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特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我试图用一篇博客的篇幅解释为什么中国心理学不发达。
其实就几句话:
近代以前的原因就不说了,这个和中国为什么不是自然科学的起源地一样的道理。因为我所谈的心理学指的就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其实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大方向是归在社会科学。
最主要原因我觉得是政治气候决定的。统治者强调集体主义的统一和秩序,而心理学的目的是阐释人与人之间为何有巨大差异——这预设了个体差异的合法性,根本上是个人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因此肯定是不能在当年大行其道的。文革中心理学社会学都不怎么办了。文革以后才逐渐恢复的。
另外,心理学的一大分支是临床心理学,研究人格、变态和干预。但是中国文化倾向于把心理问题身体化,头疼医脚,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谈心”能治病,却大特吃补药。一个例子就是,跨文化心理学中认证了一批culturally specific的symptoms, 其中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心理疾病叫shenkui, 看见了吧,肾亏不是功能的问题,是你想太多了——可是日常生活中,认为自己肾亏的人总是要进行食补,多吃腰子什么。
而且,当代人普遍的存在的心理问题,我怀疑是现代性本身的产物,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这个问题相应的在之前并不突出。即使有问题,中国人过去也有自己的一套世俗哲学,对应着民俗心理学中的八卦相面风水等等,中国人是很想得开的,懂得刚柔并济以柔克刚,懂得否极泰来的道理,不象老外一根筋,所以如果有心理问题,就会通过其他渠道排解消化了——四个人围一桌打麻将,group therapy! 还有,你们都说中医伪科学,其实中医望闻问切,不象西医上来就验血验尿x光,其实是一种one to one counsellling呀。
以上说的是为什么中国心理学不发达。以下说为什么需要赶紧发达。
有些人老说:中国人连饭都吃不上,生存权利都无法保证,谈什么心理问题。谁再说这样的话开除你的球籍。先不说吃不上饭,生存权这些问题说这些话的人有没有作过调查,就说这样的逻辑其实也很可笑。这么大一个国家,很多问题,这么多人,不同人致力于解决不同的问题,不是很好么?有一批人至在于此,做一些事情,帮到更多人,不是很好么?照这种逻辑,既然大家吃不上饭,那还搞什么有声有色的娱乐节目,超什么女快什么男?每天晚上九点钟全国熄灯,为国家节省点儿电好不好?劳民伤财罄竹难书的三峡工程也就可以下马了……(off topic >__<)
事实上,有良好的精神世界和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一样,都是人的基本权利的一部份呀。
后面还有好多内容,下回再继续写吧。
13 comments:
不好好写论文,净弄些反党反社会的东东
好像已经是近期第二次提到打麻将了
几天不见,你又忽悠了这么多!
前天你一忽悠,我凌晨3点才睡。太困了,所以没精神跟你聊了。
昨天,被你忽悠得看了两集我爱我家。刚想看书的时候,又开始犯困,10点就睡了。又没见到你。
你的事咋样了?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
估计见不到你,所以在博客上跟你通话吧。
表舅见教的是
我反省去了
而且其实吧,我根本不会打麻将。。。
to liuliuqiu:嘿嘿,现在你已经睡着了 轮到我在剥壳上跟你通话啦!
反省好了的话手机啥时候开通?
PS,我下月要搬家了,还在Sunnyvale,离得不远。下次再来欢迎入住,客房一年四季帮你保留^^~~~
可怜的我这边还没毕业,就得两头跑弄房子的事情,累死了!
说的很有道理啊
问题是一定存在的,但是,话说回来,国情呢?
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确实美国的心理学非常发达,欧洲也一样——但,看一看历史,应该都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吧。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他们这个社会——注意,使整个——经济发展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吧?
我这边家里有农场的同学,基本上家里的收入要高于家在城市的同学——这一点,对比世界银行报告中陈述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前列来看,似乎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肯定是谁都有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心里辅导师(当然,不仅仅谈是治疗)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用什么来养这些心理辅导师?也就是社会资源的问题。必须要承认,国内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辅导”这样一个产业现在只能够在大城市发展的原因。而中国最大的市场是在农村。人吃不饱饭,每天生活在生存的压力下时,肯定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你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再付出一些资源去进行心理辅导?而且,你也说国内的“传统”辅导方法:比如什么打打麻将阿,这样的治疗又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从哪里有能够找到现代心理治疗落脚的地方?
现在的科学有些像生产——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小需求,也就小发展。在我看来,这也就是中国现代心理学所面对的问题
解决方案:30年发展之后吧:)
整理会议记录好累啊,上你这里来瞅瞅:P
想到了现在中国的一些情况,各方面都要改革,改来改去就出现的断层。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什么总要做上上下下的跷跷板而不是天平?给点阳光就着了,给点雪花就灭了。就是不能各行各业都高歌猛进。central gov是个长袖,但不善舞。这一家伙动作出去总得变了形状。胳膊与袖子的关系,实际上就是central和local gov的关系,什么时候见过袖子有过细微精准的小动作,什么时候那花红柳绿的大长袖子不都是要用洋洋洒洒的动作来换取眼球。那胳膊缩在里面真是有苦说不出。
呀,跑了题了。。。我是想说,现在的政策就是按了葫芦起了瓢,两手抓时一手送一手软,捏碎了一个抛弃了一个。
想到学科发展的问题,就是受了这个东西的不少影响。而关键的是,一门学问的发展,就是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成长的过程,需要爱惜培养耐心。尤其是心理学,我们一直在采用西方的范式、概念,而中国人的心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套进这个范式还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而眼下中国的人才流失,资金失调,这些都看起来还是很遥远,(早先的打断自不必说),这个需要连续的积累沉淀的过程在中国总给我一种千疮百孔的感觉。心痛啊。
to gomips, 让我试着反驳你的观点。
你提到需求问题。你把中国心理学得不到发展归结为没有需求,不知道你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你是说中国人民心理都俱健康,还是说他们心理出问题的时候要么去打麻将,要么就直接跳楼了?估计你也不会相信前者。那么,这就好比以前农村一有人生病就去请跳大绳的来施法驱魔,你能说因为有这些“仙道”,就不需要现代医学了吗?同理,难道因为人们惯于通过非科学的渠道去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学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正是因为目前心理学还没有足够的社会基础,我们才需要去发展它。
我们从西方国家学到的就是,这东西确实有用。既然他们已经经历过现代社会给人心理带来的种种阵痛,我们何必要把他们走过的弯路重走一遍,把他们的忽视过的东西重新忽视一遍?也许环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方社会是直到进入物质充裕的后工业时代才开始有人提倡环保,但是中国很多地方连工业化都没完成,是不是我们就应该先现代化完了再收拾环保的烂摊子呢?你肯定不敢说是。
但是你认为中国应30年之后再去发展心理学。其背后最归根结蒂的原因,还是因为你根本不把人的精神状况当回事。至少跟人身体的幸福相比,你认为必然是要先把身体照顾好了,然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人才应该去照顾心灵。所以有钱人是有资格讨论心理问题的,而普通人、穷人没这个资格。可你能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呢?你又有什么资格跟农民朋友们说:你先把自己喂饱了再说吧,没钱还瞎哼哼个啥?
你提到资源问题,这个很重要,可是中国真的没有多余资源去关怀人心吗?关键问题是资源的再分配。中国GDP年年往上窜,中国的有钱人一年比一年多,他们是否有义务关怀一下自己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政府拿税收去搞奥运,去搞面子工程,去纪念诸葛亮出山多少多少年,干吗不拿这些钱做点实事,多关心一下老百姓的身体和心灵?
你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是值得心理从业人员深思的,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构成眼下不去发展心理学的理由。
中国确实没有心理学,但会有的。
另外,这个状况不能全怨患者。过去我也不了解心理疾病。这两年,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出现心理疾病,他们在国内得到的仅仅是药物治疗。结果生把抑郁吃成了抑郁加躁狂。过去大众可能对心理疾病不了解,不认可。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中国国际化大潮,独生子女就业大潮,重压之下心理疾病将被重视
to 周书:
很久没有争论某些东西了,所以还是忍不住继续“兴奋”一下
其实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是大国,虽然各种资源总量很丰富,虽然GDP确实是在年年向上升,但是,所有的资源除以13亿,剩下的,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或者几十分之一。2003年人均GDP是世界的100名之外。
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资源在各方面发展,但是,这确实代表了我们即使发展之后,也没有资源在各方面实施。
先不提运营的资源,在我看来,你提的发展资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有钱人的良心,和政府的投入。有钱人的良心,不去讨论,只要看看每年有钱人的慈善捐款绝对值和相对值就好了。就算王菲发起什么天使基金,起因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是受害者,对吗?也许是我太小人之心了吧。于是这个来源,并不乐观
政府?政府从来不怕一次性投入——比如三峡,比如航母。但是,政府怕的是长期性运营投入。也就是说,有了航母你养不起,造了体育馆你修不起,造了上海的大剧院,有了冰上舞台,你用不起。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政府,首先看看在公共医疗卫生上每年的投入——这还仅仅是对于身体疾病的治疗,我们就可以想象政府对于人的医疗状况的重视程度了
但是,我们又要为政府说话——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人均GDP不足四千美元的情况下去大幅改善在医疗上的投入。所以归根结底,又是一个资源的问题。
我们确实是不能走西方社会的老路,但是有些环节是确实不能够避免的。比如,原始积累——过去十年对于农民工的压榨,就是原始积累。我们确实是可以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提前心理学的发展,但是这个程度不能够提前得太多。而没有市场,心理学也只能够呆在象牙塔中。
还有一句话,就算是当前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或者咨询师,其服务对象,也并不是想你所说的,是广大的农民,而是负担得起昂贵咨询费的富人阶层。而在美国,买单的是已经不堪重负的社会医疗保险。
TO 版主:
确实开了一个好的争论议题。而我对于学心理学的各位没有恶意,只是想说一下,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某一些原因
我理解Gomips说的没有需求是指没有主观上的需求,也即心理问题还没有被大众problematize。客观上有没有需求是另一回事。
抄一段Brodsky,我当时看得甚开心:I've said somewhere else that Russians--at least my generation--never resort to shrinks. In the first place, there are not so many of them. Besides, psychiatry is the state property. One knows that to have a psychiatric record isn't such a great thing. It might backfire at any moment. But in any case, we used to handle our problems ourselves, to keep track of what went on inside our heads without help from the outside. A certain advantage of totalitarianism is that it suggests to an individual a kind of vertical hierarchy of his own, with consciousness at the top...
to Gomips:
“还有一句话,就算是当前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或者咨询师,其服务对象,也并不是想你所说的,是广大的农民,而是负担得起昂贵咨询费的富人阶层。”
这个我同意。我只是以农民作例子来说明,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足一样重要。如果是中产或富人阶层,我相信对心理关怀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很多年前英达还拍过一个讲心理诊所的情景喜剧,假如这是一个离电视观众太远的话题,很难想象它会出现在通俗文化领域。
关于政府的投入,你确实指出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任凭政府把钱花在他们想花的地方。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可能走高税收高福利这条路?
这学期港大来过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提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他说中国如果想消灭贫困,可以按照地区经济水平,实行全民福利。就是说如果这个村普遍比较穷,那政府就要给所有村民补贴。人家好歹也得了诺贝尔奖,应该不至于太不靠谱,那么这些补贴的钱从哪里来?我想,通过提高中等阶层以上的税收,增加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再分配并非不可能实现,关键还是看这些钱被用在哪。
此外,其实民间社会也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心理关怀的力量,媒体中涉及心理状况的节目也很多,进一步的专业化只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没有任何事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其背后总是要经过很多人的呼吁和努力。既然我们或多或少认识到了发展心理学的必要性,那么有机会的话就去帮着发展一把呗,这样等条件成熟了才会开花结果。如果没有人去播种,再好的阳光再充足的水分也没有意义。
嗯,我把我要说的基本上都说了。谢谢gomips同学,争论很愉快:)
这里都谈得很有水平。周书答得好。gill引的话我没看懂,deborah文字里有很能引发思考。“既谈问题又谈主义 ”——这个标签挺好玩。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