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2, 2011

胡同儿

听说北京旅游观光有一项,就是坐着人力车游胡同儿。
听说胡同儿里的大杂院儿,故事说也说不完。
听说一九六六年的江湖夏天,胡同里有很多阳光灿烂的日子,月黑风高的段子。

记得二〇〇〇年的春天,中学组织活动去参观阜成门的鲁迅故居,出了门正是傍晚,冷不丁脸朝左扭,一尊胖大却略显脏的白塔,踮脚尖似地,从胡同远处的墙头伸出半个身子。由于身形臃肿,它好像要一个趔趄,跌落在墙的这一边。我坐在一个男同学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越这胡同,穿越梅兰芳故居,穿越四月茸茸绿的风,七扭八拐,就是新街口新华书店斜对面的音像店了。

穿越是一场时光旅行。然而我却从未到达过那些胡同的纵深处,肉体上,或者情感上。

服务了两年的NGO,因为不能独立注册,于是挂靠在一个"事业单位",在兵马司胡同里,由东向西三分之二处。还记得第一次去单位,二〇〇九年六月的最后一天下午。天气炎热,阳光暴虐。690路在缸瓦市停下,把我扔到胡同的进口处。匆匆赶路,没来得及观察四周,只记得国槐和杨树的阴凉并不浓密,我半迎着日头,睁不开眼。走啊走,八百米,却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头。

这事业单位是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二十五个人民团体之一,和文联、记协一样,作花团状,锦簇在和谐社会主义的周围,一派祥瑞气象。传达室的大爷眼神犀利,第一次来的人,一定被他发现,"哎,说你呢,停下,找谁?" 比这个下马威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一楼大厅西面墙上,火炎炎的十个大字:X X X 学会,永远跟党走。

"跟党走"的日子久了,渐渐了解这胡同名字的由来。兵马司有五个,相当于现在的"消防局"。胡同口沿大街南北,伸展出许多店面,马振凯美发、骆驼皮鞋、早歌广告制作、便捷旅店、川菜馆。走进去一点,是小副食杂货铺,废品收购站,主食店,国家档案馆北门,XX驻京办,机关家属院,发廊,南玉带胡同南口,山西刀削面馆,又一家杂货铺,我曾在里面买到过一只过期的面包……

早上,只是缓缓过来几个骑车二八车大爷去买菜。

晚上,隔壁胡同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一身汗臭排队在主食店买两毛钱一块的烙饼或者三毛钱一个的馒头;小姐们把发廊里的灯开成好看的粉红色,衣着清凉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饭馆总有喝二锅头划拳的中年男人,钟点房走有人进进出出。晚上,更像是胡同的醒来。

心里被咬啮最厉害的时候,我爱低着头,给胡同的马路上躺着的每一个物体"命名"。冰绿茶瓶盖、香烟纸壳、易拉罐拉环、火柴头、烟蒂、一团卫生纸、钉子、铁丝、痰、一分钱、小狗的影子、坏掉的晾衣夹……我走了八百米,竟然没有什么重样的物件。

胡同的东三分之一,一直说是要拆。临街的院子门上,都贴着"早拆迁、早入住"、"文明拆迁、合理议价"样子的绿色字条。大马路上的门面,也常年吆喝着"本店即将拆迁,所有商品一律25元"的女中音。可今年初夏,一切看似是要动真格的了。

据说按照市政规划,西四大街拓宽,金融街以东拓宽,月坛北街拓宽,一直把宽阔笔直大道,修到钓鱼台。

只是据说,据的哥们说。

两年的工作接近尾声的尾声。在如火如荼的拆迁与拓宽中,我们的NGO也搬出了胡同里的机关,正式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希望无限。我们对自己说。

2 comments:

Mingyu said...

格格之后去哪儿?

Noone said...

Hey, I really loved your site and its layout. Specially the way you wrote everything "content" its Influencing. I must say that you keep posting 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so that we may see the latest news.
Do visit us surveyforcustomers