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了任伟的Memorial Gathering,听了他的老师、同学、学生怀念他的讲话。最后没有去数学系的reception,因为实在不知道除了默默地送行,还能说些什么。
在教堂的时候,远远地看着鲜花环绕的遗像,一个仪表堂堂的男生,微笑着的面孔,也许我曾经在学校的某个角落见过。美国人忧伤但也温馨地追述着他生命中的小细节,每个人,都说他是个异常勤奋、聪明、认真负责的学者,一个非常慷慨、友善、有趣的朋友。我在心里问,到底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听起来和你我一样,甚至比我们拥有更多爱更多尊敬的人,选择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生前的世界真的如他们所描述的如此完美,那总是要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让他居然对那美好的种种不再留恋吧?在诸多外人看来的优秀、聪颖、勤奋的层层笼罩深处,是不是囚困着一个封闭起来的、孤独绝望的心灵呢?那些体会过某些莫名的夜里,无奈而悲伤地枯坐,任身边的精彩、头顶的光环,都统统不再和自己相干的人们,是否明白我在说什么呢?
我不知道我这般追问,是不是冒犯了死者。我没有任何不敬之意,只是想在他远去的时候,试图将自己的生命,和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存在,作出一点联系。去者已矣,那么生者,应该带一种怎样的反省,在世间继续前行呢?
坐在教堂,看着天光透过花窗玻璃照射进来,那些彩色的图案绚烂至极,好像正如牧师祷告时说的,可以通向世界的那一端。当牧师让大家用无论自己心中的什么信仰,来为逝者祝福祈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我的心里没有主,也没有佛,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话语和仪式,来传达、升华我心里明确存在的伤感、在乎、和祝愿。我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借用。除了一遍遍问向自己: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我应该怎样接受、理解,生活中这样的事件。最后,我想到他的父母,并为这样一种失去本身而难过。
仪式的最后,他父亲要求说几句话。出乎我的意料的是,那几句简短的话,没有任何关于自己儿子的内容,只是不停地感谢任的同学、老师、和芝大“数学系的各位领导”。听罢,让人感到异常心酸。
到底有没有灵魂呢?我真希望,可以泯灭的,只有肉身。
12 comments:
这种事情不能想太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法释怀的种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不断的淡忘哪些失落,放大那些希望就好了,祝福他
你的blog被我链接了2年了,这是我第一次留言。我觉得有些问题可以探讨一下,只是对于某些问题过于深入地思考,通常会烧坏我的脑袋,所以我常常避免进入哲学性的思考,只要有饭吃,有水喝,有觉睡,有工可作就可以了。同样的,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你,我希望你也能适时放松一下,不过我很羡慕你可以周游列国,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
..死亡远比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我觉得,
加塞儿又失落了,加塞儿被间接的说残忍了。。也许是那样吧,可是我又能怎么办
关于信仰的话题。
我从未受过宗教教育,无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我生长在一个无神论的环境。
当然,我也被教导成了一名无神论者,但是,我却不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宗教。
这个世界上并非用唯物主义就可以解决一切事情,唯物主义只能解决有形的事情,而关于道德、情感,我认为属于唯心的范畴。
中国长期以来以政治目的宣扬无神论,不见得取得了启迪民智的效果,中国传统社会依然充满着迷信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宗教不加引导而一味的压制更加强化了受教育不深的广大农村人民的迷信思想。
我个人不认为世界上有神的存在,但这有什么作用呢?无非是我不花香火钱,从而省下了一笔开支。
当一个人心中无上帝的时候,他做事情就缺乏了良心上的顾虑。你生活在美国,不知对美国人的慈善行为有否研究。西方人做慈善的传统,是于宗教紧密相连的,人们以上帝的名义施福他人。慈善事业在中国很难展开,是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对精神的信仰,这是对唯心主义无限打压的结果。中国人开展慈善,很大的原因在于心中留存的善良因子,也就是说,中国人做慈善是由于心地善良,而不是因为信仰。但我们知道,善良这个东西是很靠不住的,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杀人无数的暴徒却愿意为了母亲而无悔地自首,老好人也会因为某件无法忍受的事而伤害无辜。中国的慈善家现在良心发现捐了一些钱,但我们不可能指望他再捐一次,除非又有某件事触发了他的善良之心。
关于宗教,我是外行,却是你的准本行,建议你可以综合心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昨天得知我的一個朋友 認識他..
谢谢大家的参与讨论,尤其是新朋友“大海”。你的一些好的建议我都记下了。关于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放轻松,实在是一个很tough的问题。我觉得我正处于自己人生的转折期。从前很多固有的、偏执的想法,在不断的受到冲击、摧毁,而另一个更强大、成熟的心魄还没有来得及建构出来。于是便时常会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和无所适从。
但我相信,这些挣扎都值得。总有收获的那一天。另外,带着理想投奔异乡,其实是一件冷暖自知的事情。个中凄苦良多,有时颇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无奈。我并没有来得及计划自己的人生,却已经把轨迹抛出去很远。那也就只能且行且珍惜便是。
大概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偏执期吧,也许仅仅与个人性格和成长环境有关?我不知道,但我的确存在一个很长阶段的偏执期,对于这个世界,我有着自认为正确且正义的认识,并且对自己有这种认识上的境界和对事物的分析把握能力而感到自豪。
但这几年不断有与我的认识相左的事情冲击我的思想,以至于从前的认识最终完全坍塌,就像苏联解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支持一个人长远发展的内在源泉,而我的过去就这样变成了一文不值得。新的世界观必须得重新构建,但这个过程显得如此的无奈。当你发现过去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时候,你就会对前方的道路感到无所适从。
但这个过程必须得经历,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是成长。对于这种转变,我有明确的目标,我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付出比从前更大的努力,但我别无选择。也许我小时候早熟了?也许我实际上晚熟?
so, we are on the same page, that's good:)
又是深夜凌晨,在此驻足。且留脚印一行。
尤忆早先去清理学者房间的那文。这个主题,在你笔下,总是那样深广。
化之,我有时候觉得,人生底事,能让人真正思考的,还是生、老、病、死。富贵荣华呢?反而是一句“过眼云烟”就可以概括了。
不要凌晨,要早睡。切切。
竟然現在才看到這條評論。謝謝姐姐!我現在已經養成早睡的好習慣啦~~ hoho
覺得生老病死沒什麼值得思考的。那是意義消失之處。或者你就是要說這一點是能讓人真正思考的?太禪太大師了。。。
倒也不一定是榮華富貴,不過生活的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為日常的點滴所煩惱。不過我不認為這裡面有什麽不對——除去那些不必要的不理性的庸人自擾——我覺得能讓人真正思考的,倒是恰恰凡常的生活本身,是生活中的人和事,是context中具體的人和事。(是context賦予我們所有的意義。)不講榮華富貴,生活也要好好建設;因為,有愛和身邊的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