Eyes On Me

One of my favorite songs by Faye Wong.

How can I let you know I'm more than the dress and the voice?


whenever sang my songs
on the stage, on my own
whenever said my words
wishing they would be heard
i saw you smiling at me
was it real or just my fantasy
you'd always be there in the corner
of this tiny little bar
my last night here for you
same old songs, just once more
my last night tear with you?
maybe yes, maybe no
i kind of liked it to your way
how you shyly placed your eyes on me
oh,did you ever know?
that i had mine on you

darling, so there you are
with that look on your face
as if you're never hurt
as if you're never down
shall i be the one for you
who pinches you softly but sure
if frown is shown then
i will know that you are no dreamer

so let me come to you
close as i wanted to be
close enough for me
to feel your heart beating fast
and stay there as i whisper
how i loved your peaceful eyes on me
did you ever know
that i had mine on you

darling, so share with me
your love if you have enough
your tears if you're holding back
or pain if that's what it is
how can i let you know
i'm more than the dress and the voice
just reach me out then
you will know that you're not dreaming

Sunday, May 11, 2008

怀旧一下

去年十一月213室友们做的video,当时就哭得稀里哗啦,今天再看,还是……

Saturday, May 10, 2008

我的非典型妈妈

我妈不是一个典型的妈妈。她越活越年轻。

我小的时候,她很“抠儿”,不许我买这,不许我吃那。头发是越短越好(说是长了吸取过多头部营养,我会变笨),衣服是越朴素越好(说是太花俏了招蜂引蝶影响学习)。现在她想开了,基本不再做饭,天天拉着我爸去吃学校食堂,放短假就要去爬京郊大地的各种山,放长假就想往外地窜,连土耳其也列在了她的旅行地图之内。

她现在还天天上网,成了网民。汉语拼音打得溜着呢。写的email丝毫不比我文笔差,弄得我直窜掇着给她开个博客。那天她语重心长地说:“哎呀,以前工作忙的时候,我总想,将来退休闲下来,我一定要把年轻时候想看、没时间看的小说都看一遍,还有戏剧——我最喜欢看剧本了,李慧娘之类的——怎么想到现在迷上了网络,一开电脑,东瞧瞧,西逛逛,大半天就过去了,还是没时间看书!”

她越活越年轻还表现在她唠叨我少了,有时候还能接受我的“批评”。上次我跟她说:“你们不能老怪我懒、不爱干活儿光睡觉,那还不是我小时候跟你睡一张床,礼拜天你也睡到中午,我当然就养成不起床的坏习惯啦。”我妈说,是,是,- -b。我又说,你不能怪我讨厌做饭,你不就很讨厌做饭吗?菜谱买来没人看,扔在书架最高层,我拿来当散文读,学认字。从小到大,我走遍世界,多凑和的饭菜,都比咱家做的好吃。。。

听说别人家都是老娘催闺女快点儿找对象。我家也反着。每次我着急,我妈都说“你有病”。别人家都盼着第三代,我妈明文规定:以后我有小孩儿千万别让她带,拉扯我一个长大,她已经够头大了(是啊,都没时间看李慧娘了。)

就是这样一个非典型妈妈,在我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那漫长的十年里,一个人把我养的白白胖胖伶牙俐齿,一个人加班、做饭、搬煤球儿大白菜……一个人边看电视边守着我写作业看书画画儿,一个人边扇蚊子边给我读唐诗边看着我跳沙坑跳绳,一个人在没有暖气的冬天搂着我焐被窝,一个人在凌晨两点半陌生人敲门地时候对我说“别怕”。一个人跟我挤在251次火车的中铺,晃荡了黄河两岸的多少个寒暑假……

我六岁的时候,我妈最爱看的杂志是《父母必读》,我十岁的时候,我妈最爱看《少年文学》和《儿童文学》,我十六岁的时候,我妈最爱看《萌芽》《三联生活周刊》,我二十四岁了,她最爱看的,是我博客。

母亲节的应景作文,我本来想走催人泪下的路线,对我,这并非难事。可我更愿意这样描述我可爱的妈妈,这个年轻时候有两条又粗又亮的长辫子的女班长,如今成了个老小孩儿,很像《我爱我家》里的宋丹丹。

Monday, May 5, 2008

再诈

两个梦。

一。

早上,我在现在住的合作社醒来,不记得自己的过去,一点儿也不记得。我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包括昨天之内任何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住着,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但是我周围的人都认识我,大家对于我的出现丝毫不惊讶,似乎我一直在这里,从来都在。

我很痛苦,因为这样的处境让我焦虑,没有安全感。我于是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干什么。

这是我做过最接近哲学本质的梦吧。

二。

昨天的梦。

北京被德军占领了。我在城市的房顶上爬来爬去,以躲避德军的追捕。很多人无辜地死去了。我和家人失散,被通知有亲人遇害,忐忑不安。听说遇害人的尸体泡在一个大水池里,我不得不去认领。在那个恐怖的池子里,我看见一张倒着的脸,认出那是。。梦里的我没有哭,只是本能地惧怕。

醒来后我想起来,那不是。。那张倒着的脸,是死去多年的姥姥的遗像。

给A讲了这个梦,觉得自己很邪恶。A安慰说,他上个礼拜梦见他和他亲姐姐结婚了,梦里,他觉得这件事很正常。

于是不可避免地谈起弗洛伊德,A给我讲了个笑话,我开始居然没反应过来:

一个精神分析学教授讲课:

"The problem of psychoanalysis is that it is not testicle. "


请注意,这不是一个冷笑话。

诈尸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 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 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 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 坚决斗争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 爱人民
少先队员是我们 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 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 消灭干净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看了一个好玩儿的blog,说一个mm在日本去游行,大家唱《歌唱祖国》词记不全,倒是唱少先队队歌唱了个异口同声。我于是出于好奇自己也唱了一遍。竟然也都记得全词。

十二年没有唱过的歌了,歌词还是能一字不邋,这是多么深刻的影响。

可是,现在看来,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不怕敌人,要把敌人消灭干净。——可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敌人就是腐朽的、反动的资本家么?我小时候,上到民营企业南街劲松方便面, 下到倒爷小本生意秀水街,资本和资本家,已经开始满街蹿了,我也没见谁特别贼眉鼠眼一脸阶级敌人相啊?倒是越来越多“酒精考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因为贪污腐败纷纷落马,苏联、越南、古巴、朝鲜这些共产主义兄弟好像和我们交情也不怎么样,倒是帝国主义的龙头老大美国,让我从小就尝到了很多甜头。我小时候最爱看的节目是米老鼠和唐老鸭,我小学毕业能穿上一双锐步鞋就美死了,我感谢麦当劳给中学早恋的我提供了干净舒适的约会场所,我怀疑要是没有美国教会办的燕京大学,没有庚子赔款赔出来的清华,没有协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是不是更磕碜。不过,我倒从来没觉得美国是天堂,我也没有house+car的美国梦,我只是一直觉得我见过的美国人都挺可爱的, 美国的东西给了我成长的许多快乐。

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还唱不唱这首歌。歌词难道还没改嘛?这么多年了,敌人要消灭也差不多该消灭完了吧?

那我唱歌的时候,到底什么心理呢?只能推出一个结论:我是个不爱动脑思考的小先队小干部。可悲啊。那个在日本游行的mm说他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两个问题:
1。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国旗四角各90度;而红领巾最大角150度,这是怎么回事?
2。红领巾是烈士鲜血染成的,那要多少烈士的鲜血啊!!!!

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我也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觉得这两件事情都很理所当然。或者是,我很小已经明白了象征的意义。按照Piaget的说法,我的cognitive development比较迅猛吧。

这又使我联想到著名的李约瑟命题。既然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都是中国人发明,为什么象征现代科技应用之一的洋枪大炮、以罗盘为辅助工具的航海大发现、孕育了现代民主市民社会的新闻报纸传播——却都是西方的产物?

流行的解答是:西方人自古希腊起,就有一个系统性的哲学体系及宇宙观,凡事都要刨根问题,解释“为什么”。而中国没有系统性的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好像比较“理所当然”。彗星代表亡国、罗盘透露风水,这也是一种解释,但是是不可证伪的,是辩证的。

照这个解释,我小时候不喜欢刨根问题,认为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理所应当,就是因为我太精通老祖宗那一套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解释是近代一百年所谓文化运动的一个产物。西方就没有不可证伪的释义系统了么?中世纪对待精神分裂患者,不也是说他们恶魔附体么?至于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所谓的和古希腊一脉相承,好像并不是那么显然吧?按照我对韦伯历史观的理解,这条西方道路,这多半是不可复制的偶然罢了。近来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思想中,其实就已经有了诸多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种子,是秦以后统治者对诸子经典,尤其是孔子和老子的误读,阻碍了民间科技更好的萌发。这是不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还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大国家,小社会/无社会的性质导致的呢?大国家本身不是问题,要命的是大国家又偏偏因为统治的需要而误读了经典。

怪不得近代“大儒”们要研究士绅阶层,如梁漱溟那样强调松散的社会结构——他们是不是想证明:帝国的社会,也并非小社会的,权威主义国家和儒家思想可以恰当地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居然可以是适应现代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由李约瑟命题,我竟然推出了这样“阴谋论”!

忽然觉得,社会科学里,似乎没有任何东西是必然的。

PS:今天做了煎橙汁三文鱼和蒜蓉西兰花。边吃边聊红与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百年孤独、万有引力之虹。我又有借口开始文学了。上天真是有好生之德。

PPS: 哦,收到Angela的解释:“剪下红领巾后的棋子不是凸5边
形,而是蛇舌头一样的凹5边形,是队旗。所以和钝角不矛盾。”

狂赞啊!看来我党对合格的少先队员的智商要求是很高的,我没达标:(

又仔细回想了一下为什么我不质疑这两个statements。因为我压根儿就觉得这是比喻。显然:红领巾是用红布做的,它既不是鲜血制品,也不是国旗改的——否则,国旗为什么还是完整的呢?

其实,咱们小学中学还有很多事情,今天回想很奇怪。比如,那天我跟兔子讨论,你们中学做课间操,是大个在前还是小个在前?反正我中学六年都是大个在前。兔子他们相反。我的解释是,大个前,小个后,这样,班主任隐蔽地站在队尾,也可以一眼看见谁上操说话。

其他人的中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