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A同学昨天提到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说是科学家做实验,比较午休不喝咖啡、不午休喝咖啡、不午休喝placebo的三组人的反应认知能力。结果是:午休的人表现最好。他说他觉得这个结果很神气,打算以后也尝试午休一下,而不是在午饭后犯困的时候买咖啡喝。
我前两天刚好看到一个网站叫做sleepingchinese,一个德国摄影师拍摄了很多大街小巷公共场所打盹的中国人。他觉得这个主题和“觉醒的中国”作对比,有点意思。在一些相关讨论中,我看到美国读者的反应是:真奇怪,在西方发达国家,很难看到人们在公共场所打盹睡觉。
结合自己的观察,我于是大概得了一个印象:美国人是不怎么会在白天睡上一小觉的。
于是我问舍友A,是不是你们美国人白天不睡觉?
他说:一般情况不睡的。因为白天打盹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都被大众视为懒惰无能的表现。那是懒散的南欧人才做的事情。北欧人不会的。我想,这可能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崛起产生的现象。为资本家工作、工作、再工作,勤奋不停歇被塑造为一种美德。
我说:恩,而且可能还有一个因素:西、北欧较之南欧,冬天的日照时间极短,如果白天还打盹的话,一天根本没有几个小时可以在阳光下活动。所以他们养成了不打盹的生活习惯。这和勤奋与否没关系。但是因为历史上,西欧和工业化的关系比较紧密,所有久而久之,白天不打盹和工业性地勤勉产生了非因果的关联,并在以后的叙事中,渐渐演化为想当然的因果关系。
另外一个参与讨论的伊朗舍友说:在伊朗,人们也都打盹的。这被看做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和懒惰不懒惰没关系。不过,在伊朗,也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勤勉。于是她怀疑,任何地域(我想她指北半球?),都是偏北的人比偏南方的人更勤奋?
我说,不是吧,中国就不是。中国的农业受地理环境制约,北方粮食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二、三熟,这使得北方人农闲的时间特别长,大家在寒冬腊月不怎么工作,在家里聊天儿。相反南方人倒给人一年忙到头,手脚不适闲儿的形象。
其实,关于打盹和惰性的联系是怎样被建构出来的,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追究。记得布罗代尔强调过,最开始,是地中海、南欧一带的商业最为发达兴旺,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人走投无路,才去了北方。所谓的“西欧”优越论,根本是“断章取义”。那么,打盹,这个人类的自然生理需要,是怎样在历史过程中,一步步被镶嵌进入了工业文明的叙事,并且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标签的呢?更进一步,当今中国人的当街打盹行为,又应该怎样理解呢?可以结合公共空间和贫富差异、消费与“无聊”、“私”的概念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我料想,一定有同胞对于sleepingchinese这样的网站感到不满,似乎是再次揭示了中国人的“丑态”和“落后”。其实不必大惊小怪,我反而在那些酣睡的面孔里,看到一种平静的尊严;正如我也曾在一些醒着的面孔中,看到麻木与空洞。如果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那人民想在哪里“养神”,就在哪里“养神”。——真正让人不安的,是如果有一天,中国大街小巷,连打盹都不许了。
[图片版权归sleepingchiense所有]
3 comments:
这个观察很有意思,再加一个现象
我回北京就午休,在美国就不午休。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呢。
还是这个歌更有劲。
中国人更懂得给生活留白
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功
我们今年开会,有个美国专家说美国人睡眠严重不足,也说到对健康好的话应该take a nap。死要面子不打盹不可取。该专家写了本书:Power Sleep. http://www.powersleep.org/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