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我认为的编辑的故事中最经典的台词

你说咱长这么大容易吗?说别人我不敢说,反正我是真不容易。

你说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 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压扁了。都躲过去了吧,什么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 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 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

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势利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好了遭人嫉妒, 差了让人瞧不起;忠厚的人家说你傻,精明的人家说你尖;冷淡了大伙儿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走在前头挨闷棍,走在后头全没份;这也叫活着,纯粹是练 tm一辈子轻功。

Thursday, May 24, 2007

青春年少早不再 我们很精彩

下周,我要每天清晨起来吃好吃的营养丰盛的早餐

上午在图书馆冯平山看只有中国字儿的书

下午去油麻地kubrick看全是画儿的书

晚上在旺角吃过桥米线,去各种反动书店站着看全是历史和控诉的书,不妨充斥戾气

顺便在街上买亮晶晶的指甲油、亮晶晶的唇膏,亮晶晶的耳环,暧昧的香水和灰土土的裙子

我还要去各种离岛巡视一番
去清水湾
去沙田

下周,我和世界没有时差

然后,回北京
每天早上起床做好全家的早餐 必须有火腿、煎蛋、黄油和方包
然后到楼下醒客最黑暗的角落猫着,听隔壁的高谈阔论,见见刘老板
饭后,在未名湖或者荷塘遛弯儿,回来路上拐角处买个西瓜或者大红果的冰棍儿
晚上打开收音机听调频97.4兆赫

高兴的时候,去福海去昆明湖去碧云寺去鹫峰
不高兴的时候,去五道口去玉渊潭去动物园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

我最擅长的,其实是自虐

Tuesday, May 22, 2007

光指名,不道姓

我第一次认识格格,在2001年,她给我打电话,然后我们约在北太平庄附近,格格住在南城的洋桥附近,她 请我吃了顿饭。回家的时候,我觉得人家跑这么老远请我吃饭,打车回家,成本太高,所以我把她出租车费付了。过来好多年,有次我在上海跟格格聊天,她说,那 天我请你吃饭,兜里都没钱了,你要是不把车费付了,我都回不了家。这件事能看出格格为人爽快,不计较的性格。其实,从我认识她那天起,我就觉得她像个男 孩,尤其是,这几年格格把头发剃得比我的头发还短,真有点雌雄难辨。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个格格,有着跟她年龄不符的人生经历,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应该上大学,但是她大学没毕业就逃出来了,因为一个黑道大哥爱上了 格格,格格是个性子急、脾气暴的女孩,她不能容忍大哥对她的限制,所以,她要离开大哥,但是,大哥不许,所以格格必须亡命天涯,不管她走到 哪里,她和家人都处在危险中。当格格给我讲起她这段经历时,我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一些电影的片段。当我跟格格吃饭聊天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看上去安静平 和、还没长大的小姑娘,已经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可能随时会有一个人冲进来对她说:“我终于找到你了!”

有一天,格格对我说:“我要离开北京了,我爱上了一个音乐家。”于是,格格离开了北京,跟随这个音乐家天南地北,我当时的直觉是,格格跟这个音乐家 长不了。果然没多长时间,格格给我打电话,说回到北京了,但是她又要离开北京,去广州,于是我们约见肯德基话别。再次见到格格,发觉她长大了不少,头发也 比以前长了。我跟格格说:“你的爱情为什么总是那么不靠谱?”在我看来,格格的爱情总是惊天地泣鬼神,她是那种典型为了爱情可以飞蛾扑火的人,但我心里还 是希望她能经历一次靠谱的爱情。


---------以上摘自表哥的博客。猛一看我还以为写我呢。

要是哪天也有人写写我该多好啊。

算了,还是酸葡萄一下吧:文人间的互捧,往往当不得真的。希望以后有个把科学家抽空写写我的躁狂青春,抑郁人生,厚厚。

Sunday, May 20, 2007

我的猥琐你永远不懂

在海边

我和周书到海边玩儿,浅水湾。来了个杀人狂魔,要捅死我俩。这时,杀人狂魔的宿敌——故事的主人公蓝鲸出现了。蓝鲸说杀人魔最怕他,让我们快爬到他身上。可是我们没法在水里喘气儿呀?蓝鲸说不要紧,他有神奇小药片儿,吞下去,就能像鱼一样。于是我们吃了药,躲在蓝鲸的人中上——因为蓝鲸实在在太大了,鼻子和嘴之间放我和周书,实在绰绰有余。(蓝鲸面部什么构造?)

杀人魔在水里斗不过蓝鲸,气跑了,约了改日决斗,说到时候再收拾我和周书。

蓝鲸游走了,北溟有鲸。鲸鱼不是与鱼。我有点儿爱上蓝鲸了。

在楼里

一个陌生的居民楼,好像是我家。我和周书心神不宁,惴惴不安,生怕杀人魔突然袭击。中间有个小插曲,我爸妈住在里屋。周书他爸带上海旅行团来,一帮人,吃了我给爹妈做的好吃的,我委屈坏了。

杀人魔还是来了。把我和周书关在一个小黑屋,磨刀霍霍去了。我们决定逃跑。我打前站,从巨高的阳台上一层一层往下蹦。居然平安落地。当时也没看见周书。我丧心病狂地大难临头自个儿飞了。

跑到约好的游泳池,也就是决斗地点,发现杀人魔一早把游泳池水放掉了,干崩儿了。晴霹!


在英东游泳馆

天无绝人之路,也无绝鲸之路。我灵机一动,决定把蓝鲸引到附近的英东游泳馆里。这个游泳馆构造奇特,室内充满了水,观众们进到水里,看运动员进行各种球类比赛。今天是水中羽毛球赛。我吃了蓝鲸给我的小药片片儿,进了场。神奇地,周书也脱险赶来。

药力消耗殆尽之前,蓝鲸能不能找到我们呢?

这时,杀人魔也赶到。我才发现他原来就是流氓同学(我和chazz给一个人起的名字)。流氓同学得意地坐在我们身边,kansan(KU的一份学生报纸)的记者还采访我关于流氓同学的风流八卦。

羽毛球赛开始,蓝鲸,你到底来不来呢?

你是我的英雄。

每个女生的心里都需要一个拯救她的盖世英雄。或驾彩云而来,或驾奔驰而来,或挂着强力丝从纽约高楼上荡下来。

我的蓝鲸,从蔚蓝大海深处,款款游来。

是的,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Saturday, May 19, 2007

传统为什么这样红

转一篇儿最近因写《丧家狗》被围攻的李零的红文,上次转他的文章还是两年前的《大学不是养鸡场》呢。

他写的观点有些我很同意,有些我不能苟同,更多我都没看过,不懂。但是,我觉得他很会写呀,这么老多东西,他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嘁哩喀喳全都写到了,难得有一种腐儒没有的率真,写得让人看得下去,个别地方让人捧腹(写香港那段儿——两句话:不是太土,就是太洋,哈哈)这是本事,也是心理素质呀。

其实,他想说的主要意思我明白,可问题是,不破不立的另一面是不立不破。想找回“传统”的人中,除了那些把传统当信仰的腐儒,那些把传统当money maker的,那些起哄的看热闹的以外,还有好多人是真的觉得灵魂缺失呀。新的不来,旧的不去。然而新的是什么?这又将有一些很危险的推论。说危险,也许不恰当,说“让人不高兴”的吧。我就不把话说明白了。

李零:传统为什么这样红


  ——20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传统为什么这样红。

  这是我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大家身边非常热闹的问题。
  前一阵儿有件事,大家都知道,就是“红心鸭蛋”事件。鸭蛋为什么这样红?事情比较简单,质监局一查就查出来了,鸭蛋里面放了苏丹红。但我们要谈的事可不一样,后边的背景很复杂。
  台湾有家报纸,登过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它是学我们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雷振邦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这是个敏感问题。不了解前因后果,不能理解它。比如,于丹为什么这样红?知识分子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红?不管是高兴的红,生气的红,嫉妒的红——电视广告词:酸不溜丢的山里红。
  现在,《论语》走进千家万户,民工发,监狱学,领导高兴,群众欢喜,知识分子不能太孤立,自绝于领导和群众。
  有人说,孔子死了,2500年才出了个于丹,太可爱,太可爱;就她把孔子讲透了,讲活了,了不起,了不起。这是捧。
  有人说,此人活像一说书的,讲的全是心灵鸡汤,心得是她的心得,跟《论语》有什么关系?夫子之道,全让她糟蹋了,我们得保卫孔子,保卫他的道。这是骂。
  还有人,深得中庸之道,说人民群众读《论语》,传统文化被发扬,毕竟是好事,我支持你,但《论语》也分雅《论语》和俗《论语》,人民群众归你管,知识分子的地盘你休想进。我们知识分子讲《论语》,那是另一番天地,我才不带你玩儿。
  这三种反应,和我无关。
  不错,我是知识分子,但最不乐意戴这顶帽子。儒这个林大了,什么鸟没有。
  填表,我是群众(群众是集合概念,其实应叫群众分子,和知识分子一样)。群众有什么了不起?人多势众,未必真理在握。我还是群众一分子呢。一分子就是一分子,他们代表不了我,我也代表不了他们。
  一本书,一人读,想不到闹出这么大动静。我读《论语》,就是我读《论语》,自己写点读书笔记,讲点个人想法,谁也不代表,犯不着绑上一堆人说事。
  现在,举国若狂,复古一边倒,不正常。我的声音太小,但我要大声说给你们听,请大家认真想一想,传统为什么这样红。
  
  (二)什么是传统?

  “传统”这个词儿,现在地位很高,高得吓人,除了过去的“革命”,啥都比不了,谁敢说个不字?
  大家记住了,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神话,将来肯定是笑话。
  传统是什么?不就是过去,好的坏的,一锅乱炖,跟现在没什么两样,用不着拔高,用不着贬低。《兰亭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儿子看我,和我看我爸爸,道理差不多。祖宗留下的东西,什么没有?你别以为,大浪淘沙,剩下的全是金子。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才叫“孝”。杨伯峻说,“道”是正面的东西,爸爸的合理部分。但父母留下来的东西,合理的,三年不许改,三年以后就可以改了吗?难道我们要改的,不是爸爸不合理的部分,反而是他的合理部分吗?
  我的看法,祖宗留下的宝贝,最大一件宝贝,是中国人。古今中外,一切遗产,都是为我所用。人吃饭,人是主体。不管什么饭,总是被人吃。饭不能分体用。 “中餐为体,西餐为用”,那不是笑话?但我们自己,也有毛病,甚至是浑身的毛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好坏都不能拒绝。 比如我爸爸的礼物是震颤,我妈妈的礼物是过敏。遗传病,年轻没事,年纪大了才暴露。可见就是体,也是好坏参半。
  传统,谁都有。比如美国,立国不过200年,家家藏枪,就是传统,所以老有校园枪击案。当然了,溜门撬锁的也要小心,私闯民宅,人家会开枪。
  孩子是自己的好,但别人的孩子未必比你差。你排斥人家,人家不排斥你,吃亏的是自己。西方人,开口闭口,言必称国际,你的我的,都是他的。国际二字,背后有霸道,但他们四海为家,气魄比我们大。
  
  (三)西化有什么可怕。

  全盘西化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大家最爱争。我讲全盘西化,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断。不管好不好,爱不爱,这是大局已定的事情。你只要睁眼看一看,周围的一切,几乎全是西方文化,哪怕是国产自己造。
  我们中国人,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历史上,我们特别能化人。古书上讲的“柔远能迩”、“远人来服”、“归义”、“归化”,都是讲这类事。就连最不济 的宋以来,汉族两次被异族统治,我们还是把他们给化了。还有,抗战时,我们讲四大发明,国人称为文化馈赠,很自豪。但结果怎么样?人家学了,却拿船坚炮利 来还礼,我们又学他们。
  可见,老师和学生是换着当。
  中国人的心态很简单,我化别人,我爱听;别人化我,绝不行。近代中国,明明已经被人化了,有人还在幻想,说蒙元怎么样,满清怎么样,那么大的块头儿, 不也叫咱们汉族给化了?多少年后,还会大翻盘。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文怀沙说,王鲁湘,你的唐装是满服,我穿和服,才是唐装,日本把中国灭了,没关系, 结果是,中国多了个日本族,第57个少数民族(这话,不仅中国人听了生气,日本人听了也生气)。
  现在的日本,现在的美国,你给我化化看,别做梦了。想不到这种明摆着的事,照样有人犯糊涂。
  谁化谁,表面是争谁的文化更优越,其实是争支配权。我占有这个势,怎么化都行,什么你的我的,全都是我的。没有,才分彼此,才争高下。想不通的事,换位思考,道理很简单。
  中国近代史是部挨打的历史。中国人挨打,中国文化也挨打,打得失魂落魄。一是揍出一个国学来,我叫“国将不国之学”。二是剩下一堆国粹,其实是全盘西 化还来不及化,或化而不动,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好像熬药,药被人喝了,留在砂锅里的,全是药渣。原汁原味,本来是药,没有药,只好拿药渣说事。所谓国粹, 其实很多是国渣。前一阵儿,各地申遗,什么都申,很多就是这类东西。其实不少是这两年刚造出来的东西。
  还有一样,令人自豪,则是我们的国宝。这是真正的宝贝,西化化不动的东西,只能毁而不能造。造出来的都不是国宝。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辉煌,当然很自豪。古迹、古物和古书,尽管使劲糟蹋,留下的东西还是不少。物质文化遗产,实实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虚虚假假。
  古董,很多本来也是普通玩意儿,日用的东西,家家都有。毁的毁,弃的弃,最后剩下来,全是宝贝。保古和西化,如影随形。西化的破坏,反而抬高了古董的身价。
  文物,摆进博物馆的展柜,都是稀罕玩意儿,无所谓精华糟粕。糟粕精华,只有进入现代生活的东西,还在使用的东西,才有这类问题。我们把古董摆进展柜,但不必把自个儿也摆进去。
  
  (四)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

  前一阵儿,国学网选国学大师。尹小林问我,哪些人算国学大师。我跟他说,举国若狂谈国学,大师不大师,暂且搁一边儿,咱们先得问一下,什么叫国学?
  国学是个混乱概念。
  什么叫国学?研究中国的学问就叫国学吗?不是。第一,没有西学,无所谓国学,国学是对西学而言,郑玄不是国学家,戴震也不是。第二,人家外国有汉学, 同样研究中国。比如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很牛。汉学不能叫国学。他们从周边国家讲中国边疆,从中国边疆讲中国内陆,比世界眼光谁大,比精通语言谁多, 我们的大师(如陈寅恪),毫无优势可言。当时,五大发现,全和外国人有染,真让国人气短。陈寅恪、傅斯年,他们到外国干什么?就是出去偷艺。他们心里,全 都憋着口气:人家看不起,暂时不说话,三十年后,再与他们争胜。
  我的看法,国学虽刻意区别于西学,但实质上是“国将不国之学”。它跟西学争胜,越争气越短。新学,就连国学家也学,即使最最保守者也学——明着不学偷 着学。大家要找原汁原味,几乎没有,其实都是不中不西之学,不新不旧之学。所谓大师也很简单,全是推倒重来,白手起家,创建各门新学术的人。
  现在,一般人的印象,读古书就是国学。比如章太炎、黄侃,杨树达、余嘉锡,还有钱穆,这样的人才算国学大师。如果这才叫国学大师,很多人都不能算,国学的阵容很可怜。
  我的意见,近代学术,有些太新,不算国学,最好归入西学;有些太旧,也不算,最好归入清代学术。比如考古学(archaeology),就是地地道道 的外国学问,绝不是宋人讲的考古学;还有历史比较语言学(philology),也是地地道道的外国学问,绝不是清代的小学和考据学。李济、夏鼐,不算国 学家;李方桂、赵元任,也不算国学家。
  大家说的国学,很多都是不新不旧之学,什么算,什么不算?标准很难定。如所谓罗(振玉)、王(国维)之学,材料是五大发现,全是新材料,他们和法国、 日本的学者有不少交流,眼界也很新,这种学问,大家叫国学。但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算不算,好像不算(地理系,现在归理科)。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算不算,让哲 学系一讲,当然算,特别是近代尊孔的名人,更是绝对没跑,肯定都是国学大师,就连释道二藏也算是国学。
  大家都知道,史语所的“史”,是用考古学改造传统的经史之学;“语”是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改造传统的小学和考据学。这样的学问,都是不新不旧。还有清华国学研究院,所谓国学也是不新不旧,有些还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学。
  现在,最奇怪的是,连季羡林都成了国学大师。人家自己都说不是,好事之徒,还要把这顶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这也反映了国学概念的混乱。
  
  (五)国粹多是国渣。

  国粹是个可笑的概念。
  中国古代,两河文明,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要发达一点。从前的中国,头在北方,屁股在南方。近代,情况反过来,“鬼子”从海上来,现代化从东南往西北推,屁股变成头。最先进的跟最落后的凑一块儿,反而成了欢喜冤家。西化越凶,才越讲国粹。
  古人说,楚地多巫风,江南多淫祀。明清时期的闽越还是如此,拜拜的风气最浓。我们的同胞,漂洋过海,把这些文化带到香港,带到台湾,带到海外的唐人 街,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最中国。他们成了中国的窗口。唐人街,舞狮子,舞狮子是汉代传入的外来艺术。港台好武侠,武侠是人文幻想加义和团,专打外国人。好 多人说,礼失求诸野,求出来的礼,很多都是这类东西。
  中国的国粹是什么?很可怜。全是西化剩下来的东西,有些城里化了,乡下没化,沿海化了,内地没化。中医中药,国剧(京剧)国术(武术),还有中国菜,数来数去没几样。
  我们,身上穿的,屋里用的,衣食住行,一切拿眼睛能瞅见的,几乎全是洋的。我们的词汇,留下了一堆“洋”:点灯用洋油,烧饭用洋火(或洋曲灯),穿衣用洋布,就连梳头洗脸,也是洋瓷脸盆洋胰子。
  衣,中国传统,特重发式和衣冠,披发束发,左衽右衽,所以别蛮夷。满人入关,为争这口气,死了很多人。衣服的进化,全世界差不多。早期,裁剪技术不 高,全是拿片布,往身上一裹;第二步,才宽袍大袖。紧身衣,类似运动装的衣服,往往和军事、体育有关,特别是骑马,我们叫胡服。所谓深衣、汉衣冠,早就没 了。真国粹,有,农民穿的土布衫、免裆裤,大家不爱穿。
  食,我们以为特国粹。其实,打新石器时代就粹不起来。烹调方法不说,材料是五花八门。五谷之中,只有小米、糜子是北方原产,水稻是南方原产。历史上, 多少动植物,都是引进。比如各种瓜,除了香瓜,多半都是外来。现在的东半球,据说1/4的食物,全是来自西半球。比如辣椒从哪来?烟草从哪儿来?西红柿从 哪儿来?红薯从哪儿来?都是来自美洲。没有辣椒,还有什么川菜?
  住,古城,秦始皇铭功刻石,自诩堕坏六国城郭,我们比他还厉害,拆;城里的胡同四合院,拆;这些年,农村的老房子,也都扒了。我回老家,就连北方的土炕(从新石器时代就使用)也都扒了,年轻人要睡席梦思。
  行,也是汽车、轮船、飞机的天下。就连自行车,也是外来,我们老家叫洋车子。
  祖宗留下的,还有什么?我是说,生活层面的东西。抓耳挠腮,大家想到了语言。中国文学,总得用中国话写中国人,汪增祺如是说。但就连这事,也要打折 扣。研究外来语的都知道,我们的汉语,很不国粹,哲学术语、科学术语、军阶官衔、制度名称,几乎全是外来语(很多都是日本传来的假汉语),甚至语法也大受 影响。
  唉,就连最最国粹的汉字,也被简化了。港台的同胞想不开。
  
  (六)国宝要保不要造。

  中国历史太悠久,地上地下宝贝多。古人说,地不爱宝,稍一动土,就有发现。
  古迹古物,和我们的万里河山分不开。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文化生态,是我们肩上的重任。
  我们的地面遗迹,长城、大运河,很宏伟。长城断断续续,运河断断续续,保护起来最费劲。后者的现状非常惨,我亲眼目睹,不是排污渠道,就是垃圾坑。利用南水北调,古的变新的,不像话;不利用南水北调,又没有钱。
  中国的考古发掘,年年大丰收,但盗掘也十分猖獗。
  传世品和出土品,书画、陶瓷、青铜器,博物馆的收藏很丰富。近两年,全国都在盖新馆。但很多文物流入私人手中,流入海外市场。
  地面遗迹,《封禅书》、《郊祀志》、《水经注》等书所载,如甘泉宫、后土祠、八主祠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古代遗迹。岳镇渎海的庙,也有存留。古建,山西最多,主要是元大德癸卯年地震后的劫后余存。
  这些都是真古物、真古迹,一定要保。
  假古迹,也不少,用《红楼梦》上的话说,很多都是“从敬爱上穿凿出来的”东西。比如陕西的黄帝陵,湖南的炎帝陵和舜庙,河南的二帝陵和太昊陵,山东的 少昊陵,绍兴的大禹陵,江苏的泰伯祠,还有各地的关庙,等等。这些古迹,历代翻修,本身也是古迹。但各地公祭,烧香磕头,十分滑稽。不仅如此,为了寻根问 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各地还拆了不少真古迹,造了不少假古迹,十分荒诞的假古迹。保护真的没钱,造假倒有钱。
  现在的中国,文物古迹大破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不能怪五四,不能赖文革。中国的地方官、旅游部门、施工单位,考古文博单位,都有责任。
  中国的干部队伍,底色是农民。文物古迹被破坏,主要是管不住农民和地方官。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博物馆交农民办,会办成什么样。肯定不是女尸,就是长着五条腿的驴。
  中国传统再伟大,也不能靠毁真造假来发扬。推而广之,就是古代思想,也是同样的问题。真孔子,没人爱。大家更爱假孔子。
  
  (七)五四运动,光芒万丈。

  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打倒的只是店,不是孔子。孔子安然,孔子无恙。当时的非圣疑古,表面上是传统中断,其实是传统重建。它对中国新学术,有不可估 量的贡献。不仅西方科学的引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军事学,是全面占领。人文学术,也革旧鼎新。从旧经史之学到新史学,从旧子学到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 从旧集部之学到新文学,革新是全面的。
  中国的新学术,不光是靠点滴积累,一砖一瓦往起垒,更重要的,是文化立场的突破。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前辈,感谢鲁迅,也感谢胡适。五四的遗产是多方面。明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很多问题,要全面总结。
  五四有两个遗产,和胡适有关。
  第一,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运动。这个运动,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标志。它和胡适的影响直接有关。胡适和顾颉刚,都很重视崔东壁,美国的 Arthur W. Hummel也很重视。顾颉刚对崔东壁很佩服,但明确指出,他和崔氏不一样。崔东壁尊孔卫道,他不是。正因为不是,所以顾先生才敢怀疑圣人,怀疑孔子时代 的圣人(尧、舜、禹)。这是了不起的突破。虽然,在方法上,顾先生沿袭了崔氏的方法,没有反省这类方法的不足,在古书体例的研究上没有突破。其实,宋以来 的辨伪学,辨伪考实乃禁书之策,考据是为了保卫孔子的道,并不是纯粹的方法,里面也有意识形态。《古史辨》留下的问题,今天也还是问题。傅斯年、蒙文通、 徐旭生,他们的族团说,都破顾说,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断,即使今天,也还在争(如关于断代工程的争论),可见影响多么大。
  第二,是中国哲学史的建立。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舍上古圣人不谈,直接讲诸子,直接讲老、孔,当时人以为学问不足,但他的路是对的。这书是真正 的开山之作。胡适之后,冯友兰是大家,书比他多也比他厚。胡不讲六家,冯讲;胡否认王官,冯加限制而肯定;胡以老在孔前,冯以老在孔后。这些分歧,现在也 还是争论的话题。一般认为,这门学问,冯氏才是真泰斗。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胡适的考证诚多可商,但文化立场,占位却比冯氏高。第一,他强调,中国哲 学史,不能用西方哲学史的概念和框架来剪裁,冯氏反之;第二,他是把孔子从圣人的位子上请下来,和诸子平起平坐,冯氏却是尊孔派。胡适指出,冯氏争孔、老 先后是信仰问题,看得很准。即使今天,胡适的看法也是解毒剂。
  五四代表的新文化,后来分为两叉。1949年后,更被海峡隔绝,判若两个世界。
  1998年,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编过《新史学之路》。什么是新史学?不光梁启超,不光傅斯年,派别很多。他们说的新史学,只是新史学的一支(现在去蒋, 还讲什么傅斯年)。史语所的最大成就是考古发掘。这个队伍,海峡两岸各一半,不能只算一边。我呆过的社科院考古所和历史所,很多老人都是参加安阳发掘和西 北考察的旧人。我的老师张政烺就是史语所的人。罗王之学的传人,绝大多数也在大陆。史语所的研究,强调的是动手动脚,找各种实证材料,这种材料,新东西全 在大陆,研究是由大陆的学者在继续。过去的研究根本没法比。超越这类研究,打散了研究,提高了研究,还有不少东西,比如社会史的研究,也和共产党关系更 大,即使走过曲折的路,也还是有很多贡献。
  新史学的各派,成败是非,可以慢慢讨论,来源是什么,很清楚,根本没法按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分疆划界。它们的共同来源,都是五四。
  厚诬五四,是数典忘祖。
  近年,余英时说,郭沫若抄钱穆,引起轩然大波。钱穆和郭沫若,分属不同的营垒,分属海峡两岸各一边。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为人怎么样,可以另外评价。政治 观点不同,当然不一样。但他们俩,学术成就怎么样?自有公论。钱穆,学问太旧,格局太小,根本无法和郭沫若比。中央研究院选第一届院士,他们对郭沫若的政 治立场很不满,但学问没商量,还是承认,照样提名。傅斯年说了,只要不是汉奸。
  其实,学术就是学术,即使罗振玉的书,我们也要读。他有学问,还是有学问。
  这才是公允的看法。
  
  (八)文化断裂和复古风。

  现在的中国,复古成风,动言断裂。断裂和复古是自古有之。艺术尤其明显。我有一本书,叫《铄古铸今》,就是讲这个问题。
  张光直先生有个说法,西方文明是断裂的文明,中国文明是连续的文明。最近,法国的沙义德(John Scheid)教授来北大讲罗马的皇帝崇拜,他说,他不同意这一说法,欧洲历史也有连续性。
  西洋史,断裂多,不然不会有他们的阶段说、形态说。但罗马推崇亚历山大,很多方面继承希腊;蛮族入侵,灭罗马,只是西罗马亡了,东罗马还在。东罗马一直有希腊之风。亚历山大灭波斯,也接受波斯文化,不光女人和地盘。
  历史,都有断裂,也有连续,就像《三国演义》上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就算连续性强,也还是有很多断裂。他们有断裂,更不用说,否则还有什么文艺复兴。
  现在,时兴讲文化断裂,好像只是中国大陆断了,香港、台湾没有,日本没有,欧美更没有。断裂的罪魁祸首,据说是五四运动。这是危言耸听。
  断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根本原因是现代化。这不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哪个时段偶然发生的问题,而是几百年来,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比如,欧洲的 文艺复兴,是断中世纪的传统,接希腊、罗马的传统;日本的脱亚入欧,也是断中国传统,接欧洲传统。谁都是爸爸不亲爷爷亲,反认他乡是故乡。这是风水轮流转 和历史时装化的普遍规律。
  还有,古典教育衰落,也很普遍。欧洲,是20世纪衰落,二次大战后,彻底衰落。拉丁文唱诗,如法国的天主教堂,1960年代后,也彻底不行了。
  传统为现代化腾地方,哪儿都如此。就连事后诸葛亮的保古,也是由现代化来买单,由现代化来挽救——尽管摧毁它们的也正是现代化。
  我说过,保古的前提是舒缓现代化的压力。这个压力不减,全是空话。欧美日本比我们做的好,主要原因是,他们先下手为强,没有这么大的压力,败家和疯狂致富的冲动没我们强。
  中国的败家,是和现代化拴在一起,是和现代化引起的各种政治冲突和社会灾难拴在一起,参与其中的所有政治派别都有份,就连满清王朝也有份。比如五大发 现,为什么都在世纪之交,就是中国败家败出来的。西域汉简、敦煌文书,被“丝绸之路上的洋鬼子”搞到外国去了,那是清朝的事。内阁大库档案造了还魂纸,那 是民国的事。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事。
  大家把气撒在五四身上,五四和鲁迅成了众矢之的。众怨所集,才有目前的各种发烧发狂。背后的台词我不说,谁都知道。
  
  (九)说经典阅读。

  说起读古书,我们会想起鲁迅。
  今人厚诬鲁迅,主要因为他是左翼,是延安树起的文化革命旗手,1949年后,在思想文化界一直处于独尊的地位。但我国知识分子,真奇怪,居然和美国的 大老粗一般见识,以为只要沾个右字就好。毛泽东不是说,鲁迅活着,不是右派,就是在监狱里。他要活着,算什么派?有人说,匕首乱飞、皮带乱飞,都是鲁祸引 起,恨不得掘墓鞭尸,这话公允吗?
  关于读古书,鲁迅说过逆耳的话,那是忠言。有人说,他自己读了很多古书,却反对读古书;不让别人读,自个儿躲起来悄悄读。我读过鲁迅的书,他的想法没这么简单。
  第一,他说,要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主要是为了树立新学的地位。他并没有说,绝对不许读古书,而只是说,新书和旧书,还是以新书为主,旧书 最好搁一边儿,当务之急,还是读新书。今天的中国,也是这个格局,我看不能反过来。就像中医,保护中医我同意,但用中医代替西医或领导西医,我看没人会同 意。
  第二,他说,读经不能救国,这也是对的,今天我也这么看。
  第三,他说,与其读经,不如读史,与其读正史,不如读野史,看看中国的历史有多么烂,我看也很有深义。世界历史学的趋势,日益重视生活史。野史正是生活史。其实,子学的地位比从前高,也是顺理成章。
  第四,他说,要治国学,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治,而是像王国维那样治。很多古书的研究变成专家之学,也是势所必然。它不再走进千家万户,我看没什么不好(西方早就如此)。
  古书是一种文化结构。五四以来,这个结构被颠覆,非常合理,非常正常。
  六经是孔子时代的经典。汉以来,儒生是以孔子的经典为经典,五种不同的东西凑一块儿,没什么道理。现在,经典的概念早已变化,文史哲各系,分别去读,没什么不好。
  汉代有五经,唐代有九经,宋代有四书五经。《论语》本来不是经。汉代,《论语》是四大传记之一,所谓传记,多是儒家的子书。四书五经,《论语》也是四 书之一,不算经。只有十三经,才把《论语》列为经,这是后起的概念。我们拿《论语》、《孟子》当子书,和《老子》、《墨子》搁一块儿,是恢复诸子的本来面 貌。
  宋代树道统,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一脉单传。这个道统是虚构。五四以后,《论语》降为子书,道统被打散。孔、孟重归诸子,跟《荀子》等书搁一块儿,这也是儒家的本来面目。没有这种调整,只有经学史,没有中国哲学史,更没有中国思想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绝不是一个儒字所能概括。中国典籍,经史子集,也绝不是一个经字所能概括。
  现在,很多自己都读不懂经书的大人,却疯狂鼓吹读经,甚至鼓吹少儿读经,我是不以为然的。少儿读经,不是读《诗》、《书》一类经。《诗》、《书》,连教授也啃不动。他们所谓经,是《三字经》这样的经,其实是蒙学课本,可笑。
  我在北大开经典阅读课,不是读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而是以“鬼子”为榜样,读他们理解的四大经典:读《论语》,读《老子》,读《孙子兵法》,读《周易》经传。我觉得,这样安排更合理。
  第一,这四本书最有思想性,最有代表性。《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孙子兵法》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第二,它们的篇幅比较合适,《论语》大一点,有15000字,其他三本都在5000-6000字左右。别的子书太大。
  总之,古书可以读,但不必是过去的读法。
  
  (十)我们的信心建在哪里。

  我们的信心该建在哪里?是真传统,还是假传统?这个问题,和大国崛起有关。
  我一直说,中国人的心底,埋着个梦,就是重新当大国。不当大国,堵得慌。
  历史上,大国崛起,往往有小国背景。如小邦周克大邑商,亚历山大征波斯,都是小国胜大国。
  亚述,号称世界第一帝国,本来是处于四战之地的小国。因为怕挨打,才穷兵黩武,以血腥杀戮和野蛮征服著称于世。亚述宫殿的画像石,为我们留下了恐怖的印象。历史上的大国,往往都有这种背景。
  中国曾经是大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大帝国。然而世事沧桑,近百年来,我们衰落了。就像历史上的很多大国一样。
  近代,从前的文明古国,全都灾难深重。伊拉克是亚述、巴比伦,伊朗是波斯,全是挨打或准备挨打的对象(看看美国样板戏《亚历山大》和《三百勇士》的暗 示吧)。早期探险家初到这些地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圣经》和古典作家笔下,天堂般的奇迹,怎么会是这等荒凉破败。
  欧洲,所谓大国崛起,原来都是小国。希腊、罗马是小国,即使成为大国,内部也很松散,还保持城市自治。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也一直是小国林立,书不同 文,车不同归,没有政治统一,只有宗教统一。草原帝国,都是部落聚合,也是以宗教为凝聚力,聚得快也散得快,缺少真正的粘合剂。和亲、女王一类东西,也是 小国的特产。
  西方传统,是小国传统,比如民主制,就和小国有关,和他们保持的原始特点有关。希腊、罗马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对外征服和奴隶制之上(柏拉图的《理想 国》,原型是斯巴达的军事共产主义)。对内特别仁慈,对外特别残酷;上层特别优雅,下层特别野蛮。今天的大国,古风犹存。我们面对的还是古老的现实。
  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他们的统一是宗教大一统,不是政治大一统。普世性的宗教,和政治大一统有类似功效。这是思想上的专制主义。
  对比他们,我们该作何感想?
  1980年代,怨天尤人骂祖宗,大家还记得吗?当时骂什么?主要是骂专制主义、骂封闭停滞,骂小农经济、骂吃粮食,不吃肉,心理自卑,达到愤懑的地 步。大家恨传统,简直恨到了根儿上。《河殇》的播出是高潮,就是表达这种悲情。当时,我写过三篇文章(一篇登在《中国文化报》上,一篇登在《东方纪事》 上,一篇登在《知识分子》上),力陈传统并非如此:其弊固多,不如是之甚也,何必众恶归之,集为怨府,把明明属于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反应,全都怪在传统的头 上。但这种声音,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国人几乎一边倒。
  现在的中国,正好相反,从骂祖宗变卖祖宗,急转之下。我们的自信心仿佛一夜之间就提高了,高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举国若狂,一片复古之声。然而,只要耐心倾听,在《狼图腾》中,在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中,我们还是可以听见《河殇》的声音,忽而哀怨忽而亢奋的声音。
  一句话:大国梦想,小国心态,表面自大,骨子里还是自卑。
  现在的人,迷托古改制,常拿欧洲说事。他们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迫于宗教传统的巨大压力,不托古,不能求新。大家乐道的阐释学,不过是这类玩意 儿。说是复兴中国文化,其实是步欧洲后尘。现在,西方史家有反省。大家猛回头,才发现,很多传统都是假传统。假希腊,假罗马,对传统和现代都是破坏。
  中国的复古,是因为意识形态真空,就像俄国,乞灵于传统。
  但我们的传统,精英文化,不语怪力乱神。下层见神就拜,也没有宗教大一统。
  中国的传统很实在。没有教,不必造。现在,很多英雄气短的人,宁愿相信假传统,也不愿相信真传统。就像古之好事者,登临怀古,没有真古迹,也要造一个出来。中国需要这样的造神运动吗?中国的运动还少吗?
  现在的复古,是真复古,还是假复古?孔子教导我们说,他的目标是奔西周,你会照他说的办吗?王莽倒是打这个旗号,你能学得来吗?说复古的,往哪儿复,怎么复?哪朝哪代哪个皇帝?你的复古方案是什么?请给大家说说看。你要迷这帝那帝,曾胡左李,就别讲什么“走向共和”。
  上个世纪初,国人惊呼,神州陆沉,亡国灭种。然而现在怎么样?国未亡,种未灭,中国人还在,中国的万里河山还在,以往的历史,可以平心静气看。
  我的看法是:
  研究传统,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中国的历史遗产,虽遭破坏,还是相当丰富。古书也好,古物也好,古迹也好,还是集中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尚未开发的地下资源,更几乎百分之百在中国大陆。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人。中国人还在,不信邪的精神还在。我们的一切,已经纳入现代化的视野,古今中外已经摆上了同一桌面。
  台湾有点东西,都是大陆带走的,集中在史语所和台北故宫,还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很小。他们,报告发光,图录出尽,就没有资源了。人,台独政治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传统文化。
  香港太小,没有祖国的万里河山,完全脱离中国文化的主流,眼中没有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生活(只能从旅游和电影了解),殖民统治太久,没根。他们的居 民,要么很土(各种怪力乱神的崇拜),要么很洋(官场、课堂说英文,连名字都是英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很淡薄,缺乏自主原创力。
  欧美和日本的汉学家,是另一个天地,他山之石吧。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几个美籍华人就是国际汉学界。
  对中国传统,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天是中国的天,地是中国的地,人是中国的人,根本用不着气短。
  我们的文化资源,世界任何地方都比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面对着有血有肉的中国生活,用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体验,写中国自己的历史,这是最大优势。
  我们为什么要自卑?我们有这么多真东西,干吗还要拿假的壮胆,拆了真的造假的,跟着别人起哄。
  托古改制,自欺欺人的阐释,全是无聊把戏,对中国的形象,有百弊而无一利。不是爱中国,而是害中国。
  传统不必这样红。
  
  2007年4月18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4月19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演讲,5月1日改定。

Thursday, May 17, 2007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Tuesday, May 15, 2007

十里明湖一叶舟

九八百年校庆的时候静园从果园又变回了草坪。晚会那天,满台的张牙舞爪,我只记住了三样:学生代表李竹,是个附中的师姐,似乎穿着绿色的连衣裙;王菲和那英深情对唱相约九八;关牧村的女中音,一首我不知道名字的歌曲。

那首歌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词写得好,第一句过耳不忘:“十里明湖一叶舟”。我以为,这是民国时期燕大的校歌呢。

直到前两天,才偶然发现,这竟是弘一法师的作品。是他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写得。那想必更多的是关乎西湖和灵隐吧。

歌名叫《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
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
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
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
秋花点点头。

如果当成词作来看,也只能算作中规中矩,但如果当歌词来看,确实美不胜收,堪比《送别》。尤其喜欢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一下子,从凉风起天末的旷野收紧到人的心头,个中况味,只与懂得的人懂。

最近很迷恋民国风情。喜欢《天涯歌女》。罗大佑说他从来不批评别的歌曲作者,因为他写了三十年歌,知道有多不容易。一首歌写出来不难,难得是流传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贺绿汀的《天涯歌女》唱了七十五年了,七十五年,很多楼都拆了。

有意思的是,贺跟罗居然同月同日生。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到一起不离分。

(其实,我一直以为是“家山呀北望,垒呀垒战急”。)

患难之交恩爱深,蔡琴版的这句,听得人要掉眼泪的。

PS: 我只能找到李谷一版的《早秋》。不喜欢。喜欢女中音,谁有?

Sunday, May 13, 2007

我的失败和伟大

因为很失败失败,所以很伟大很伟大。我。

这么多年,我容易么我。

格格爱问

这一天风和日丽。一个平静富足的美国小镇,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马术比赛,参赛者很多是小学生。

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骑车来到这里,参观比赛。我们被告知某种恐怖的外星病毒正在通过某种载体攻击这个小镇。但是我什么也看不出来。

一个陌生的中年米国妇女来小镇探亲,送给大家十个小黄帽。她行动鬼鬼祟祟,引起了我的怀疑。

比赛照常举行着。露天体育场四周包围着一幢圆环套圆环的体育馆兼看台。一楼是看台,二楼是澡堂,三楼是卡拉ok夜总会。我开始侦查体育馆。在一楼发现一只形迹可疑的狗,我怀疑它是病毒携带者。果然,该狗躁狂异常,到处乱咬。

忽然,形迹可疑的女人消失了。人们变得脸色狰狞起来,一场灾难即将来临。我想挑选一个合适的小黄帽带上,这样可以保证逃跑骑车时不被晒着。但是小黄帽都太大了,没有我合适的(我的头很小的!)……我的时间不多了,体育馆外传来恐怖的叫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怎么办,怎么办?

只要找好帽子,就能骑车逃跑,回到我可爱的家了——

就在这时,hj的电话来了,我醒了。

请听题——

我梦见的内容,和哪一部经典恐怖片雷同?肯定有,就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请好心人留言告知。Orz

附赠笑话一枚:

hj: 最近看了好多书,才知道苏童原来是个男的!

我:ft,那你知道海岩也是男的么?

hj:这个我知道,但我不知道莫言是男的。

我:ft,那你知道贾平凹是男的么?——嗯,其实他才应该是女的,男的应该叫贾平凸。以后我生小孩儿,儿子叫凸凸,女儿叫凹凹。

hj: 不对呀,应该男的叫凹凹,女的叫凸凸。

我:咱俩说的位置不同,如果按你说的,也应该叫口口和凸凸呀,哪儿有凹凹?!

hj:ft......格格 -____-!!!!你不愧是教主。。。

外一则:

我:我以后发明一个模版,只要数据一出来,results部分自动生成,不用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写。

hj: 嗯,你真应该叫格格,专门写字儿的

我:可惜英文没有格儿,我应该叫行行,或者篇儿篇儿。。。

总结

我叫行行,我儿子叫凸凸,我闺女叫凹凹。还有,我将成为“刘胡兰”小朋友的干妈,hooray!

to balance and show my sincere heart,我会给周书当伴娘。还有谁有伴娘业务,也可以找我,包你的大婚不俗,大荤不素:))

Friday, May 11, 2007

魑魅魍魉怎么就这么多

毫无疑问,我决计将这个blog搞成万国博物馆风格。如果第一次来的人看了半天也搞不清楚我究竟是干什么的,那我就瞑目了。

我两年前上一门broadening叫做the carnival of Gods, 探访了香港的佛堂、道观、算命教室和灵恩派团契,很好玩儿的。去算命教室的时候,我还出于不可告人的动机留下了联络方式。这不,人家月月都给我寄材料,和大家分享:)

PS: 我觉得那个照妖降魔很灵的,適合行走江湖及白道中人參與”;但是居然还教人给菲佣相面,太不厚道了。简直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剥削呀!

PPS: 请不要留言问: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__< 版权所有:李天命

6月及7月講座課程表

掌‧相自由行─30天自由插班上課,詳情可參閱內頁。

講座名稱 節數 收費 講座日期 上課時間
發財睇個「鼻」

(顴鼻專題講座)

4節 全期$300.00 6月13日至7月4日

(逢星期三)

晚上6:15~7:30
註:怎樣叫「顴鼻配」?如何得知「旺夫鼻」?一個專題講座,全實例分析,令你(妳)嘆為觀止,,專為深研鼻相的你而設!
武林秘宗(卷一)

照妖防魔:相法講座

(適合行走江湖及白道中人參與)

4節 全期$600.00

*附送教材光碟一隻*

7月10日至7月31日

(逢星期二)

晚上6:15~7:30
註:雙導師指引,專業中專業,一個相士加一個前總督察全面分析社會上之古靈精怪,綠林魔妖的面相特徵,保證物超所值。
桃花寶典
秘傳版 (全實例講座)
(適合初學或有基礎之人仕報讀)
4節 全期$300.00 7月11日至8月1日

(逢星期三)

晚上6:15~7:30
註:桃花眼、桃花面、桃花色、桃花痣……桃花運等等,一個講座,全程論盡桃花情緣,保證大開眼界,部份資料聞所未聞,面相、痣相、內相……動相,包羅萬有,實例實證實話有幻燈有影像有照片有對比,一一點滴不留。
僱傭相法系列 講座
菲傭「心」面目

加長版

(適合僱傭人仕)

4節 全期$300.00 7月13日至8月3日

(逢星期五)

晚上6:15~7:30
註:全程以影視像教授,超過百位菲、印傭之眼神、五官及動態分析,附以學員攜來之DVD照片,作了解菲傭本質如何。
課程名稱 節數 課程收費 課程日期 上課時間
麻衣相法之

神異賦古文博引

(適合初學或有基礎人仕)

12節 每四節$400.00
*預繳全期9折收費,

記名及自由行全免。*

7月19日(逢星期四) 晚上6:15~7:30
註:全行首創以宋代前古籍麻衣相法神異賦作教材,全文一字不刪而授,理論、實踐、根由、歷史,不偏不倚,真摰傳藝。其講義絕非抄襲坊間書籍作教材,字字心血,句句千金下親自撰寫,超時代的教授,古傳統文化,絕非尋常相學班可比。
麻衣相法之

神異賦氣色新論

(適合初學或有基礎人仕)

12節 每四節$450.00
*預繳全期9折收費,

記名及自由行全免。*

7月19日(逢星期四) 晚上7:40~8:55
註:全行首創以古代相法資料為鑑,現今角度為定,學員實證為準,廿年經驗為真,12課分析廿三句氣色變化,理論、實例、辨證、求真,途中更了解宋朝之前之相人法,明白如何組織、變化,絕對是見識、學識、知識共冶一爐的氣色課程,極盡詳細領悟、處世、投資、工作,必有所需,若有氣色根基之學員,其啟蒙更一日千里,一理通而百理明之相學
超級講座大串燒

升級版(系列二)

(適合初學或有基礎人仕)

6節 全期$500.00

(全程實例辨證課程)

記名及自由行全免。*

7月20日(逢星期五) 晚上7:40~8:55
註:五官攻防術、十二宮秘傳、面紋百科全書、能否知我心、相天下女人、面相百解擂台陣堂堂精彩,易學、易明,招招實用。

Tuesday, May 8, 2007

愤怒

惊闻在我家旁边的空地,清华要起一座比我家楼还高的商务写字楼,这样就意味着我曾经promote过的西山呀,晚霞呀,远处的万寿山呀,近处的博雅塔呀,都要统统被万恶的清华写字楼所遮挡住了!!!!!!!!!!!!!!!!!!!!!!!!!!!!!!!!!!!!!!!!!!

这不得不让我迁怒于清华。如果LQY5号楼是清华的而不是北大的,也许事情就不是这样了!真有一种连夜回北京参加居民抗议活动的冲动。我要当阳光钉子户!

大家有什么办法么?其实你们想,房间朝西,如果没有了美景,就只有西晒和西风了。而且我家房间全朝西。这件事后果真得很严重呀!

伤心欲绝。

消停了么 消停了吧

冯唐的小说很多人喜欢读。我扫了扫《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姑娘》的一些章节和《北京北京》的后半部。

什么感觉呢?从中看到了一点石康,一点纯情王朔,没有看到别人嚷嚷着他所具有的王小波,或者调侃王朔。怎么说的,我不以为冯唐的文字很有趣,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我想那应该是痛快。如果非要用一些类比,冯唐之于王小波,好比任贤齐之于陈升;豪爽有余,鬼马不足;冯唐之于王朔,好比张宇之于黄舒骏,卖力有余,仙气不足。我衡量小说的标准和电影一样任性。电影的rule of thumb是:想不想看第二遍。小说是:会不会一边儿看一边儿拍着大腿说:好!然后相撞墙说:我怎么写不出来?

很久没拍过大腿了,倒是忙不迭地撞墙。最近一次拍大腿应该还是两年前在lilypond旁边看李敖杂文,或者一年前在orange county读《英国病人》的原著。那时候,我还不消停。

嗬嗬,现在消停了。我消停的时候就喜欢任贤齐和张宇。所以,我还是有点儿喜欢冯唐的。

要是他能refine一下他写人物对话时候的苛长模版就好了。聪明是渗透的,不是兜售的。可惜他逞才。

呀,西里呼噜说了一堆,其实我是想说,我的不消停忽然又被勾了起来。这个逻辑是这样:冯唐这类作品的本质是anti-xiaoting, 我的初始状态是xiaoted。现在看了冯唐,因此我又变得disxiaoted.而在我overdisxiaoted以后,我就需要看李敖类杂文,因为这个东西是proxiaotizer。

恩,捋顺了。在旧浪潮混久了,凡事都要这么地讲逻辑,凡事都要联系王小波,否则就被人批无脑且无趣——旧浪潮快成牛博网了,真是越浪越抽抽!

言必及趣味的人,大多无趣。大雁不残地说,我觉得我就很有趣,情才明显高于才情。哈,没准儿我的情才仅次于偶像I的如意郎君呢!但再这样“浪”下去,就只剩一幅颓丧象了,必备偶像I打入冷宫。

立夏了,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八年了。我记得八年前我在蔚秀园一堆太湖石假山里骑车穿梭,遇见ly的妈妈刚看完新闻从家里出来遛弯儿,神情严肃语气悲切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那天晚上,我去了三角地,聚集了很多人,有简陋的灵堂和飘忽的烛光。那是1999年么?1998年范晓萱出了一张专辑里面有一首歌叫做《1999年的最后一天》——像我这样的年纪,太容易改变——我和我初三的同桌合计着在班级新年联欢会上来个深情对唱,但没有如愿。1999年的最后一天,我坐在海淀影剧院第一排看了冯小刚的贺岁剧《没完没了》,然后去北医三院再往东的国安剧院门口等老李,路上刚好看见那个初三同桌,但却决定不和他打招呼。那天晚上和老李去亚运村的金山城吃了火锅,或者没有。自从刘小姐跑去哈尔滨三中和我们当笔友以后,我和老李最常聚会的地方就改成了刘小姐推荐的某寿司自助,我怎么也不能想象老李这样一个带着牙箍叼着烟背着大型书包在早晨跳下出租车出现在海淀图书城对面的麦当劳门口的卷发酷似维纳斯少女,多年以后蜕变成了一头剑桥博士。

记忆交织,神经元打架,眼皮儿站岗,精神溜号儿。

哈哈,写得很绕。达到目的。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确定下来毕业旅行的时间和内容以及伴儿了。受到某些acute鼓励某些事情有了chronic进展。李连杰说“退后一步是向前”的时候,我正穿着背心儿裤衩儿巴巴地瞅电视,赶紧把这句话记了下来。居然应验。

PS:忽然想起来老李博士少年时代很多好玩儿事儿。有一次应该是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施工挖出来一幅完整的骷髅。我们中学以前是屠宰场,屠宰场之前好像是一片墓地。总之,挖出骷髅,大家很兴奋。李博士觉得稀罕,就去捡骨头,想弄回家收藏。她把骨头装在一个有拉链的黄色塑料袋里,结结实实装了一满袋,由于大腿骨超长,塞不进去,所以拉链还留了一个小口,让那根骨头舒舒坦坦地抻在外头。结果可想而知,老李刚进家门,她奶奶就吓得差点儿晕过去,勒令她把袋子扔了。老李讲起来这些,神情中不免有些惋惜。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对生物和人体有极大热情的她,现而今终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这条生物学的,听说是,不归路。

Saturday, May 5, 2007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我的漂泊

有时候想退休以后的事儿。我跑到山里,住下来,看白云飘,绿水绕。山里有庙,庙里有小和尚……

然后大家就都想歪了。

其实我是和小师傅学学佛法嘛。

可是苍茫茫的天涯路,何处是我的归宿呢?

中国的计划不都是以五年为单位的么?怎么到我这儿,成了下一年,下个月。连明天,都赶不上变化。更不消说是人。我是该有个伴儿,还是该有个bar呢?虽然听起来并没有任何分别。

把品质折合成人民币真是个好主意。可是新天地的你就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打不过远在东洋的他。在爱情面前,天时地利怎么能战胜人和呢?可是,人和也打不过天时地利呀。也还是个平局。无解。无论是赢了天下还是赢了她,最终还是什么都不剩了。初夏微凉的夜里,风吹来一种怀旧和乡愁,前心贴着后背,左手握着右手,你是你。就是你,只是你。轻飘飘,孤单单,黑漆漆,意沉沉,一个你。

那么就仰望苍穹吧。人必须有一个偶像。而我又偏偏不要你们指定好的那一位。杰克的豌豆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尽头的东西,可以当作信仰么?

看着周书慢慢地怀旧,娓娓道来,我却无甚可言。也许我总是慢半拍的内种。没有丝毫毕业的情绪。没有丝毫留恋和不舍。虽然我知道,按照惯例,我会在半年以后,开始无可救药地怀念这个让我摔倒了N次又爬起来N次,哭了N次又破涕为笑了N次,扇了我N次耳光又吻了我N次的学校。很多年后,我也要称她是母校?真是不敢想象。为什么一上来就把人家当后妈呢?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只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经过我这些年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喜怒哀乐,不是一张薄薄的白纸。

只有一样想好了,如果真写大学回忆录,名字叫《亲爱的你要点点头》。

风,轻轻地吹。夜,沉沉地醉。

Thursday, May 3, 2007

千秋家国梦

小朋友读到裘千仞劝大家投靠金朝升官发财,遭到江南六怪和陆冠英他爸极其鄙视。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他们要反对?不是说投靠了就可以使百姓免于灾难么?

我本来想不假思索地回答,性命事小,失节是大。后来又想,最近正在看“利与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己脑袋里还是一盆江湖,不能随便回答。至于民族主义的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里头看,有不一样的结论。站在今天来给他解释宋朝那些事儿——我又不是历史老师 -__-!!

所以我这样解释:因为金人如果统治汉人,那么他们会捉他们做苦力,还是会很惨,会死人。但是如果抵抗,虽然会死人,但是如果成功,大家还是能保存实力。

小朋友问:做苦力也可以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呀?(他都会用“东山再起”了,Orz)

我说:可是,苦力的后代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大宋的人了,然后,地球上,大宋这个国家就会永远消失了——这可不行呀。就好比如果现在美国说,让中国成为美国一个州,中国人都做美国人,那肯定不行呀。那样就没有中国了!

他好像有点儿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又问:如果你是郭靖黄蓉他们,你会选哪个?

他:保护中国!

我长长舒了口气——

但他忽然又补充道:“不过我会去跑去加拿大”——小CBC还是不同于郭靖呀。

“为什么?”

“因为加拿大空气新鲜,打开水龙头的水都可以随便喝,很安全”。

我本来想说,那你是想自己跑去呼吸新鲜空气和干净水呢,还是在中国帮助更多人也有干净空气新鲜水呢?你忍心看别人受苦?可是我没有,我只是说,“是呀,是呀”。

当两千年的忠义礼教逐渐失去意义,当个人幸福逐渐成为更大的主题,民族主义的立场,又在哪里呢?我还是挺迷惑的。然则讲到“千秋家国梦”这样的词汇,还是心中热血喷涌。

有些文化层面的东西,是植根在交感神经系统里的,那么深,那么深。

面前这个小男孩儿,他读着繁体字的金庸和英文原版的哈利伯特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在香港天主教家庭长大,相信地狱天堂,练习书法绘画空手道,喜欢北京,想念加国……他的将来,他会不会更confused呢?

------------------------猥琐的分割线----------------------------------

我又一次洞见自己心灵的猥琐。

在cc看见一个打扮得很sexy的女孩儿,心里说:来上学读书,又不是……您有这个必要么?

(这是我们女人的某种心理,你们男生肯定不能理解。)

一会儿看见她起身出去,拄着拐,只有一条腿。

那种震撼和无地自容。

Wednesday, May 2, 2007

该出手时就出手

周书正在写她在香港的影像回忆录,我决定gjm,也写写我的大学回忆录。

她看图说话,那我就只好咬文嚼字咯。

所以先在这里雷声大雨点儿小地预告一下。

-------------反悔的分割线--------------------------------------------------

许下愿就有点儿后悔了。仔细想想,根本无从说起啊。我一旦写下来,以后我的大学就成了写下来的那些内容,被自己不断重复和催眠。可是肯定写下来的是糟粕,不可言说的才是精华。这不是自个儿蒙自个儿玩儿么?

所以,可能会改成三年博客文章大串联诸如此类 >___< 就在炒作的基础上进行在炒作吧 也贴小图和周书遥相呼应一下:)

03年七月


在weilun做饭,唯一一次我们八个人一起做饭吧?他们兴致很高,尤其是周书,我觉得乌烟瘴气,表现的十分indifferent...但重要的是这是给周书过十八岁生日。那天她穿着纯情白色连衣裙,留着飘飘长发,cicy还给即兴演奏了小提琴。直到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定地认为,周书这样的形象非常美,可惜她自己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