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明天也要作伴.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明天也要作伴. Show all posts

Tuesday, April 28, 2009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四月尾,花事不了。郁金香开得正好。像五彩的Marshmallow糖,甜蜜地撒了一路。芝加哥的玉兰以粉红色居多,花朵硕大,枝头喧闹得紧。行道树叫不上名字,细密的白花绕满枝头,沿着路的方向望去,如薄纱盖街,又似云朵接天。

我们在庭院深深中按图索骥,去拜会Wright的二十多个作品。不时有游人迎面走来,在静谧的街道里,大家心也悄悄,步履也悄悄。风起,看落英无数,雨驻,听禽鸟啁喳。偷得浮生的半日,在人海漂泊里同舟。

——是为题记。



若不是出门经常懒得带伞,我最中意雨天。我人生最“小资”的怨念,不过就是雨天,在自己房间的桔色小灯下喝咖啡,看一本有趣的书,窗外的雨越大越好,最好瓢泼地看不见景物。

周末到昨天,芝加哥一直是大雨或阴天。hj从西雅图来,据说是为了避雨。她这愿望,算是彻底落空了。

和hj竟是三年不见。06年夏天的万圣书园咖啡馆,她要去波士顿,我要回香港。谁知道再次见面,会是四月的芝加哥。谁知道她从“死丫头”来,我要回北京。蔡琴有首歌叫“三年”,左三年,右三年,这一生见面有几天,还不如不相见。

——当然,和好朋友,还是要多见面;如果不能多见,至少要多联系。友谊和爱情的区别是,爱情很脆弱,娇艳得像昙花,但是一个晚上,也可以爱他一辈子;友情的生命力很顽强,如同仙人掌,一点关怀就能存在下去,只是怕我们走进不同的沙漠,看到不同的风景。久而久之,你说的笑话我不再听得懂,我说的传奇你只是觉得稀松平常。

以上只是发散性感慨,和hj没关系。hj穿着长搂和裙子,带着波希米亚的项链和耳环,气色精神头比我预计的要好,这让我颇感欣慰。

我们一起去了上文介绍的Holocaust博物馆,以及著名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的大本营:Oak Park。

Frank Wright可以称得上是美国现代建筑之父了。和很多人一样,我最早知道他的作品,是在画册上看到那著名的流水别墅。很巧的是,有一年从痞子堡回来的LK同学送我的卡片,也正是此屋。不过,那是Wright成熟期的作品了。

Oak Park主要是他的早年成绩。这些设计独具一格,新颖别致,一举开创了20世纪初对影响很大的“草原派”(Prairie School)。Wright汲取了很多异域元素,尤其是深受日本传统建筑影响。其实,他所受的建筑教育,只不过是Winsconsin大学两个学期的建筑课而已。然而,在天才的灵感下,他能变幻出很多奇妙的作品,一扫维多利亚风格的沉冗、呆板。

粗略的说,草原派的特点是,从外面看起来很“扁”,紧挨屋顶有一圈Overhang,烟囱尽量压缩,并且多设置在房子的平面中央;房子的门绝对不直接暴露在道路边,而是想办法隐藏起来;临街有行人可以看到的地方不设窗户,而是把窗户开在高处;玻璃设计很艺术,注重自然采光;多用水泥和加工比较粗的材料,造价低廉,节省……这些特点突出了Wright的一些理念:建筑应该永远突出人文理念,应该和自然很好的结合,应该最大限度保护居住者的隐私和独立,应该少花钱。关于少花钱,他著名的作品Unity Temple,硕大一个教堂,只用了4000美金,这在1900年代的芝加哥,也是很少的一笔钱了。另外,他还有一个作品就在芝大校园内,Robie House,这个建筑,后来在欧洲被誉为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ism。可我竟然都没进去看过!

Oak Park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有Wright的第一个家和他的第一个studio。在参观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关于他的八卦。他和妻子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有了六个孩子。但是,他风流成性,经常有些桃色新闻在镇上流传。太太Kitty大部分时间在照顾六个孩子,没功夫管他。结婚20年以后,在一次为客户设计住房的时候,他爱上了客户的妻子,同在Oak Park居住的摩登女性Mamah,用Wright的话说,只有这个女人能在精神上和他契合。无奈双方的伴侣都不同意离婚,两个迫于舆论压力,私奔到了欧洲,在意大利建了一座小房子!

当然,最后他们还是设法和原先的伴侣离了婚,回到美国。这个花钱永远比挣钱多的Wright,央求母亲在老家Winsconsin给他买了一块地,又给自己盖了一幢新房子,命名为Taliesin。谁知道祸从天降,Wright的一个男仆有一天乘他不在,纵火烧房子,还用斧头砍死了7个人,其中包括Mamah!

命运没有至此停止它的戏谑与翻覆。此后数年内,Wright又结了两次婚,Taliesin再着了一次火。然而这个建筑大师最牛的地方就是,每一次家毁了,他都可以find a new one, and built himself a new home!他把第二次失火后重建的房子,命名为TaliesinIII。的确够摩登。

真是纠结的人生,伟大的作品。我猜想,Wright的个性里,一定有很叛逆,很文艺青年的东西,跟随了他一辈子。Wright的故事就说这么多了。下面上几张照片儿。


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品。从正面看平淡无奇。


绕过来,竟别有洞天。颇有流水别墅的韵味。



不知名的行道树


典型的“草原派”



浓郁的日本风格


一阵风,留下了满地花瓣



小姑娘


花姑娘

老姑娘

Saturday, April 4, 2009

桑塔格/蝴蝶饼/地下室的贼

佐丹奴模特要暂离芝加哥,下次再见不知何时何地。于是昨天算作我们的告别。

他送我桑塔格的随笔集,扉页上,工工整整抄录着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合我心,颇为感动。



帮house的former resident Tamara喂猫数日,她很贴心地在P-hole里放上一盒蝴蝶饼和字条,和以前一样。周到而细心。


人生冷暖,世态炎凉。朋友相扶一程,随缘来,随缘去,记得当日的好便是,无所谓疏淡。

有些道理,须是经历过一些不平,方解其中的滋味。

------------地下室的贼的分割线----------------

X-men不知道从哪里偷来了一大包古代的卷轴,是值钱的大宝贝。他骑自行车沿街逃跑,遇到我。我说愿意帮他找个地方窝赃——我家楼的地下室是一个废弃的车棚,里面有一个看车的怪老头儿,去那里一定没人管。他于是撂下车,自己先跑过去了。我骑上他的公路赛,车闸坏了,很难搞定,一路上大撒把,跌跌撞撞,惊险横生,后来总算到了车门入口。但是车又怎么都所不上,前轱辘没法锁,后轱辘两把所好像都是坏的。

有大爷大妈来往于此。

后来我下到地下室,看X-men正坐在一个小房间里,点着蜡烛兴致勃勃地看那些卷轴。我忽然想到自己真没用,x-men一定饿了,应该上去给他买俩炸糕,或者葱油饼!

ps: X-men是代号,是中国人,不是美国那个,我不是卖国贼!

Wednesday, April 1, 2009

腐女、丧女、干物女……恋爱资本主义?

上次和Angela谈到一些两性关系里的流行词汇。我们最熟悉的宅男、宅女,都是从日本舶来的。稍微生僻一点的腐女(指喜欢看男同性恋漫画、文学、影视并从中获得快感,但异性恋的女性),也是先由日本流行起来的。然后Angela又介绍了一些更新的流行词汇: 丧女、干物女、肉食女等。

我听到这些词汇,但就字面意思来讲,就觉得有趣得紧!干物女让我浮想联翩,肉食女让我好像回到侏罗纪。那么,这些日本舶来的新词儿,又是什么意思呢?Angela推荐了一个香港中大教授的博客,上面有具体介绍(“恋爱资本主义”的新女性:腐女、干物女、丧女与负犬)。另外,这个博客本身非常有意思——知日部屋:哈日反日不如知日——这是我喜欢的态度。

说回诸“女”们。

干物女的解释是这样的:干物在日本,指的就是干货(注意:不是众所周知的fuck good的意思,而是取其本意 ,泛指香菇、干贝等)。所以,干物女就是那些二十多岁不愿意拍拖,而是喜欢享受私人空间的女性。
“她們對於戀愛感到陌生(以前有戀愛經驗。但已很久沒有拍拖),但並不拒絕。只是她們慣於隨便懶散的生活,對談戀愛提不起勁。對不少男性而言,干物女不修幅篇,又不擅社交,所以缺乏吸引力。”(摘自知日部屋博客原文)

肉食女,我和Angela的解读大致如下:长期单身,但是极端渴望恋爱,一旦找到对象,就如饿虎扑食地猛烈索取生理以及心理满足感的女性,以白领居多。这类人在恋爱中,打破东亚文化两性关系中女性被动、矜持的刻板印象,表现得十分主动,甚至略显“饥渴”。
[Angela的补充:肉食女应该加如下特点:长期单身、事业小成、阅人无数,“
一旦找到对象,就了...”]

"而肉食女的对象,正是'草食男'(特指那些个性被动、生性慵懒、不愿承 担责任并畏惧受伤之类的男性。)“草食男”与“宅男”近似却不一样。'宅男'宅在宅里,'草食男'宅在内心深处。" (网易3月21日转载自广州日报)


那么丧女和负犬呢?以前直接引用自知日部屋:

(3) 喪女(もじょ):自虐語,指從未談過戀愛的女性(處女),連被人追求的經驗也沒有。她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儀容已不在乎,對戀愛已喪失渴求及期望。喪女十分寂寞及無奈。

(4) 負犬(まけいぬ):自虐語,年過三十仍無男友、未婚、無子女及低收入的女性。她們是「戀愛自由市場」的失敗者,部分對單身生活自得其樂,但心裡仍渴望可以戀愛及結婚。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在最后,知日部屋的作者指出,“以上四詞均與「毒男」女版有些距離。「毒男」與喜歡ACGN沒有必然關係,沒有戀愛經驗,但對戀愛有期待。它們與「毒男」的最大共通點是彼此都有不同程度的「戀愛障害」,是「戀愛資本主義」製造的敗者。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腐、干、丧、负都是有“恋爱障碍”的较年轻女性。在她们的年龄,在社会习俗的压力下,她们被预期有正常的两性关系或者婚姻,而婚恋的“障碍(disorder)”,成为了她们的共同点。但是,由于导致“恋爱障碍”的原因不同,所以细分为几类。而男性方面,一般就是“毒男”一种类型——即只要是有“恋爱障碍”的男性,都统称为毒男。对于男性来讲,社会并不会有意识地区分导致他们单身的原因。

为什么社会话语对于适龄却单身的人,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呢?如果果然可以用“恋爱资本主义”的框架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推断,这是由于女性在婚恋市场,被标签化、分级化、类别话的程度更深呢?

这里面最有趣,也最特殊的一对名次是肉食女和草食男。这对概念打破了社会习俗中既有的男女权力关系,在关系里,女性成为了主导;在“被标签化”的程度上,男女程度一样深刻。

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广大肉食女——当你们以一种貌似新女性的姿态出现,敢于争取、追求个体欲望的满足的时候,不要忘了想一想,在claim自己是肉食女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自己放置在了一个被沽定好“价位”了的市场里了呢?这,是一个自觉的女性主义者应当接纳的标签么?

我和Angela那天其实也以自嘲的口吻,给彼此和闺蜜门贴标签来着。当然,这是胡闹。我相信腐男、干货男、丧男、肉食男在现实中的存在,用毒男一词概括,未免太简单了吧。下次见面,应该给广大“毒男”们贴贴标签,算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吧。嘿嘿。

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

从波士顿回来一直处于飘忽疲惫的状态。

那些和闺蜜夜谈的温暖,那些或清浅或沉重的离别,都深深地在心里。

正当我苦于无法写出熨帖的文字,来纪念这浮生几日的逃离,就发现了这样一首好歌。张震岳的《再见》。

演唱和作者都是张震岳。这个纵贯线乐队里年龄最小的男人。我发现这首歌,是在celine发来纵贯线片断的链接里。那一首再见(纵贯线版),在老罗、小李的口里唱出来,熟悉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我以为至少应该是属于刘家昌那个年代的作品吧。

在youtube上搜,竟然放出的是张震岳的MV,若不是看到词曲作者都是他,我还是会觉得这是一首老歌翻唱——为什么隐隐的,我听到的是一片片的旧时光呢?说来有意思的是,这个mv取景竟然基本上就是在芝加哥呢。

我把这首mv送给Jennifer,周书和兔子。你们三个分别是我北京、香港、芝加哥时代,或离我最近,或伴我最长的朋友。我们在波士顿的一朝相聚,下次在美国见面——下次是何时呢?



再见

词曲/演唱:张震岳

我怕我没有机会
跟你说一声再见
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

明天我要离开
熟悉的地方的你
要分离 我眼泪就掉下去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
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
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不能答应你
我是否会再回来
不回头 不回头的走下去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
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
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不能答应你
我是否会再回来
不回头 不回头的走下去
不回头 不回头的走下去

以下是纵贯线版!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说好了

那么,就这样说好了吧。

等赚够钱,你开间酒吧,我每天给你的酒吧写一篇专栏。

晚上就去你店里喝酒,不醉不归。



如果人生总是没有传说中的美好,那这样的余生,也算写意。

走了这么远,才发现,爱,是无性的。

Monday, January 5, 2009

周氏西点

周书最近做西点上瘾,在试验了几次咸的香蕉核桃曲奇,和窝头曲奇以后,成功地做出了美味卖相好的招牌马粪。我和飞虎都很喜欢吃。飞虎可真幸福啊。

蓝莓马粪

原料:鲜蓝莓,鸡蛋两个,不加盐黄油,原味酸奶,Baking Powder,Baking Soda,橄榄油,糖,柠檬和桂皮粉(optional);烤箱30分钟




香蕉核桃曲奇

原料:全麦面粉,燕麦,黄油,盐,糖,香蕉,核桃,巧克力或者咖啡(optional),烤箱20分钟,由于第一次不知道,放了加盐的黄油,结果吃起来像奇宝消化饼。




今天晚上我们三个去吃Burger啦。周书和飞虎把我养胖了,周书自己却消受了。。。


书家窗外的艳阳天

[原谅我最近的照片控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