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邓拓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

邓拓 

原载于《人民画报》1962年



我国湖南零陵以西,为潇湘二水合流处。山水平远,风景清幽。历代诗人、画家,或亲历其境,目睹山川形胜;或耳闻而神往,多有吟咏、绘图,流传至今。苏东坡所作潇湘竹石图卷,可谓古画中杰出作品之一。

展开全图,隽逸之气扑人。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石头,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

记得苏东坡曾作六言诗一首,题惠崇潇湘芦雁图曰:"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铲人云是丹青;"今观东坡此画,恍惚置身于潇湘洞庭之间,似乎比惠崇画中意境更为深远,还应该记得,东坡曾题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诗云: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自说非人意,曾留入马蹄。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其中许多诗句,用来题咏东坡自画之潇湘竹石图,其实也无不可。东坡学问、事业、文章、品行及一生遭遇,彰彰垂于青史,人所共知。然于诗、文以外,东坡之画流传绝少。实则,东坡能画,而且擅长于画竹、画石,据宋代何蘧"春渚纪闻"所述,东坡作画,有不少动人故事。何蘧字子远,福建浦城人,生当十一世纪末期至十二世纪初叶,为东坡晚辈,所记当较确实。据载,东坡时常作画,可举二例为证:

"先生戏笔所作枯木竹石,虽出一时取适,而绝去古今画格,自我作古。莲家所藏枯木并拳石丛筱二纸,连手帖一幅,乃是在黄州与章质夫、庄敏公者。帖云:某近日百事废懒,惟作墨木颇精,奉寄一纸,思我当一层观也。后又书云:本只作墨木,余兴未已,更作竹石一纸同往,前者未有此体也。是公亦欲使后人知之耳。"

"先生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固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由此可见,东坡作画,简直随手拈来,自成一格。无论在纸上、绢上,随便用墨、用笔,如同写字一般。细看此图所画潇湘竹石,更加证明东坡画法具有极大创造性。画石用飞白笔法,画竹用楷书及行书撇、捺、竖、横等笔法,而稍加变化,画烟水、云山、远树则用淡墨点染,气韵生动。黄庭坚说:"东坡居士作枯槎、寿木、丛筱、断山,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诚非虚言。而此画寓意深远,尤为难得。想见东坡当时心境,大有屈子离骚情调。卷末题"轼为莘老作"五字。莘老与东坡际遇有相同之处,堪称同调。五字题款语句简练、亲切,与东坡文章风格一致;字体古朴、浑厚,一见而知其为真迹无疑。

当时东坡好友孙觉、刘挚二人,都以莘老为字。东坡题款称"为莘老作",究竟是那个莘老?似乎不便武断。因无论孙觉或刘挚,都有一个时期,在政治、思想、感情上,与东坡十分亲近。以致后来孙、刘二人,与东坡同样,被列名于"元佑党籍"。"东坡集"中有许多诗、文、书札、或寄孙莘老,或寄刘莘老。不过,孙莘老又是东坡同年友,比较而论,苏、孙之交比苏、刘之交更加深厚,则可断言。

按东坡生于公元一O三六年,死于公元一一O一年,估计此画创作时间,当在公元一一世纪后半期。当时北宋画院尚未成立,以东坡等人为代表之文人画派,运用直接观察方法,概括客观事物特征,自由写意,不受拘束,所以在画史上发生深远影响,后人得其作品,无不珍如拱璧。

九百年来,如此伟大作品,辗转保存至今,历代收藏家之功,固然不可抹杀。而此画左下角及其后幅有历代题跋文字三干余言,凡二十六家,更足为研究画史者之重要参考资料。此二十六家为:湘中杨元祥、天台叶浞、浙右李烨、闽郡郑定、吴郡钱复、钱唐高让、庐陵吴勤、榜李钱有常、庐陵蔡源、古椿李景让、华亭吴仲庄、豫章包彦肃、永嘉陈琦、温陵张仲宾、宜隐轩、独善、云安后学、钟山幻居师、南昌熊冕、复庵、赜庵、月坡道人、临川黄阳、升庵杨慎、松泉夏邦漠、古濠胡桐。题跋最晚之时间截止于明代嘉靖辛酉,即公元一五六一年。自此以后,一直秘藏于金陵李家,不肯示人,故无人得知,而为明清以来著录家所未见。

读各家题跋,实际上便是一部专题著录。其中有许多名家墨迹,为今人所罕见。如元代福建十大才子之一——闽郡郑定之墨迹,便是一例。郑定字孟宣,号澹斋,福建闽县人,为人有豪侠之气,论文讲武,善击剑,工篆隶,能诗词,著有澹斋集。此处题跋以草书写七绝一首,笔舞龙蛇,令人想见其舞剑之雄姿,非常难得。其诗曰:

苏老才名重古今,人间遗墨若南金。山云挟雨溪头过,石上琅歼起夕阴。

再如,高让、吴勤题跋墨迹亦属难得。高让字士谦,仁和人。明代洪武初年,曾任西湖书院长,累官至翰林院编修,能画,工墨竹。其题跋系一首四言诗,句云:

秀毓峨眉,文鸣韶武。永叔齐名,与可为伍。竹比翔鸾,石如蹲虎。适兴一时,清风千古。

吴勤字盂勤,庐陵人,居永新,少负英名,明洪武初试经学第一,除武昌教授、开封府教授,召入史馆,门生满天下,著有。巨山樵者集"、"黄鹤山樵集"、。幽翁集"、"六义斋集。。所作诗文,温淳平易,不为险刻峭厉之言,写字有晋人风格。此处题诗墨迹便是最好证明。原诗写道,

坡仙昔在黄州时,居闲每访孙莘老。竹石曾将写赠之,遗墨到今真是宝。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杨慎,用七言排律题一首竹枝词,尤其值得珍视。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于正德、嘉靖两朝,因抗疏、撼门力谏,遭廷杖、下狱、削籍、流放云南。嘉靖戊午,公元一五五八年,升庵时年七十,乞归老于新都之桂湖,途径泸江之阳,游江山平远楼,遇金陵李甲峰,出示东坡画卷,升庵即席题诗曰:

东坡学士湖山暇,南国清游继颜谢。舟楫行供苕零吟,云烟坐入潇湘画。越人翠被雨波寒,官奴锦瑟歌声阑。挥毫写尽风中态,掀舞犹疑掌上看。琅歼落纸珠生唾,画绝名缣诗实和。未论名价重三都,先遣风流惊四座。仙翁去后几百秋,江光清澈鱼龙收。三湘夜冷黄州梦,九疑云远苍梧愁。君从何处得真迹?云是世传珍且惜。金陵携来到江阳,卷示当风开盈尺。江湖散人天骨奇,抹月批风画里诗。散花楼上新知乐,且共离筵听竹枝。

升庵与东坡,相去五百年,彼此身世之感,仿佛如一。当升庵题东坡画卷时,云南巡抚已奉嘉靖密谕,以缇骑追捕升庵,重返戍所。翌年七月,升庵遂死于永昌(今云南保山)。此竹枝词长跋流传至今,可谓升庵稀有之遗墨,岂不可贵!?

还有其他许多题跋内容,恕我不能一一介绍。但是,总观二十六家题跋,都非泛泛应酬之作,而是针对东坡之潇湘竹石图立论。如叶浞说:"百年翰墨留真迹,应写潇湘雨后枝。"李烨说:"好似湘江烟雨后,令人不厌倚蓬看。"复庵(即梁复初)说:"天高洞庭月,地远潇湘云。"月坡道人(道号起宗)说:"有兴正忆孙同年,起来淋漓泼醉墨,写出一幅潇湘烟。"特别是历任明朝工、户、吏三部尚书之夏邦谟,在题诗中更将潇湘景色作形象化之描写,说道:"东坡逸迹天下奇,竹石点染潇湘姿。恍惚二妃倚薄暮,林间或有泪痕垂1。读此题诗,更令人引起无穷感慨。

现在东坡作品已经摆在大家面前,就此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还是刚刚开始,有待于文物鉴赏家、艺术评论家、国画家、收藏家及其他热心人士,共同努力考证、解释,更进一步接受这一份珍贵之文化艺术遗产。

资料来源:太初  周勤  胡惠萍  胡金乐  杨海征  房莉编.人生四韵.湖南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