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1, 2010

再见面烟霞般柔和


纵贯线从台北开始,从台北结束。

我的青春从罗大佑《告别的年代》开始,却永远难结束。

纵贯线2009年11月在首体的演唱会上,我听到一首他们的新歌,不知道歌名,却记得里面有一句

—— 如果命运对你苛,别担心,我在这。

听到耳朵里的那一刻,泪水无法不夺眶而出。

却找了好久找不到这新歌词,此后一直的忙与盲,再看到纵贯线的消息,已是今天——
告别在台北,公元2010年。

在Youtube上看到完整的歌词,老罗唱“喜欢自己现在的模样,心里有老茧,脸上有风霜”的时候,
弹吉它的样子,还是人生初见,那个潇洒不羁的偶像。不老的你,天地间不能溶解的样子。

豆瓣上、MSN,twitter上都在夸邵小毛的新歌《现象2009》,而我觉得这个准业余歌手的新作品
给我的共鸣和pleasure,,远不及《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创意和语言的精致程度,不

生于民国七十二年,听着《现象七十二变》,变过七十二次誓言的我,在找寻inspiration的路上,
发展出挑剔的耳朵和毫无原则的眼光,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偶尔苛刻。

啊,新歌《归来》一听就不是老罗的作品,却让人在李宗盛跟张震岳的结合里,望到惊喜。

我喜欢他们被称为老男人,却大大方方地唱着“青春”的字句,举至头足间的浪子味,让从没
青春过的人嫉妒一辈子。

我喜欢金屏珠箔迤逦开的这句“再见面烟霞般柔和”,说的是穿过多少年相望的江湖,从不
给你写信的我,最初的微笑,一直留着。

最后附歌词,送给穿过我的岁月的所有的爱护与懂得。

记住,如果命運曾經對你苛,不擔心 我在这。”

记住,“誰有傷疤誰也不必遮,經過就不怕了。”

记住,再见面,定是烟霞般柔和。


歸來

詞:李宗盛
曲:張震嶽

思緒溪澗般清澈 再見面煙霞般柔和
只要思念不干涸 青春就不會褪色
就要分別又怎樣 總有旋律在迴響
如果有淚水在眼眶 我們依然還要唱 喔

一輛穿越時空的火車 翻越山 渡過河
這些旅途中我們寫的歌 新鮮的 給你了
今夜且把激情當酒喝
幾個追逐夢想的遊子 回來了

讓我們唱首歌分享這久違了的光和熱
不管路上的風波曲折
這感情 是我的 是你的 我們都會記著
我知道你跟我一樣盼望著

昨日像是一堂課 把純真好好溫習了
我們路上說好的 面對未來不忐忑
人生能在這時候遊蕩 管它去哪個地方
喜歡自己現在的模樣 心裡有老繭 臉上有風霜

如果命運曾經對你苛 不擔心 我在這
誰有傷疤誰也不必遮 經過就 不怕了
今夜且把激情當酒喝
你的汗水讓我覺得渴
我乾了

讓我們唱首歌分享這久違了的光和熱
不管路上的風波曲折
這感情 是我的 是你的 我們都會記著
我知道你跟我一樣盼望著

一輛穿越時空的火車 翻越山 渡過河
這些旅途中我們寫的歌 新鮮的 給你了
如果命運曾經對你苛 不擔心 我在這
誰有傷疤誰也不必遮 經過就 不怕了
今夜且把激情當酒喝
幾個追逐夢想的遊子 回來了

Friday, January 29, 2010

believe it or not,兰州真的有杯具

中午特快公司给同事送了一套杯具。

打开纸盒子,发现里面原来有三个嵌套在一起的杯具。

原来,洗具总是一个洗具,而杯具则是一个杯具套着一个杯具。

最囧的是,杯具是兰州寄来的。

同事至今还不知道这是兰州谁寄来的,难道是中奖了?

我给她讲了韩寒有文《兰州杯具》,同事问:是不是韩寒也是收到了兰州寄来的杯具?

继我昨天穿了含30%草泥马毛的毛衣后,这是另一桩非常2013的生活轶事。

I have to twitter it immediately.

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感觉这是对现状的一个绝佳隐喻

舟山碼頭上一眼望過去無邊無際全是人,一片沓,人潮洶湧。原來是跟著大姊姊一起上船的,卻在開航時,所有非軍人眷屬的女性都被驅趕下船,以便部隊先行。品載站在甲板上,眼睜睜看著姊姊被迫下船。

國軍的武器、彈藥、錙重、糧食和鍋碗瓢盆,還有擁擠的、背貼著背、大汗淋漓、無法動彈的士兵,填滿了船上的每一個縫隙。桑品載夾在混亂的甲板上,好奇地看著。

甲板上,突然一陣騷動。一整群年輕人,原來全用繩索捆綁著,被迫蹲坐在地上,現在眼看船快要開了,幾個年輕人拚死一搏,奮力掙脫繩索,從群眾裡急急竄出,奔向船舷,往海裡跳。士兵急忙追捕,端起槍往海面掃射。有些逃走了,有些,被子彈擊中了還用力往岸上游,游不動了,就慢下來,然後漸漸沒入海裡。

—— 龙应台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第一八一至一八二页
天地图书

Sunday, January 24, 2010

袁总、王主任、朱市长、财政部陈先生(外三则)

一、

星期天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长安街上。

我坐在表哥的车里,赴一个推不掉的饭局。

表哥指着北京饭店路旁的那些树,问我:你看枝头的黑点,知道那是什么吗?

冬天的树没有叶子,枯枝上,一排排黑点,密密麻麻。

忽然间,这黑点组成的矩阵开始动,跟天上更多个黑色矩阵连在一起,又呼啦一下子散开了。

是乌鸦。

“长安街上多乌鸦,尤以北京饭店一带为甚。”表哥这样说。

“为什么偏偏是长安街呢?”我问的语气,甚至有些故意。

“因为乌鸦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在这里,他们从小这里长大,习惯在这里生活了。”

“哦,钉子户啊。”

不是答案的答案,不是回应的回应。

回来上网,发现百度知道上还专门有人问这个问题。答案自然五花八门,读者恐怕也各有所思。


二、

上午刚看新闻说要撤销近千所驻京办,晚上就要在驻京办吃饭。

原来,驻京办不会撤,至少这个不会。现在正在盖更新更好的楼,迎接新的主任。

一进饭厅,服务员就热情地迎上来,问我们这拨人是谁订的席。

“二楼一共四个包厢,袁总、王主任、朱市长、财政部陈先生——您看您是哪位的客人?

席间众人消灭了很多从徐霞客故乡空运来的鲥鱼、河豚、田螺,大人们不停地敬酒敬烟,我就把自己当个小孩儿,闷头吃东西,显得极为不配合。

临走的时候,我怅然地看见走廊里那尊汉白玉的徐霞客像——哦,一个骨灰级驴友,他竹杖芒鞋,极目远眺;他剑眉虬髯,好不潇洒。

三、

昨天看虎年属猪人的运程,说属猪的人虎年合太岁,会有很多高朋满座的机会,要小心饭局太多,控制吃喝。

我已经隐隐约约感到这种趋势。

今天中午参加了一个喜筵。可我总觉得喜筵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几百人的场合,大部分人都互相不认识,热闹过后,就成了几个人小范围的吃喝,和更多人沉闷的走过场。大多数客人只认识新娘或新郎其中一方,对于这对新人如何相知相爱知之甚少,可也要表现出由衷的祝福和喜悦,也要拼命地鼓掌,并多少做羡慕状,感动状。我不是抵触热闹,我是承受不了这种热闹下面,凉薄的实质。

倒不如教堂里的西式婚礼,庄严肃穆,大家安静地凝视、默默祝愿即可。不需要在不care里制造出一种貌似care的热闹,以至于给人一种很强的泡沫感。

我们的婚礼仪式是农业文明的残渍,适合在一个村庄里平日十分熟稔的邻里间进行。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新人不得不在好几地办好几次的原因。毕竟一路长大,我们住过好几多“村”,而很多“村”与“村”之间,又是地球和火星般地隔膜。

四、

在地铁五号线惠新西街北口A出口,第一次见到了胡导。

胡导不是胡玫,大家不要乱扔西红柿。

胡导背一个书包,穿一双旅游鞋,手里拎着一个雪碧瓶子,晃晃悠悠走过来,好像只有十九岁。

这多不像一个已经工作了的男士从上海到北京出差的样子。

胡导从他鼓鼓囊囊的大书包里拿出一本《亲历历史》送我。不是希拉里那本,是收获杂志的专栏集,记着杨宪益和戴乃迭的文革岁月。

这已经是第一次见面的胡导,在过去三年里,送我的第三本书。在他还是复旦门口光与影书店老板的日子里,我曾经许愿一本子不要见到他,然后等我真当了作家,我们也可以有一个中国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了。

然后我放弃了作家梦,胡导书店关张,我们在惠新西街北口见面了。

那也不错。

请胡导吃阳坊涮肉。我送他一小瓶白葡萄酒,他很惬意地抽着红双喜——那是他为坐火车的时候方便搭讪专门买的。

把胡导送到五道口地铁站,我又买了一串糖葫芦,就着西北风吃下去,眼里带笑地回家。

Monday, January 18, 2010

冰糖葫芦酸又甜

我不逢故都的冰糖葫芦已经很多年了。今天在平安里路口北的小店买了一串,一边在寒风里等车,一边嘎吱嘎吱吃个有劲儿。

我的状态遭遇低潮。生活的重点没有了排序,有些盲目和混乱。

星期一,我认为自己应该把工作上的各个细节再做的完美一些,工作领域再拓宽一些,思路再打开一些,项目书再写得专业一些,加班再晚一些。

星期二,我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工作和生活分清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在学校的时候没来得及念完的那些大部头,如Economy and Society。

星期三,我想还是有个男朋友陪在身边比较好,至少可以一起看个电影啊。

星期四,我应该shopping,春季Zara有件连身裙不错,我不整顿枯槁形容,何以对得起自己的二十六岁。

星期五,我发现腰间赘肉又厚了0.1寸,买什么Zara,游泳骑车是真。能做到么?羞愧。

星期六,我是宅在家里写博客,还是勇敢走出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地下生活呢"?我需要三个小时来做个决定,哦,咦?周书上MSN了耶,要不然还是先跟她聊会儿?

星期天,他妈的,又星期天了。

……

我不是还信誓旦旦要申请么?我不是还频频回望扬言要回香港么?我不是还要写NGO观察么?老牛不是还要嫁女么?Grassroots society and popular culture,多性感的关键词啊。可我的libido都用到哪里了呢?

阿童木同学出差两周了,还有两周才能回京。诺大北京城,我连个发牢骚的损友都没了。

这种聚焦障碍的生活,真让我难以忍受。

冰糖葫芦
我站在风里  和你
像一场冬天里的分手
殷红的是嘴唇
冰冷的是亲吻

zz 有人在“反高铁”吗?

有人在「反高鐵」嗎?/文﹕梁文道

【明報專訊】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人在北京。想起第二天搭機回港,不免就要感到一絲輕微的痛苦。航程3小時半,加上前後的陸路交通,和入關候機的時間,足足就有8個鐘頭那麼多了。我每個月往返北京一趟,每趟來回要在交通上用掉16小時,假如有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那該有多好呢?不過,要是這個不知為何物的新方法必須耗用大量公帑,甚至還要一些在老家住了幾十年的人連根拔起,我就得想想它到底值不值得了。比如說我這種人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果實能不能惠及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呢?他們的最後所得又能不能彌補他們將要失去的一切?如果我辯稱那套新的交通方法可以為大家帶來「長遠利益」,我是否有責任說明那究竟是什麼利益,它的分配合不合乎正義原則呢?同時,我的對象還得同意我給出的理據;就算我說得再有道理,只要他們不贊成,我們這群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吧?

同樣地,如果我能更迅速更舒適地到達廣州,把整個珠三角納入我的「一日生活圈」,上午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中午和朋友在深圳談項目,下午就能回到香港做節目,這當然也是件好得不行的美事。但為什麼我的生活要比菜園村居民的生活更重要,重要到要他們棄家園,好來遷就我想快上一小時的欲望呢?

對於香港公眾來說,直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支持高鐵政府方案的意見,都只是一堆抽象的模糊名詞。這些名詞都很美好很宏大,但它們的具體所指卻不是人人都能摸得清楚的,更不要提它們根本還沒經過各種正義原則的檢視和辯析了。例如「加速融合」到底是怎麼個融合法?又如「一日生活圈」,是誰需要擴大一日之內的生活半徑?他又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呢?

政府和建制派一直警告大家香港快要被「邊緣化」了,他們說的沒錯。可香港的邊緣化絕對不是因為香港少了一條高鐵,反而恰恰是政府和一群既得利益集團多年來的短視和倒行逆施,死死抱住高地價結構不放,在金融業上孤注一擲,什麼高科技產業和創意工業不是淪為空談就是蛻變為改頭換面的地產項目。有了高鐵,香港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用句大白話講,既然你們自己就是香港「邊緣化」的罪魁禍首,你就唔好搵呢句說話「大」我。

妖魔化反對者

無助解決問題

在這場蒼白的語詞口水戰裏,最常見的一條邏輯就是把支持政府方案等同於「支持興建高鐵」,再把「支持興建高鐵」等同於「支持發展」。於是任何對於政府方案的懷疑和反對意見都莫名其妙地被簡化為「反對興建高鐵」,所以提出這些意見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打成「反對發展」了。因此我們才會看到一些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並不是在說明政府方案本身有多好,反而是再三強調高鐵的必要。他們完全忽略了在所謂的「反高鐵陣營」裏面真正堅定反對興建高鐵的,其實只是一部分人,卻一股腦地把所有不同看法全都妖魔化為反對高鐵的反發展憤青。對於那些根本不在原則上反對高鐵的「反政府方案人士」來說,你不厭其煩地講述高鐵的妙處,無異於誤中副車;但對不明就裏的一般讀者而言,那就是混淆視聽,使他們誤以為如今真有這麼一大幫人置香港「長遠福祉」於不顧了。

「發展」總是正面的,所以當表面上是支持高鐵實質上是支持政府方案的意見竊據了「發展」的高地之後,就不只能妖魔化對手,還能催促立法會盡速通過高鐵撥款了。因為「發展」那麼美好,我們又怎能不快快發展呢?

馬家輝兄把這次有關高鐵的爭論比作西九龍文化區事件的再版,理由之一正是當年政府也是未經詳盡的諮詢和公共參與便急推計劃上馬,親建制言論也是照樣把反對人士說成反對「發展」。直到今日,西九龍文化區仍未動工,就有不少人總是以大陸比較,說什麼人家的歌劇院藝術館早已遍地開花,我們的西九仍是荒地一片,藉此譏刺香港的速度之慢效率之低。他們好像看不到大陸那些宏偉的新興場館落成啟用之後留下了多少問題﹕有的管理不善,軟件跟不上硬體;有的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一般百姓無緣問津;還有的根本就是空洞無物的大白象,徒具裝飾功能。這一切全拜官方急速發展之功。要跟以「發展是硬道理」為圭臬,以速度超人著稱的中國大陸比快,怎麼會是香港該走的道路呢?正是那種「先砸個100億再看划不划算」的心態才造成了今日遺禍重重的三峽工程,難道香港建高鐵還要先丟個600億再向大家解釋高鐵的種種影響嗎?

更有報道稱政府設計了1小時多的Power Point展演,許多媒體及政壇人士看了都頗受打動。這種新聞真是匪夷所思,彷彿要讀者完全相信記者的感受,他說自己被說服了,讀者也最好跟感動。假如政府真有這麼好的展演,它怎麼不在全港19區大開town meeting,讓大家都感動一下呢?

在香港廣受宣傳的武廣高鐵其實已在內地引來一些反思和質疑了。例如發行量第一的《周末畫報》便在1月9日出了一篇題目叫做〈『被高速』﹕效率與公平的選擇〉,它在開頭稱讚「中國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紀錄」,用無匹於世的效率成了高鐵之後,就毫不客氣地批評「其全程一等票780元人民幣」叫人吃不消,還說「武廣高鐵沿線將停運13對普通列車,更讓不少民眾的心涼了半截」。最後的結論是「一葉知秋,武廣高鐵的『被高速』,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天平的傾斜」。包括《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兄在內的許多「記者」體驗過武廣高鐵之後,都寫下了聲情俱茂的報道;他們怎麼會聽不到這些主流媒體上都見得的聲音呢?

香港勝在後悔前就開始質疑

不用米已成炊才反思

香港的真正優勝之處,在於我們還能在後悔之前就開始質疑,用不在米已成炊之後才紛紛反思。我們可以在發展之餘思考發展的意義,豐富發展的內涵與面向(保育菜園村為什麼就不能也是一種發展呢?);可以在追求效率之餘不忘公平尋找把長遠利益普潤到每一個人身上的方法。要是我們輕易放棄了這點優勢,在政府仍未徹底公開一切資訊,在市民仍未充分知情完全參與的情下,就用一堆空洞的言辭強推一項大型的基建計劃,那麼香港還叫做香港嗎?那麼我們還不如搬到廣州,反正高鐵通車之後,我可以把香港放在我的「一日生活圈」內,不是嗎?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

Sunday, January 17, 2010

教育部网站被黑了?

昨天在twitter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教育部组织学生向祖国拜年,内容是: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

推友评价说:还用听相声么?看新闻就得了。在贵国的列祖列宗、英雄社稷面前,亿兆人民只是垫底儿的“黎民”两个字而已!

我于是以为这是某bbs joke版的原创。

结果今天发现各大门户网站都用转载,而且教育部网页上也赫然摆着这个活动介绍。怎是一个“雷”字了得!

请看截屏。


注意看这个责任编辑叫“焦新”,是很焦心么?另外网站给出的拜年链接居然要翻墙以后才能登陆。诡异啊,诡异。

真不知道这样的活动除了激起大家的反感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就好像认识一个做文革史研究的民间学者,从初中期就开始收集各种遇罗克的资料。现在自费在古玩市场继续收文革资料。大家好奇他和来如此大的动力走进这个领域。他说那是因为93年全国大规模纪念毛诞辰100周年,他从对毛主席像章的好奇开始,慢慢走入了这段历史。

What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相信未来

一、时光

好快,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时间嗖嗖嗖。

有一天晚上接到幼儿园园长的电话。她说:一格小朋友,我可找到你啦。这些年一直特别想你,退休了就想说不定能联系到你。终于给我找到了!二十年了!

是啊,幼儿园毕业20年了,我却还记得园长家的大哥哥,和园长的先生,他是民航飞行员,每次把我抱起来亲,胡子特别扎。

二、风声

这个星期很不务正业,一直在twitter上跟各种对google退出的评价,在天涯上跟国际章和赵姨娘纠纷幕后的纳税人钱的去向问题。但是最让我瞠目结舌的,居然是昨天晚上在护国寺小吃,一边吃牛肉泡馍,一边看ccav成人版《新闻联播》头条:

国务院港澳办就香港个别团体发动对香港政制问题"公投"发表谈话

视频:http://news.cctv.com/china/20100115/104268.shtml


……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一些人蓄意推动所谓"五区公投运动",公然挑战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只会引发争议,损害这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相信这是香港公众所不愿见到的。"

……

"我们相信,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一定能够明辨是非,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决定的基础上,理性务实地讨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改问题,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

写完这条,我看到新闻,669亿元的粤港高铁在今天通过了。

三、Avatar

Avatar这个词的发音太好听了,而且念起来很有弹性。听到他,就好像看见一个蓝色胶皮的大号皮囊躺在神经交换机床上。

James Cameron的想象力并没有人们赞叹的那般了得。如果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有电影技术……我觉得Jake他们去爬floating mountain的时候,绝似孙悟空进入花果山水帘洞哦。如果库布里克拍2001 space odyssey的时候有3D,那么我们也会跟着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摇晃,也能体验穿越黑洞的奇幻。至于那些美丽的原始森林,给我的主观美学体验,其实跟小时候看《风中奇缘》差不多。而且我不是花草珍禽异兽控;我是水系与星空控。而Avatar里的溪流、瀑布、N个大月亮的镜头太吝啬啦,整个场景很压抑。

我觉得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都不会太被Avatar的场景震惊。亲爱的同学们,不觉得我们有许多梦境,都要比这个电影的描述Wild许多许多么?

好吧,我承认,我是因为之前看了太多毫无保留的赞叹,因而期待太高。

至于这个故事本身,我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因为它实在实在是太普通一故事了。大家如果非要从"拆迁户"的视角来阐释,那我也理解——毕竟我们的愤怒需要各种排解渠道。

四、单身歧视

是的,我是去电影院看Avatar了。在北京IMAX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我看了华星晚上10点的普通3D原版。

现在讲述一下我的被歧视经历。

因为是心血来潮去看电影,也没计划,就一个人在回家路上顺道去华星捧捧运气。之前的场次都爆满,离10点唱还有20分钟,前面排队的大约100人,于是就开始排。

排到我已经10:04。10点场还有倒数第四排中间两张票,以及最后一排最靠边若干张。我当然挑了中间。box office的人说220元。我以为是涨价了,但想,排队这么久,这会儿走太可惜,就付了款。但听见隔壁队列买Avatar才110,才恍然大悟box office人卖给我两张。于是赶紧说弄错了。于是那姑娘就说,"你是一个人?你不早说!"

我说"我也没说我是两个人啊",心想,这年头,一个女青年在星期五的夜晚就不能自己一个人来看大片儿么!

卖票姑娘:"如果是一个人,那你就做最后一排吧,中间这两个位子应该卖给两个一起来的。" 说着就要选边上的座位。

我当时真是很shocked,脱口就说:"你这是歧视啊!"

引来隔壁队伍众人侧目。

其实,就在几分钟前,排在我前面的一对同志情侣刚刚买了票美滋滋去看戏——单身在贵国的待遇,尚不如同性恋!!!虽说大家都是弱势群体吧。

卖票姑娘很不耐烦,我继续说:"卖票难道不是依照'先到先得'原则么?你有什么权力不卖给我中间的票?"

本来我下一句马上就要说"叫你们经理来",后来卖票姑娘被我的阵势吓到了,或者是她不想我挡道影响后面的财路,于是悻悻地把中间票给了我。

为了奖励我自己的被beck同学赞誉为"公民意识"的思想和行动,我奖励自己买了一大桶爆米花和可乐——标准的娱乐消费Happy Friday Night。

不过转脸一瞧,现在来华星看电影的人都改吃隔壁店里的哈根达斯了——北京人真有钱,真有钱,真有钱!!!

五、自由自在

看完电影已经过了午夜,一个人在三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家。

在这个美好的周五晚上,我先是去大悦城逛了Muji和Zara,又在FAB买了李健同学两张专辑和蔡琴的全集。

然后随性地去电影院看电影,在深夜回家。

一个人的自由自在,没什么不好。我所要抗议和抵制的,是那些刺果果的歧视,不光指电影院的票房姑娘!哼唧。

六、传知行

今天继续自由自在。去传知行听徐友渔讲座。

北京满城尽是文化活动,可是动辄都是朝阳、顺义、宣武这些遥远的地方。欣然发现传知行研究所的公民社会转型系列论坛就在五道口!而它的前身就是三味书屋的"半月谈"!(zhoushu, you used to be the waitress there, right?)

徐这次讲的内容是49年左右的一些政治运动的史实。

最后,有人问他如何评价80年代以降的知识界。

他的简要回答是,80年代是启蒙,90年代按照李泽厚和刘再复的说法,是"告别革命",包括两层含义,维持现状+"吃饭哲学",按照徐自己,或者说大家公认的说法,9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和新左就社会不公正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的争论。

而00年以来呢?徐说,他觉得如果说90年代是二元对立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三足鼎立——加入了一股新的思潮,那就是新民族主义的出现。海内外很多知识精英,都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也许,一党垄断下的"市场经济"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即又一本内地禁书《盛世》中的观点。在这样一个时代,也许"那些要求民主、自由、主张政治体制改革的人,搭错了车,生错了时代"。

徐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这股新思潮在海内外都有不小影响。他的预测比较悲观——盛世论会有进一步发展,人们会比以往更加的犬儒。

最后,有一位在场的青年终于忍不住提问:那么,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人,该如何去乐观地相信未来呢?

徐说:也许我不适合回答此问题。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改变的可能不大。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不相信未来。"相信未来",这是食指在文革最绝望的时候写下的诗。今天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也间接反映了某种绝望的心理吧。但是,我认为有时候中国古老的智慧也很重要。论语里面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想,我今天的许多行为,并不是因为我对未来有胜算的把握,完全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我个人相信的一种精神。

七、相信未来

附上食指的诗,送给坚持看完这篇blog,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想念我或者怀念我的人。如果有一天gmail真的不能再用,或者VPN也翻不了墙了的时候,你们不要忘了我这个"墙内佳人"啊,呵呵呵。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Sunday, January 10, 2010

蓝宇

周六晚上取消了游泳计划,窝在家里在土豆上看了《蓝宇》,一部很老我却一直没看过的片子。关锦鹏导演,张叔平剪辑,除了胡军、刘烨主演外,竟然还意外地发现苏瑾出镜,就是永不瞑目里飒爽的女警察。

在香港跟Ching借过《春光乍泄》,当时看了也没太多感觉,事实上,王家卫所有的电影,对我来说都是“名声在外”,从2046到东邪西毒,都不如传说中那样好。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可能是人物和情节都是为电影而诞生,setting又总是很exotic,让我不觉电影和自己的生活有半点联系,于是很难看进去。

哦,对了,Gay片我还看过<情色地图>,在南丫岛拍的。到头来我竟然已经忘记男男主人公的情感脉络,倒是对柚子做的灯笼,以及三人澳门之行看望男主住在老人院的老父亲记忆犹新。

前不久终于看了李安的〈喜宴〉,感动于郎雄说:I listened, I watched, I learned。那象征着父权终于有松动的一点可能,至少,他在learn了,learn是一个多么主动的词啊。

借着同志题材的壳,李安讨论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家长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中国人2000年的性压抑”。李安没有成功前,最大的怨念,是他做知识分子的父亲不接受他从事取乐别人的娱乐业。对于每个和李安一样——父亲在他成长中地位及其重要的人来说,得不到父亲接纳和满意的人生,真的是够压抑。

哦,当然还有断臂山,那个也是讲压抑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更纯粹一些。

说回蓝宇吧还是。我觉得它拍的足够真实。节奏足够快。片子里有两次恸哭的场景。一次是开枪后的夜里,活着回来的刘烨在胡军怀里嚎啕大哭,那是个体在面对强权肆虐时候的绝望哭喊。一次是胡军在太平间,那是个人在面对命运残酷的绝望哭喊。

最后,胡军开着车,穿过永远是一片工地的北京。工地的铁围栏和挡板遮住一切可见的风景,只在缝隙里给人大概的方位感。捍东在蓝宇出事的地方停下车,凝望,好像他一直都在。

在双重的绝望里,北京以建筑工地的形式,疯狂地扩张、滋长。这是经历过某种幻灭的一代人,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么?

在这个故事里,蓝宇和捍东的相遇,源于一场纯粹的性交易。蓝宇是一穷二白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捍东是八十年代末靠价格双轨制富起来的高干子弟。捍东找蓝宇,一开始只是图个新鲜有趣。

之后,在蓝宇与捍东的关系里,捍东一直是掌控的那一方,他和蓝宇的距离,保持在他需要的程度。“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儿,也就是该散的时候了。”这句话真是真实的让人脊背发凉,不管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能够控制而又不想负责的那一方,不免总是用这样的话要求另一方保持距离,怕的是被粘上。只有纯粹如蓝宇,才会特别特别紧张地追问:“那,我们现在还不算太熟吧?”

“你爱我么?”
“你好土哦,竟然还问这样的问题。”

“你爱我么?”
“什么是爱呢?爱使人痛苦,而喜欢不会。所以我只是喜欢你,多好。”

似曾相识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

亲密关系里,就是这样的不平等。谁的砝码重,谁就掌握更多。

蓝宇和捍东就在这样的关系里保持着微妙的不稳态平衡。直到有一天捍东很自然地宣布自己要结婚。是的,结婚生子,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要过这样的生活。

于是断了联系。

两人再一次相遇,权力关系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是独立起来的蓝宇,一个是落魄的捍东。旧的平衡不复存在了,新的平衡似乎就要建起。但是一回到床上,蓝宇还是当年那个温柔地依偎着捍东的小男孩儿。就像捍东无意流露的,蓝宇的小屋子,怎么可能真的容得下捍东。

这样的格局,蓝宇的死是必须。因为他回不去旧的平衡,却也难找到新的平衡。性格的成熟有时候会让一个人对爱的索取更加困难重重。

我觉得蓝宇真实,是因为它说得很清楚,爱情的开端未必有多么纯洁高尚美好。另外,它也暗示了爱情的结局往往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point。说是暗示,因为它毕竟戏剧性地让蓝宇死掉了。给了他一个干脆的结尾,成全了蓝宇形象的完美。因为我们都很清楚,真实的生活只能是让蓝宇和捍东渐渐成为陌路,或者彼此背叛,让蓝宇这样的人渐渐变得面目全非,被踩在生活的脚下,吭都不吭一声。

今晚和某NGO负责MSM项目的干事吃饭。他说北京的MB的服务对象都是高官和银行行长级别的。在那个层别里,性取向并不是MSM行为的唯一影响因子。说白了就是,人有钱了,就需要找更刺激的玩儿法,就像捍东当初那样想。与征服女人相比,征服男人,恐怕可以带给一个男人更多的权力满足感。

今天还学到一个human traffiking方面的新词:一处,二处,三处,四处,五处。即没有过性行为,有过1次性行为,有过2次性行为……的被拐女性,往往是女童。言外之意,在处女稀缺的性交易市场,有过可数次处性行为的女性,也可算作稀缺资源。

这就是当下我所耳闻目睹的社会,和〈蓝宇〉这部2001年拍的电影相似。

这也恐怕是蓝宇为何感动了无数人的原因。与许多人类的肮脏龌龊或者说不自律相比,他真的是一个忠贞而纯粹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完整自洽的故事结构里,不免死路一条。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大柳树环岛归去来

时隔七年,再次路过大柳树环岛。

那次是骑车,追队去铁臂银山。
这次是坐车,培训去九华山庄。

那次是细胳膊细腿浪迹天涯。
这次是揣着腰间赘肉吃喝睡。

那次玩儿定向自行车越野,完了不嫌累还给队友按摩肌肉。
这次是做SPA桑拿足疗和拔火罐,别人给我按摩我还嫌累。

现在我的后背上有十四个火罐留下的印儿,整一张Pepperoni Pizza。后悔不已。

按摩师说我不会享受。的确,我不喜欢被别人伺候,总觉得身体的健康舒展和放松都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人张罗。尤其是当我知道这里的按摩师工作都是无底薪、无保险,睡觉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盖三层被子还冻的发抖的时候。

同事们都劝我不要太理想主义,要接受社会现实。

想想也没错。可问题是,我从小受的教育是说,人剥削人的世界,是不美好的。

可是人就是在这样剥削人啊。我被别人剥削,然后再反过来剥削比我更弱势的人。他们说,这叫给别人制造就业机会,刺激内需,拉高GDP……

但是我觉得底线应该是:劳动者有基本的权利保障。没有保险,睡觉都不暖,这已经超出底线了吧?这里是会山会海,在那些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里和让人昏昏欲睡的主题发言里,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七年前,我站在非典的大柳树环岛,不知道七年后我离理想越来越远。



Monday, January 4, 2010

国人在看什么书?

有本新杂志叫《出版人》,有期封面人物是帅哥韩寒。于是吸引了我的注意。

然后我发现了下面这个好玩儿的排行榜。仔细品一品,或许也能折射出不同地域的世道人心。

我不得不说,还是首都人民最有文化哦——李渔全集排那么高,仅次于GRE阅读(我觉得这种对比还挺黑色幽默捏。)

不过,是不是因为全集每一册借阅都单算?所以只是在数字上显得特别高?说不定所有图书整体借阅率都不高,这本书11月也就一个人借,但是借了N本?

PS: 不对不对,我顿悟了:借李渔全集肯定都是冲着《肉蒲团》去的!这哪里是什么首都人民有文化,明明是首都人民在“拒绝黄赌毒”的新一轮“严打”中,发现网络、手机再无处寻开心,只好跑回到最原始的图书馆里鸟。浩浩浩,有趣。

中文图书借阅率排行榜

上海图书馆2009年11月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1 “四人帮”兴亡 叶永烈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品三国 (下)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3 决战朝鲜 李峰 长江文艺出版社

4 绝对小孩 朱德庸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5 走进世博会 世博历史150年 东方出版中心

6 上海老味道 沈嘉禄 上海文化出版社

7 迎世博学双语:情景对话100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8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马悦凌 江苏文艺出版社

9 货币战争 宋鸿兵 中信出版社

10 中国未解之谜 樊文龙 甘肃文化出版社

11 毛泽东最后十年 陈长江 赵桂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2 《论语》心得 于丹 中华书局

13 大菱鲆养殖技术 雷霁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不速之客的阴谋 鲍正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5 迷雾重重的追寻 鲍正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6 追寻蓝色星球 李杰信 航空工业出版社

17 全球100自然奇观 蓝天出版社

18 读城记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 物之理.物理卷 解士杰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 电动自行车构造与原理 崔万安 人民邮电出版社

深圳图书馆2009年11月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1 毛泽东传 [美]特里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许胜利 中共党史出版社

3 女性心理健康枕边书 李群 中国纺织出版社

4 小故事大智慧 炳礼 未来出版社

5 德鲁克的最后忠告 [美]埃德莎姆 机械工业出版社

6 朱镕基答记者问 人民出版社

7 谁毁了大明王朝 江永红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8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项目组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9 我是职业推销员 谭一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陈式太极拳拳理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 江西科技出版社

11 早教启智一本通 王占黎 中国人口出版社

12 远大前程 狄更斯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

13 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4 简爱 [英]勃朗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5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揭秘 吴毅 作家出版社

16 万物简史 [美]布莱森 接力出版社

17 智慧灵光 姚博 西苑出版社

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孙道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 女人就是要幸福 程苏 哈尔滨出版社

20 女人30枕边书 华业 中国商业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2009年11月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1. 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

2. 李渔全集

3. 清史列传

4. 说文解字注

5. 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及实例解析

6.戴震全书

7. 考研英语五大题源报刊阅读150篇

8.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系统管理

9. 光绪帝起居注

10. 丰子恺漫画全集

11.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李零)

12. 钱学森书信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系统管理

14. 洞穿雅思

15. 雍正朝起居注册

16.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

17.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德]赫费)

18. 国家图书馆藏国立中央研究院史料丛编

19. 最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施手册

20. 胡立阳股票投资100招


Sunday, January 3, 2010

泄了气的气球

和周书讨论到一个问题:

在现今censorship的级别下,还能坚持不懈地翻墙上twitter、看blospot的人,价值观肯定是趋同的,所以能为一个刘晓波在twitter上推上老半天。

但是这样的问题是,大家其实更倾向于圈子内的人自话自说。当这个圈子里的人遇到一个说“中国人的平均素质还不允许实行民主”的同胞,他们能否拿出一套恰当的话语和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中国像一个气鼓鼓的大气球,如果爆炸,玉石俱焚。翻墙相当于在球上扎了几个眼儿,给球撒些气。但局部的气撒了出来,就没有人能预计这个球的将来了。

我觉得韩寒的意义在于,他似乎有能力让某种对话成为可能。

感慨于自己表达的“朴素”。。还是好好看Haberma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